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发展展望

2014-07-22 19:23欧阳河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教体系职业

这是一位曾经长期为国家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的著名教育研究专家。他主攻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重点研究省域教育政策,参与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题调研和第六章职业教育部分的文件起草,以及教育部组织的我国职业教育法修订专题调研、职业教育国家重大政策专题调研等。现在,年过六旬的他已逐步淡出了为政府部门提供教育决策咨询的第一线,但他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的深入探索并未停止。这位资深专家就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政府第七届督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学科组成员——欧阳河先生。

欧阳河,1952年生于湖南临湘,曾先后担任过湖南农业大学高等农业教育研究所秘书,国家教委南方农村职业高中校长培训中心教员,湖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他参与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与澳大利亚合作项目研究,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21项,出版著作19本,发表论文90余篇;先后到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朝鲜、越南等国考察职业教育,调研足迹遍及我国33个省市自治区的480多所院校,应邀到全国20多个省市区讲学180多场;指导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研究生17人;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合作),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农业部技术改进奖一等奖1项;曾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国际公认的判断一个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生活是否保持了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紧密程度。这种联系体现在职业教育中,就是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挂钩,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学校教育标准为共同依据设计开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双证书”课程),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并提出初中毕业后一半学生向职业教育分流的目标,以期为中国制造的产业转型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然而,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发起,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参加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发布的研究报告却显示,不断扩大的中等职业教育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2114万中职学生平均辍学率10.7%,西部61%的学生在中职毕业前离开学校。入学一年后,中职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大幅度退步;相较同等水平的普高学生,中职学生所谓的专业技能也无实质性的优势。

我觉得REAP的结论值得教育决策者重视。虽然我国也有一些办得比较好的中职学校,但中职教育现阶段确实面临四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教能过剩。招生难的背后是大量学校培养能力过剩。在“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的驱动下,地方政府采取了许多举措,一些学校还把招生任务摊派给教职工,每人一定要招生多少人,完不成任务的教师甚至不能续聘。虽然招一个学生可以发给数目不小的劳务费,但许多学校仍然难以为继。曾有个职校老师到一所初中去招生,门卫拦住说,学校有规定,捡破烂的和中职学校招生的不准入内,老师感到非常无奈。

其二是质量难保。由于前一段时间受GDP崇拜影响,职教发展规模压倒了提升质量,加上投入长期跟不上规模发展需求,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许多学生感到在学校学不到应有的东西,中职学生流失率高其实就是质量不保的反映之一。

第三是不够公平。为了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档次,多年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建设示范性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技能大赛等办法配置公共财政等资源,与《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要求,与政府提供均等公共服务的承诺相左。这使得学校之间、专业之间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差别拉大。中国教育的不公,我看主要不在招生领域,而在于学生不得不到三六九等公办学校接受三六九等公办教育,毕业以后成为三六九等公民。教育不公,就有可能成为社会分层、拉大贫富差距的缘由。

最后便是效率不高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找到对口工作。所学难以致用是学习的最大浪费,也是教育最大的浪费。同时,在项目建设中,许多设备设施的低利用率也不是个案。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到了做大调整的时候了。从国际经验看,欧盟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中,中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学生人数中的占比超过了50%,但是高职的占比很小。澳大利亚政府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就取消了几乎所有的技术中学,把办学的重点放在中学后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北美高职的占比大,但是中职的占比非常低。新加坡也将中职规模控制在30%以内。

我国初中后、高中后都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中职、高职的规模都很大。这样的分流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几乎难见,结构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我认为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中国应适时缩小中职规模,维持高职的现有规模。

将来的中职教育,主要举办技能、技艺性强的专业和青春性职业的相关专业,如戏剧、运动、艺术、导游、动画设计等。这些人才需要从小训练,高中毕业以后再学就太迟了;或是需要高中阶段毕业就从业,年龄大了不适合从事的专业。到底减少多少,怎么减,需要测算和科学论证。

中职结构调整,涉及如何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现在大家讨论很热烈,我看有三点值得探讨:一是为谁构建。职教界人士偏好中高职衔接,增加职教本科、研究生层次,因为这样有利于增强职教的吸引力,学校可以再升格等。管理者偏好把管的领域做大,该合并的也不愿合并,如同属职教的学校由两个部管,有的省高职由职教处管,高专由高教处管,在管理权上较劲。受教育者偏向接受高质量的公平的教育,有终身学习的通道就行,如果我们都能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构建,为百姓着想,事情就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二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既要讲结构现代化,也要讲功能的现代化。从结构看,应与其他教育分工明确(避免重叠交叉、相互打架),内部结构层次清晰(避免现在同层次学校五花八门),与整个教育体系衔接和沟通,受教育者可以自由通行。不要过分强调体系独立,把职教类型绝对化,一个完全独立的职教体系绝不是现代体系。从功能看,其培养人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率、公平都应具有现代性。现代结构是为现代功能服务的。不然,只注重结构,忽视功能的现代性,也不是一个现代的职教体系。孕妇生育,只有好的生殖结构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生出健康聪明的孩子,这才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我们现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忽视质量、公平、效率是很片面的。三是要确立企业行业在职教体系的主体作用,这是必要条件。企业行业没有成为职教主体之一的时候,我国职教体系就不可能是现代的。因此,现代职教体系最终能否建成,取决于决策的科学化,不然就有可能被扭曲变形,不是受教育者真正需要的。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涉及一个悬而未决的老问题,就是什么是职业教育,关系到哪些教育可以纳入职教体系,哪些教育不能纳入职教体系。我国现代教育分为四大块: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是依据教育内容(普通与职业)、教育层次(初等、中等、高等)、受教育者年龄(成年人、未成年人)三个标准来划分的,必然出现重叠与交叉,必然没有科学边界,必然不合逻辑。因此,要么釆用科学方法分类,即用一个标准来划分,如按教育内容划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排除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余同理;要么对三个标准划分出来的四类教育采取“低看”态度,承认是不够科学的,不必较真。不必把与其他教育重叠交叉的部分划归职业教育说成有科学依据似的,以免混淆视听。

当前争论的焦点是面向职业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是不是职业教育。许多人说是,因为本科、研究生教育也面向职业。还有人认为将相当一部分本科、研究生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改变高等教育结构,促进学生就业。其实改善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控制供给总量过剩,总量过剩必有失业;二是改善专业教育的结构性过剩与短缺,本科和高职高专都需要改善;三是大力提高质量,无论本科、高职高专还是中职,高水平学校和高素质学生从来不愁就业,可见促进就业并非高教类型问题。其实专业教育,包括普通高校,历来都是面向职业的,完全属于学科型的大学几乎一所都没有。大学里只有少量学科型的专业,如文史哲、数理化、生地天等基础科学类专业不直接面向就业,其余专业如农林水、地矿油、工商、建筑、经济、法律等等,都是面向职业、面向工作和生产实际、面向国民经济的,清华、浙大等985大学也不例外。现实中,其实没有一个人只学理论、不面向实际的,也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只学实践技能、不学理论的。因此,我们不要把两类教育人为地割裂开来。古代的读书人尚且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究经世致用,建议按照国际惯例和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职业教育是3到5级教育中一个面向就业的教育类型,第6级教育不属于职业教育。

怎样才能真正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每年有900多万实习生要花半年到1年左右时间进行实习,只有有限的学生能找到对口企业或岗位,而且进入企业之后往往不是实习,而是打工。其实,校企合作有办学的问题,有育人的问题,有研发的问题,等等。这些合作项目中,有一些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有一些是应通过政府调节的。如学生实习,属于人才培养工作,是教育事业,是公共服务,而法律并没有规定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义务。教育是需要成本的,学生在校学习,政府提供了服务,并支付了成本。但是,学生到企业实习,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和学校都没有支付成本,企业怎么会有积极性呢?企业培养学生却没有得到补偿,所以很自然就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所有发达国家的现代职业教育,都有对企业方面的制度保障,人才的培养需要部分由企业来承担,政府就必须在这方面投入,就像给院校拨款一样。我认为企业缺乏合作育人的积极性,问题主要不在企业,而是政府的扶持政策缺位。因此,国家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成本分担机制,支付学生实习的部分成本是当务之急。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能否到2020年真正建成,我认为应该有一个科学判断。“现代”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时间限定词,是一个历史进程的视角。什么叫现代?《辞海》的解释是“现在这一时代”。按照史学界对中国历史的分期,1840年前为古代,1840―1949年为近代,1949年至今为现代。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分期,我的判断是:1886年前为古代职业教育,只是学徒制,尚无体系可言;1866―1949年为近代职教体系时期,1949年至今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时期。一般来说,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往往以经济科技现代化为先导,社会政治现代化随行,教育现代化跟进,精神文化现代化作结。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此相适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大约也要历经100年时间。这期间可以细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49―1985年为初级阶段,1986―2010年为中级阶段,2011―2050年为高级阶段。现代职教体系建成以后的发展为后现代阶段。根据经济与教育相互作用规律,国家现代化要到2050年建成,那么我认为现代职教体系2020年就难以建成,即使教育适度超前发展,职教体系也不可能比国家现代化提前30年建成,何况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近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应,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认识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认识到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深刻性,不能脱离国情与教情实际。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就是要广泛应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构建以结构的完整性、功能的优化性为特征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说,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在职业教育各个领域培植现代性的过程,是达到现代社会需要水平的一种深刻变革,是职业教育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赶超、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从历史进程看,我们当前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不是要书写百年漫长历史的全集,而只是其中一个章节,我们只是努力把自己的段落写好。

我们再回来,看中职教育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政策,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真正让农村学生受益?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缩小中职教育规模,减少过剩教能。这是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加投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使职业教育供给规模与技能型人才的就业需求规模大体相当,职业教育吸引力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

二是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纳入公共政策体系。就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那样,建立企业参与育人的成本补偿机制,使企业乐意与学校合作育人。只有这样,我国才能真正建立起世界一流的产业工人培养制度。

三是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学到东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如公办学校的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是相当普遍的。因此,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建立了教育质量监督和保障机制。如英国1992年通过立法将教育标准局从教育部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府对全国教育质量进行监测的机构,直接对议会负责,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和权威性。

要让学生学到东西,需要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是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许多人强调职业教育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人才,我觉得不完全准确。过去的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院校现在培养6类人才,其中技术、技能型两类占50%左右,其他还有管理型、服务型、事务型、设计型4类。所以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修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表述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是以偏概全。

其次,既然人才类型有6种,在课程设计上采用单一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不恰当的,不能用一种课程模式包打天下,应该不同类型的人才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技术类人才突出学习技术,技能类人才突出学习技能,管理类人才突出学习管理,服务类人才突出学习服务,事务类人才突出学习事务,设计类人才突出学习设计。不能要求管理类人才的学习也以技术为基础,而应以管理为基础。所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不能笼统地强调打破学科型课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其实无论学科中心型课程、能力中心型课程,还是问题中心型课程、活动中心型课程,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用得是否恰当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不赞成课程开发以能力为本位。大家知道,能力和科学一样也是把双刃剑,能力必须用品德来驾驭。我们的先贤一再强调德才兼备。现在的假货、不安全食品、环境污染等问题,其实都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品德出了问题。我们还是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人才培养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四是调整公共财政政策,均等配置职业教育公共资源,使规划纲要提出的“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为现实。2002年国务院就做出决定,省市自治区政府制定生均经费标准,按生均经费拨款,这是一项均等配置职业教育公共资源的好的举措。但是,至今还有10多个省没有执行,仍然按照项目、重点、骨干等申报审批的方式配置,就挤占了面广量大的农村职业学校应得的公共资源。

五是深化政校分开,管办评分离的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投入产出的效率。打破利益格局,动真格地去行政化,将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教学自主权还给教师,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职业教育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我提倡办受人尊敬的学校,做令人感动的教师,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要有更加先进的办学理念,不要止于“对接”,有条件的学校要追求“引领”。当年袁隆平在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这所学校在湖南怀化的山沟里,如果当时的办学理念就是“对接”安江的水稻种植技术,袁隆平怎么能培育出杂交水稻,引领全中国、全世界的水稻种植?

六是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其实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就会逐步消亡。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就没有什么农村职业教育,只有农业职业教育了。中职教育和义务教育不同,受教育者已经具备到城市去上学的能力,不必就近入学。因此,不必再规定每一个县要办多少所、多大规模的职业学校,这样反而阻碍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职业教育,而是要打破城乡界限,以省和地级市为单位布局职业教育,办在城市的职业院校,也要为农村服务。

猜你喜欢
职教体系职业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爱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