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2014-07-22 19:22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富民工程培训

无论是专业规划、育人模式,还是课程教学,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教师身上。师资培养也是学校专业建设中值得关注的一点。

(一)先做学生,再做教师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有教职工352人,其中近三分之一是涉农专业的教师。虽然这些教师的学术背景一般较好,都是科班出身,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中青年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因此,学校要求他们在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之前,先做勤奋的“学生”。学校师资培养有五大工程: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教师培训工程。拿教师培训工程来说,既有全校性的普适培训,如2014年寒假进行了6天的全校教师集中培训,主要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培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制定等;也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如专门面向10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开展以听课评课、校本校际培训交流、企业锻炼、参加“两课三赛”(示范课、研究课、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创新大赛)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养计划。学校在培训上舍得投入,6年来,涉农专业累计选派58名教师赴境外学习培训,参加国家、省“四新”培训289人次。

另一方面,学校也加强了考核和激励。陈乃军校长说,我们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可能是地方乃至全省同类学校中力度最大的。学校坚持每天一节全校开放课、每周一次评课研课、每月进行“说课改,研课改,行课改”专项活动,实行“教案送审制”“推门听课制”“一评三考制”等制度,开展教学“五评比”活动——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听课笔记评比。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年度(学期)量化考核,在师德素养、教学规范、班级组织管理、课堂教学(含实习)、参加比赛、教科研工作、信息化水平、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分别打分,年度进行排名,前10位的颁发“优秀青年教师”获奖证书。

一边拉升,一边推动,促使学校涉农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

(二)到企业去!到农场去!

在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刚来的青年教师入职后首先不是考虑去上课,而是去工厂或农场“回炉再造”,在生产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了解岗位需要,丰富专业认知,这成了一项惯例。2011年进校的黄文彬老师介绍说:“研究生毕业后,我就进入了我们学校生物工程系,可以说是从校门到校门,自己没有一点生产实践的经验。尽管当时系里教师比较紧缺,学校还是把我们都送到企业去实习,让我们脱产顶岗,一去就是半年。在这点上学校愿意花时间,也舍得花时间!用陈校长的话说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着他笑了,“我在企业里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人们甩开膀子干,另一方面也到企业的科学研究院实际搞项目,参与研发,感受企业文化。这对我有很大提升,现在我上课时经常给学生们讲我在企业的实习经历,学生们都爱听。”这种全薪脱产实践,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学校与盐城当地的悦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洋农场、滨淮农场或校办的育新种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或大型农场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除了脱产顶岗进企业实习外,学校还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或者周末,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每年至少1个月,确保他们熟悉行业、企业、专业,不与生产实际脱节。

规范并以一定时间和深度介入为保证的生产实践,为学校涉农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

(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陈乃军校长一直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推崇的“全国三农人物”、镇江农业专家赵亚夫,其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事迹就是这句话的现实写照。因此,学校要求涉农专业教师运用所学,回馈农村。依托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学校一批又一批中青年教师奔赴田间地头,在建湖县、滨海县、阜宁县等地留下了服务“三农”、提升自我的足迹。学校科技产业处的朱爱民老师说:“在建湖县,我们一般当天去当天回,不留宿,不给农民添麻烦,平均一年我们这个点要去30多次,就是现在还有20多名教师在村里一线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受益匪浅,有时候农民能教给我们很多实用的东西。”在与学校挂钩的建湖县,教师们开展了新产业富民工程、新品种富民工程、新技术富民工程、新农民培训富民工程、信息服务富民工程,对梅苏村花卉苗木、三虹村有机稻米、北秦村水稻杂交制种、冈北村设施葡萄、强为村特种蔬菜生产加工进行具体指导扶持,利用育新种业有限公司,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棉26”“盐杂3号”棉花、黑大麦、水稻等优质品种的种植,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商品化技术”“高效种养配套技术”“高效农业露天集成技术”“沼气池、塑料大棚、防虫网配套技术”“高效农业设施生产集成技术”等10项新技术,各类农民培训每年8000多人次,教师下乡服务有150多人次。2014年,学校又开展了“百名专家进园区,服务经济做贡献”活动,全校100名拥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面向全市30家农业园区和工业企业,重点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基地建设和市场调研等方面开展科技服务和校企合作,每人每年的服务时间累计不少于30天,其中参与的涉农专业教师就有59人。

教师们运用所学服务农村农业实践,同时也在反哺教学。朱爱民老师根据自己指导农民进行水产养殖的经验,撰写了相关校本教材,并将统编教材不适应地方情况的内容进行精简。2005年,东台市有2万亩桑树得了“侏儒症”,当地农技人员解决不了,向学校求助。以蔡国祥教授为首的教师团队展开了科研攻关。他们发现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导致的感染,可是当时并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为了调配解治的农药,学校的实验室达不到要求,他们就去借高校、农科站的实验室进行试验,经过反复研制,“防治强抗药性桑螟的复配农药”解决了问题,并取得国家专利。学校类似这样获得专利的科研项目还有4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科研引领,而涉农专业教师的科研命题只有来自于大地再回馈大地才最有价值,他们的努力实践了陈校长这句话的真义。

涉农专业难办,所以更需要坚守,更需要智慧,也更能创造出难以比拟的价值。相信盐城生物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这所先后获得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立项学校、盐城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建设单位等称号的历史悠久的学校,农业大市盐城唯一的一所“农”字头学校,将在打造“高效农业全省第一市,现代农业经济总量全国第一市”的发展大潮中,以最深沉的责任感、使命感,迈出独属于农业类职业学校的踏实、稳健的发展步伐。

(吕兴祥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富民工程培训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让富民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仇恨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