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撷英

2014-07-22 07:39程南方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张锡纯医案石膏

程南方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人,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其所处的时代,正值西风东渐、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时期。他不仅医术精湛,还倡导参取西医之长,衷中而参西,是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

医 路

张锡纯出身于一个书香之家兼医学世家。祖父名叫张彤元,懂得医术。其父张丹亭,亦会些医术,不过平时更喜欢诗词书画,著有《莲香斋诗稿》。父亲的理想是让张锡纯读经书,习举子业。在张锡纯小的时候,父亲就要他读唐诗,还精选历代名家诗数百篇要他背诵。张锡纯十几岁时就能写出一手好诗。有一次,他在题为《天宝宫人》试帖诗中,写出了“月送满宫悉”的诗句。父亲大加称赏,对人说他的儿子“异日当以诗显名”。然而,后来让张锡纯“显名”的,并不是“诗”,而是“医”。

张锡纯有个爱好,就是看父亲和其他的医生诊病。闲暇的时候,父亲经常给张锡纯讲些医理,这让张锡纯对医学很感兴趣。一次,一村民大便秘结,服了医生开的两付大承气汤(有导泻作用)依然不效,便请来乡里名医刘肃亭诊治。张锡纯闻听,便前去观看。刘先生诊后,提笔开了个方子,就一味药,威灵仙三钱,煎汤服用。张锡纯非常诧异,威灵仙是一种治疗风湿、疏通经络的药,这和大便燥结有什么关系啊?谁知服过药后,患者大便随即得通。

张锡纯非常佩服,向刘先生请教。老中医对张锡纯说:“这位患者虽然服用了大承气汤,但是因为体内气机不畅、阻滞不通,药力并没有发挥作用。用威灵仙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可触发大承气汤的药力。”张锡纯听后有所顿悟。后来不久,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竟给了张锡纯一个实践的机会。邻村一个小伙子生气后又患了外感,七八天后,腹中胀满,大便燥结,非常难受。亦是请来医生,服了大承气汤而不效。张锡纯见过病人,诊察后开方,仅柴胡三钱、生麦芽一两两味药。患者服后立即觉得腹中气动而有便意,病竟脱然而愈。原来,张锡纯辨证此病为肝气郁滞、肝火亢盛所致,便灵机一动,开了疏通肝气的两味药,肝气得舒,则病即愈。1885年,张锡纯治愈了让当时名医高鲁轩、毛仙阁束手无策的危重症病人,颇受二人称道,自此开始应诊。

然而,张锡纯科考的道路却屡次碰壁。1893年,他第二次参加秋试,不幸再次落弟。父亲不再强求他走科举这条道路。1904年,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他以教书为主要职业。

当时正值清朝末年,西洋医学已在中国迅速传播。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他比较中西医学,认为各有长短,因而又自学西医,试图吸收西医长处以补中医的不足。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张锡纯于1909年完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的他已年近五十。1911年辛亥革命后,应德州驻军统领聘请,张锡纯在军中担任军医正数年。1918年(民国七年),苏中宣等人聘请张锡纯到奉天(沈阳),在大东关开办立达中医院,并担任院长,提倡中西医合作。1920年代初期,张锡纯与江西陆晋笙、杨如侯、广东刘蔚楚同负盛名,被称为“四大名医”。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齐名,被誉为海内“名医三张”。

1928年后,张锡纯寓居天津,白天诊病,夜间写作。1930年开办天津“国医函授学校”,开设“中西汇通医社”,培养后继人才。

重用单药治百病

张锡纯治疗疾病时选用对症之药,重用而取效。他说:“恒择对症之药,重用一味,恒能挽回急重之病,且得以验药力之实际。”

一妇女生产后十几天,开始身上发热,大喘大汗,伴有咳嗽。家人急忙请来医生,医生开了黄芪、熟地、白芍等补气血之药,结果汗却越出越多,咳嗽也不止。于是又请来张锡纯。诊查过后,张锡纯嘱咐患者家人买来山药,每天六两熬水喝,喝完后,添水再熬,一天所饮之水皆从此取。家人照此法行之,病人竟真的“三日后诸病皆愈”。另一位妇女,长期腹泻,“百药不效”,整个人都快虚脱了。她的父亲找到张锡纯求治。张锡纯让这位父亲将山药轧细后煮粥,每天喂服病人三次。这位父亲回去后依法照办。两天后,妇女的腹泻竟然停止了,再接着喝了几天,身体就开始恢复健康了。

石膏性凉,味辛甘,能治高烧不退、邪热郁肺、胃火炽盛,更能散肌表之热。但是,长期以来,医者对石膏多有误解,认为石膏性大寒,宜锻后用之。殊不知,石膏若锻用,其宣散之性就会变为收敛,用于外感病会将痰火敛住,使其凝结不散。张锡纯认为,凡外感实热者可“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他还提醒,药房轧细之石膏多系煅者,即使药方中开的是生石膏,卖药人也常用煅者充之。因此凡用生石膏者,宜买整块明亮者。他还介绍了生、煅石膏的鉴别方法,“若购来之药难辨煅与不煅,待将药煎成,石膏凝结药壶之底,倾之不出者,必是煅石膏,其药汤断不可服。”

沈阳县尹朱霭亭夫人,年过五十,季秋时节得了很重的温病。请了医生治疗,服了一些药物,并用冰囊外敷以解发热。数日后,热势不但没有退,反而较前更重了,病人甚至昏昏似睡,大声呼叫也没有知觉。其家人请来了张锡纯。诊后,张锡纯让家人将冰囊撤去,用生石膏细末4两,粳米8钱,煎取清汁4茶杯,令病人数小时内将药服尽。药后病人竟然豁然清醒了。张锡纯在德州时,一名三十多岁的士兵得了瘟疫,三四天的时间内头面部全都肿了,肿处皮肤内含黄水,破后又溃烂,身上间有斑点。张锡纯认为此为热毒入胃之象。遂治以自拟的清盂汤(方含一张荷叶的周边,生石膏1两,羚羊角2钱,知母6钱,蝉蜕、僵蚕、金钱重楼、粉甘草各钱半),他将方中石膏改用3两,知母改用8两,煎汤一大碗,让士兵分数次温饮。服药一剂后病已愈大半,第二天又将方中荷叶、蝉蜕减去,接着服了一剂,病人就痊愈了。

张锡纯的见解和经验在新中国建国后得到了继承和发扬。1954年,石家庄组织中医运用张锡纯重用石膏的经验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卫生部门曾将其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向全国推广。

衷中参西

张锡纯三十岁左右开始学习“西人西书”。起初他喜欢西医讲解新异,后来逐渐感悟到,西医新异文理,原多在中医包括之中。于是,中医包括西医之说,就成为他衷中参西工作的理论根据。他历经十余年,汇集自己的经验,以中医为主体,又兼采西人之说,于1909年编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

前三期以方为目,随方附论,总共论述了阴虚劳热、喘息、阳虚、心病、肺病等三十五类病证,一般从生理和病案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附录了西医的有关理论和治法。后来,他的儿子及门人编纂了本书的第四至第七期,分别为药物学讲义、医论、医案、伤寒论讲义。全书载方一百八十九首,简要适用,其中有一百六十余方,是张锡纯自拟的,颇有实用价值,为一般中医所喜用。此书是张锡纯一生临床的经验总结,刻苦研究医学的心血结晶。在他生前,此书曾分期刊行,流传颇广,受到医学界的推崇与欢迎,被称为我国中医界“第一可法之书”。孙蕊榜为此书题词说:“费尽心神五十秋,中西合撰几研究。瑶编字字皆珠玉,普济苍黎遍九州。”

藉在医学上的深厚造诣,张锡纯被《奉天医学杂志》、《上海中医杂志》、《医界春秋》、《杭州三三医报》、《新加坡医学杂志》等报刊杂志聘为特约撰稿人。在这些刊物上,他发表了许多有创见的医学论著。

学术创见

从理论到临床,从生理到病理,从诊断到用药,张锡纯都进行了全面的实践与研究。以用药而言,他多喜取西药之长,以补充中医之不足。他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重在病之标;中医用药求原因,重在病之本。治病本就应当标本兼顾,因此中药西药可以配合使用。

在四十多年的医学实践中,张锡纯详尽地建立了医案。他的医案要言不繁,简而不漏,首尾完整,层次井然,为医案之范例。他认为,积累医案和病历,是在实践中研究医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习医不泥于古的一个条件,自己亦从中得益不少。

张锡纯研究医理、药理,除参考前人的著述外,还十分重视亲自调查、试验,取得第一手资料。例如为了搞清小茴香是否有毒,他就询问厨师;为了辨认市药的真伪,他不辞辛劳地博咨周访,亲自监制;为了验明药物的性能,他经常亲自尝药,如巴豆、硫黄、甘遂、细辛、麻黄、花椒这类烈性药,他总是先验于己,后施于人。据说,他曾因尝食花椒二三钱造成胸闷,饮几碗凉水后,才解了毒。由于经过亲自试验,掌握了药性,所以他临证选药组方,往往匠心独运而不拘古法时医之弊。他开药用量重,选药专,方中常仅含一两种药,或一药重用数两,皆是其非凡之处。

猜你喜欢
张锡纯医案石膏
国内外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
孔伯华与石膏
张锡纯的大气下陷理论
石膏之魂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磷石膏“变废为宝”迫在眉睫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浅谈张锡纯治疗喘证特色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