莫用“别人家的孩子”否定自家孩子

2014-07-22 01:52章剑和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别人家的孩子大儿子道题

章剑和

“你看看邻居家的某某,天天一回家就学习”;“你的表姐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每当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或者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这些孩子永远刻苦学习,不玩游戏,不爱打扮却又可爱,听话又认真,成绩好,爱劳动,懂礼貌……

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放在嘴边,其实是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完美,与自己的要求还有差距,所以将别人家孩子身上的某一优点放大,将自己内心的期待投射出去,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意识到差距,懂得进步。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弄不好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老是提到“别人家孩子”的好,其实是对自己孩子一次次的否定,这种负面信息强加到孩子身上,会使本来开朗的孩子变得内向。孩子的积极努力得不到认可,就会在内心产生对“其他小孩”的怨恨,认为有了“他/她”的存在,就让父母看不到自己的好。这种负面思维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显微镜”与“望远镜”

这种看自己的孩子用“显微镜”,看别人的孩子用“望远镜”的做法应当摒弃。试想,如果现在有一位著名演艺明星来到我们的面前,任何一个人拿着一只500倍的显微镜来观看这位明星的脸庞,一定都非常失望,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一张脸;但如果我们用望远镜来看远处的一座高山,我们看到的将是青山绿水,郁郁葱葱,仿佛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优点。也许孩子成绩不突出,但是他做事总是认真踏实;也许他没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他有自己的爱好并愿意努力付出。只要你愿意去找,孩子身上总是有许多闪光点。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势,他会变得更加开心,更加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教育是训导与惩罚,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却不动声色;而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动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他们没有认识到,没有肯定和赏识,孩子就会在抱怨与批评中丧失自尊与自信,不仅影响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一些不良行为。

用表扬助力成长

其实,孩童时期的一次表扬,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肯定孩子的长处,树立孩子的自信,使之成为开发孩子创造力、加速孩子成长的催化剂,使孩子在肯定和赏识中变得越来越好。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对做家长的很有启发意义。

一个老员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的智商都不高,老员外很发愁,于是决定给三个儿子找一个家庭教师。老员外找到当地一个很有名气的老秀才,老秀才说,你请我做你儿子的家庭教师可以,但是不能破了我的规矩。我得考考你的三个儿子,通过了我的考试,我才能收他们做学生。老员外心里暗暗叫苦,可又不能破了老秀才的规矩,只好照秀才说的办。

第一个考生是老员外的大儿子。老秀才出的题目是:东边一颗树,让员外的大儿子对下联。员外的大儿子急得头上冒出了汗,也想不出该对个什么下联,只是嘴里一个劲儿的念叨着“东边一颗树,东边一颗树……”就在这时,老秀才说话了:“此生记忆力不错,我说了一句他就记住我说的是什么了,可教也,这个学生我收下了。”

第二个考生是老员外的二儿子。老秀才还是出的那道题:东边一棵树。老员外的二儿子张口就来“西边一颗树!”坐在一边的老员外气得如吹猪般。这时老秀才说话了:“此生把方向改得好,把东改成了西,对得好,可教也,这个学生我收了。”

第三个考生是老员外的三儿子。老秀才出的仍是那道题:东边一颗树。老员外的三儿子想我该怎么回答?既不能像他的大哥,也不能学他的二哥。半天没想出个好答案,急得他大哭起来。这时候,老秀才说了:“此生有羞耻感,可教也,我收了。”

老秀才收下了老员外三个儿子,并把他们教育成有用之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失败的老师、家长。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孩子身上的优点、亮色。

猜你喜欢
别人家的孩子大儿子道题
误会
掰断筷子
掰断筷子
这道题谁会做
印媒:中国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不要学“别人家的孩子”
穿靴子的猫
“别人家的孩子”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