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两难故事引导学生的价值选择

2014-07-22 17:49顾培培
中国德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两难冲突道德

顾培培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萌发的重要时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善用两难故事可以对学生的价值选择进行引导,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从而在情感深处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设计与课程内容相一致的两难故事

在课堂上,学生总是对新奇的故事充满兴趣,因此设计的情境一定要是学生感到新鲜的、具有吸引力的两难故事。

(一)设计的情境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

在沪教版《生活俭朴,行为文明》一课中,教师结合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设计了一个两难故事。有一些学生认为买东西还是要买贵的,因为质量会更好。理由是:“便宜的钢笔一会儿漏墨,一会儿写不出,只能扔掉了再买新的,反而浪费钱。倒不如买稍贵一点的,可以用得更长久一些。”但是这又与俭朴的要求之一“花费上量力而行”相冲突。就此两难问题,学生们针对“价格高就一定质量好”“名牌笔与普通笔的质量比较”“中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功能的笔”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问题层层递进,最终达成了一致的认识:在“花费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挑选物美价廉的商品。

关于“民主”问题,可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某初中要开展一次关于考试管理方案的座谈会,想听一听学生如何看待考试作弊这个问题,由此来制定防止作弊以及处罚作弊等相关的学校规章制度。学校希望学生讨论的问题涉及是否曾经作弊,如何作弊,是否被监考老师发现,曾经接受过怎样的处罚之类的敏感问题。请学生讨论是否愿意如实回答这些问题,是否认为如实回答了这些问题会有利于制度的建立,是否希望其他同学如实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情境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意亮出自己的立场。最终通过讨论利弊,学生坚持了正确的价值选择,增加民了主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理性表达的能力。

(二)设计的情境是虚拟却可信的故事

在讨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一课中,教师用了一个虚构的经典两难故事。情境设置在一条马路上,由于道路改建,旧马路暂时封闭,新马路通车。在新的马路旁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有车通行,严禁在此玩耍”。有四个学生放学后来到了新的马路旁,一个学生看到牌子上的警告后,劝另外三个学生不要在新马路上玩,但那三个学生不予理会。为了安全,他只好自己跑到原来的旧马路上去玩。这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速度非常快,学生们都来不及从马路上离开……课堂中,学生分别从汽车驾驶员、在新马路上玩耍的同学、在旧马路上玩耍的同学三个角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学生认识到了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也深刻感受到避免矛盾的最佳方法就是遵守规则。

二、两难故事引起冲突,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

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很多相矛盾或相冲突的价值两难选择的情境,学生认知能力亟待提高,包括分辨、选择和决定的能力。运用两难故事进行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明确正确的价值选择方式。

(一)设计的情境只有两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

在两种价值观中进行选择,可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但如果涉及了第三种价值选择,则容易变成过于复杂的情境,反而减弱了两难故事讨论的预期效果。

在讨论“什么是真挚的同学友谊”一课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事件设计了一个两难故事。故事中一位同学遇到了难题:“我的零花钱不算多,但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积攒起来买一个变形金刚。这次期中考试,我考得很好,同学们让我请客,我也挺高兴的,能有这么多同学一起分享。但如果请客,就不能买变形金刚了。我该怎么办呢?”

学生们对这个难题很感兴趣,分别站在这位同学的角度或班级其他同学的角度展开了讨论,最终得出结论:“真正的朋友应该真诚相待、真心分享,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如果这个故事把学生自己想买一个变形金刚,变为学生想为妈妈买一件生日礼物,则将“两难问题”变成了同学友谊与孝敬父母之间的选择,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判断的难度,也减弱了对核心问题即真挚友谊的讨论深度。

(二)两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价值观上的冲突

初中学生对故事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辩论和解决问题。在两难故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色位置考虑问题,在思想冲突中,对原有观念深入质疑,进入认知上的不确定状态,从而促使新旧价值观的转化。

在讨论“法律保护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两难情境:一位妈妈担心女儿遇到了难以自我解决的困惑,所以想翻看女儿摆放在书桌上的日记。学生在讨论时提出了两难冲突:翻看日记是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但如果妈妈不及时监管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通过层层剥笋式的分析,得出了妈妈应该用适当的方法及时与女儿沟通,女儿应当将日记收起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等具体做法。

在探讨两难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不应强制学生去接受特定的认识或价值观,而应向学生展现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启迪学生去猜测和判断事情接下去的发展状况,最终由学生自己判断什么是合理的。在两难故事情境中,学生因为对问题感同身受,激发了思想上强烈的冲突,所以会自己去探索可能的原因和结果。海德格尔在《什么是思想》中写道:“我们在目前可做的或可以学习的,就是去切近地听。学会倾听也是师生应当共同关注的事。”通过对两难故事的课堂讨论与倾听,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会持续培养起来。

三、升级价值选择的推理方式

道德推理对道德规范的内化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逻辑判断、对照现实进行检验等方式对不同的道德推理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引领自身参照和学习不同的推理方式,从而升级自身的价值选择推理方式。

(一)两种典型价值选择推理方式

两种典型的价值选择的推理方式,一种是后果主义,价值的选择取决于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一种是绝对主义,价值的选择取决于绝对的道德准则,倾向于评判行为本身的动机,而不是行为的后果。在上文的两难故事中,都涉及了这两种选择推理方式,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两种推理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如“诚信”问题,两难情境里的同学小曹最近有一个烦恼:“我有一个笔友小铁,书信交流有一年多了。小铁是学校的运动健将,举凡足球、篮球、乒乓球,无一不精。他还把获奖照片寄给我看呢!而且小铁的知识可丰富了,天文地理,都有所涉及。我不想失去这个笔友,所以在信中谎称自己是学校足球队的成员。可是小铁来信说,暑假里要来和我切磋一番球技,这可愁死我了,你们知道,我可是一个运动盲呀!”在班级中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学生现在交友的途径有哪些,交友的标准是什么?假如学生现在是小铁,了解真相后,是否愿意继续和小曹做朋友?如果学生的朋友就某件事情没有跟你说实话,是否会就此事与朋友进行交流,会如何交流?关于“善意的谎言”,究竟应该选择评判动机,还是更看重结果?学生通过讨论,对多样的价值选择作出一步步地分析。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往往出现认识的分歧和失衡,教师必须理清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考虑不同的价值选择推理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升级自己原有的方式为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二)价值推理在情境中得以发展

善用两难故事,必须强调故事本身的力量和价值,用情境附有的道德判断、丰富的情感本身生成学生的道德共鸣,学生所体会到的道德感是充满个性特征的。

仍以“诚信”为例,康康就读于某所知名初中,初一时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但是在初一的暑假,康康迷上了网络游戏,到了初二,他的成绩下滑得很厉害。眼看期末考试就要来临,听老师说此次考试成绩关系到初三的“推优”资格,康康就想:“一定要想办法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于是,他在考试过程中开始偷看邻座同学的答案。引导学生讨论康康的学习动机,出现的问题,偷看答案的初衷,考试的意义,作弊的危害等问题,最终明确了必须通过自己的真实努力,脚踏实地、诚信考试,才能获得成长与进步。

情境可以是说明的情境,用两难故事生动地向学生说明进行价值选择时的艰难;也可以是体验的情境,学生通过假想式的亲身经历,获得对某种价值要求的切身体验;更可以是体谅的情境,学生用叙述方式和提问方式,作为当事人身临其境,培养道德敏感性,包括对人的需要、利益、情感的观察和理解,从而对问题作出理性判断并且温情体谅的行动。

总而言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善用两难故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并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学生在变换角色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冲突双方的态度,理解不同角色的感情。因为换位思考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会减少对他人的道德高要求,并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设计好并用好两难故事,是提高学生价值选择和提升思想品德课育人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

责任编辑/杨艳利

猜你喜欢
两难冲突道德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两难的选择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G8面临发展与气候两难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