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毅
【摘 要】本文以《六合丛谈》“泰西近事述略”栏目为例,对《六合丛谈》所刊载的西方新闻的选材特点以及其编写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第一,《六合丛谈》所刊西方新闻主要以政治类为主,同时注重军情战事、社会民生、经济状况等内容;第二,《六合丛谈》对英国尤其重视,报道的重点、立场大多偏向英国;第三,在编写方面,《六合丛谈》注重西方思维与中国传统语汇相结合,以达到宣传效果。
【关键词】《六合丛谈》 泰西近事述略 教办报刊
《六合丛谈》(Shanghai Serial)是中国较早的近代中文报刊,由上海墨海书馆于1857年1月26日创刊印行,主编为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作为一份宗教性刊物,除了固定的宗教栏目,《六合丛谈》在其他栏目中淡化了刻板宣传教义,或者说将基督教教义潜移默化地渗入刊物的内容中,成为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综合性中文刊物。笔者以《六合丛谈》中的“泰西近事述略”栏目为对象,分析了近代在华外国人在所办的中文刊物中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概况、传递西方时讯的方法特点。
“泰西近事述略”是《六合丛谈》的一个常设的新闻类栏目,主要记述“泰西”,即西方各国(欧洲、北美、南美各国)的近况。《六合丛谈》从创刊第一号起,在总共两卷15号中,除第二卷第二号未设“泰西近事述略”栏目外,其余十四号均设有此栏目。《六合丛谈》一期通常为15页左右,“泰西近事述略”一般有2-3页,该栏目篇幅多在1000-2000字之间。
“泰西近事述略”报道涵盖国家多,囊括欧洲及南北美洲;内容大到各国政治、战事和经济,小到社会新闻、交通事故,极为丰富,《六合丛谈》所刊主要的西方时事多汇集于此。
一、选题多样,突出英国
“泰西近事述略”所刊载的新闻中涉及的国家众多,本文选取了第一卷中的第一号、第八号和第十三号为样本,分别代表《六合丛谈》办刊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予以分析。
1、选题类型多样
“泰西近事述略”所刊载的新闻涵盖各国内外政事、战情军事、经济、社会民生以及文化、宗教和各国王室动态等。经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第一,政治内容占据主要篇幅。统计结果显示,政治类报道占总篇幅的32%,远超其他类型的报道,主要内容为西方各国的内政大事、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活动、欧洲王室的最新动态等。
各国内政包括议会动态、官员任免、国内暴乱等,如英国上议院公布条例承认犹太人进入议会的权利、1856年美国总统选举、西班牙帝国内乱等。报道外交活动既有简单叙述两国交往的消息,也有对具体外交活动的详细报道。
对欧洲王室动态的报道是《六合丛谈》的独特内容,其中不仅有王室决策、外事活动,还有王室成员的出生、嫁娶、洗礼以及丧葬动态。如英国公主产下一子、普鲁士王子与英国公主订婚的消息等。王室动态的消息通常简短概要,篇幅一般在30字左右,但每期均会登载若干条此类消息。
第二,军事战情是重要内容。既有记述简要、字数较少的报道,如第一卷第七号报道法国出兵非洲的消息,全文仅27字:“法兰西国大出兵,攻阿弗利加加比利。马步兵丁、大炮火器,俱已前往。”也有较详细、篇幅较大的报道,如在第一卷第一号报道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记载了停战协定中的具体条款。
第三,重大社会类新闻内容丰富多样,且总体所占篇幅较多。这类报道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疾病瘟疫、突发事故和社会公益等。
“泰西近事述略”会选取当时重大自然灾害的报道,如法国水灾泛滥、土耳其孛罗萨城地震等。同时也报道当时疾病疫情,如欧洲北方流行痧症并传染至英国的消息。这类消息篇幅较短。
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是社会类新闻的主要内容,如合众国(即美国)的火车相撞事件、伦敦老虎逃逸出笼伤人的事件、英国新造轮船下水压毙工人等。
社会公益方面的报道也不时出现在“泰西近事述略”栏目中。第一卷第一号详细报道了伦敦建立“孤旅公局”,即福利院的消息,介绍了里面的医院、热水浴室等设施。第一卷第十三号报道伦敦设立“拭履局”,为贫苦儿童提供擦鞋的工作机会。
“泰西近事述略”还刊载经济消息,如进出口情况、商品供应状况以及货币流通状况。
2、英国地位突出
“泰西近事述略”中英国突出地位,主要反映在两点:
第一,从版面顺序上看,“泰西近事述略”的第一条绝大多数时候为英国消息。经整理《六合丛谈》第一卷各期的“泰西近事述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第一卷共13期的“泰西近事述略”中,有12期的第一条报道是关于英国的。
“泰西近事述略”不设标题,各条消息之间以“箹”符号为划分,涉及一个国家的新闻排版在一起。关于英国的报道少有3、4条,多至8、9条,均排在“泰西近事述略”的第一部分,其他如法国、俄国等国报道排在英国之后。英国拥有类似“头版”的地位。
第二,从内容上看,关于英国的内容在“泰西近事述略”中篇幅最多,报道最详细,对其他国家的报道也取决于该消息与英国的关系。对“泰西近事述略”报道所涉及国家的篇幅进行统计后,结果如表2所示。
经统计,“泰西近事述略”报道所涉及的国家中,英国占30%,是该栏目着墨最多的国家。
关于英国的报道最为详细,第一卷第三号报道英国发布税收清单,报道详细列出了八种赋税分类,刊载了当年税收金额并与上一年的金额进行盈余对比。
对于其他国家的报道,由事件与英国的关系所决定。在“泰西近事述略”对于各国的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英国的身影,如第一卷第七号报道土耳其国王访问英国战船一事,文章不吝笔墨,把土耳其国王精心打理造访英船的事件描述一通,突出了英国的大国地位。又如第一卷第一号报道法国水灾泛滥,不忘在最后提及:“英之大邑,皆输银以济其困。”
英国在《六合丛谈》的报道中地位如此突出,有其原因:endprint
第一,英国是当时与中国对外交往最频繁的西方国家之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政治、经济交往频繁,《六合丛谈》作为一份以中国读者为目标的刊物,通过报道使中国人了解英国。
第二,《六合丛谈》的新闻来源主要来自英国。每期的“泰西近事述略”栏目在开头部分都特意说明所刊消息来自“英京伦敦”,例如第一卷第六号的“泰西近事述略”开头写道:“三月十有六日,邮寄信札,始离英京伦敦,继抵印度。于四月八日,亚丁驿船,从孟买启行。十有五日离加利,二十日离槟榔岛。五月九日,福摩沙驿船,从香港抵沪,所递近事如左。”
第三,《六合丛谈》的主办方具有英国背景。《六合丛谈》由上海墨海书馆刊印发行。墨海书馆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麦都思管理,书馆的核心设备如滚筒式印刷机大部分也是麦都思向伦敦总会申请得到的。除了书馆,《六合丛谈》主要的撰稿人如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艾约瑟
(Josep-Edkins)等亦都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着重关注英国便很自然了。
二、编写方式中西结合
西方思维与中国传统语汇用法相结合,是“泰西近事述略”的编写特点。
第一,“泰西近事述略”所刊消息反映了西方的新闻写作的特点,一方面,所刊文章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交代准确。如第一卷第四号报道英国召开议会时写道:“正月九日英辟议院,爵者与绅士咸集,国主驾未亲临,遣大臣至院,宣读诏命。”这段消息交待了事件本身、事件发生的日期、事件发生地点等。
另一方面,《六合丛谈》也将倾向融在对事实材料的选择和引用言论中。在第一卷第四号报道英王在议会发布诏令的新闻中,通过引用英王的诏令,表明了英国对于广东“亚罗号”事件的立场:“至于中华,粤官背约启衅,致有纷争,又不肯自任过失,此不得不用武。”报道又引述:“但据香港驰奏之言,知本国武臣,善待华民,未尝力攻。”从此处可以看到,《六合丛谈》在国家立场上是站在英国殖民者一方来考虑问题的。
第二,中国传统语汇用法,是“泰西近事述略”所熟练运用的工具。《六合丛谈》中文表达熟练,在专业用词上也是尽量使用中文已有词汇。如第一卷第一号报道美国总统选举一事,这样写道:“合众国将简头目,举者三人,皆民望之所归。”报道把“总统”一职特意译为“头目”,当时“总统”一词的译法尚未在中国流行开来,所以译作“头目”虽与词语本身内涵有所出入,但更易为当时国人所接受。
然而,虽然词汇借用自中文,但其使用的规范却并非全然按照中国传统。《六合丛谈》所秉承的西方世界观与“天朝中心论”不同,例如,报道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将国家首都称为“京”,如“英京伦敦”、“法京巴黎斯”,又对各国国王皆称“帝”,国王皆以“朕”自称,如第一卷第十三号报道普鲁士国王视察军队,原文写道:“普鲁士王驾幸第一营,亲演步卒……谕之曰:‘……朕自践阼以来,国家无事,共享升平……”通过西方思维与中国传统语汇相结合,《六合丛谈》以中国式的写法为传播西方思想的核心服务。
结语
《六合丛谈》的“泰西近事述略”栏目采用西方国家的信息来源,实现了囊括众多国家、内容翔实的组稿,又结合办报者的中文编写,使西方的近况消息以中国式的面貌呈现。
一方面,在“泰西近事述略”栏目中,以英、法等国为代表的“先进国家”国王英明、政治开化,战胜国是通常的形象,新科技和发明不断出现,社会民生受到重视,社会形势向好;与英国关系不佳的“顽固国家”国王专权、社会暴乱、流民逃难,其中存在立场选择的结果,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西方国家。而进一步考虑到报道面向中国受众,宣传的针对性自然变得更明显。
另一方面,虽然外办刊物存在对西方文化的价值倾向,在对材料的选择上也带有其立场,但是刊物的宗教色彩渐淡,新闻性渐强,并客观上将西方的近代报刊模式带到了中国本土,丰富的资讯也为开阔国人的眼界提供了条件,让国人中的有心之士能够看到世界潮流的顺逆趋势,在这方面,《六合丛谈》在其栏目中所呈现的西方世界是完整的,也是立体的。□
参考文献
①杨琳琳,《〈六合丛谈〉媒介形态及其编辑传播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0
②《六合丛谈》,第1卷
③黄信初、肖蓉、肖丽,《析墨海书馆的兴衰历史及其积极影响》[J].《湖湘论坛》,2010(6):109
④姚远 等,《〈六合丛谈〉与其数理化传播》[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51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2011级本科生)
责编:周蕾endprint
第一,英国是当时与中国对外交往最频繁的西方国家之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政治、经济交往频繁,《六合丛谈》作为一份以中国读者为目标的刊物,通过报道使中国人了解英国。
第二,《六合丛谈》的新闻来源主要来自英国。每期的“泰西近事述略”栏目在开头部分都特意说明所刊消息来自“英京伦敦”,例如第一卷第六号的“泰西近事述略”开头写道:“三月十有六日,邮寄信札,始离英京伦敦,继抵印度。于四月八日,亚丁驿船,从孟买启行。十有五日离加利,二十日离槟榔岛。五月九日,福摩沙驿船,从香港抵沪,所递近事如左。”
第三,《六合丛谈》的主办方具有英国背景。《六合丛谈》由上海墨海书馆刊印发行。墨海书馆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麦都思管理,书馆的核心设备如滚筒式印刷机大部分也是麦都思向伦敦总会申请得到的。除了书馆,《六合丛谈》主要的撰稿人如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艾约瑟
(Josep-Edkins)等亦都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着重关注英国便很自然了。
二、编写方式中西结合
西方思维与中国传统语汇用法相结合,是“泰西近事述略”的编写特点。
第一,“泰西近事述略”所刊消息反映了西方的新闻写作的特点,一方面,所刊文章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交代准确。如第一卷第四号报道英国召开议会时写道:“正月九日英辟议院,爵者与绅士咸集,国主驾未亲临,遣大臣至院,宣读诏命。”这段消息交待了事件本身、事件发生的日期、事件发生地点等。
另一方面,《六合丛谈》也将倾向融在对事实材料的选择和引用言论中。在第一卷第四号报道英王在议会发布诏令的新闻中,通过引用英王的诏令,表明了英国对于广东“亚罗号”事件的立场:“至于中华,粤官背约启衅,致有纷争,又不肯自任过失,此不得不用武。”报道又引述:“但据香港驰奏之言,知本国武臣,善待华民,未尝力攻。”从此处可以看到,《六合丛谈》在国家立场上是站在英国殖民者一方来考虑问题的。
第二,中国传统语汇用法,是“泰西近事述略”所熟练运用的工具。《六合丛谈》中文表达熟练,在专业用词上也是尽量使用中文已有词汇。如第一卷第一号报道美国总统选举一事,这样写道:“合众国将简头目,举者三人,皆民望之所归。”报道把“总统”一职特意译为“头目”,当时“总统”一词的译法尚未在中国流行开来,所以译作“头目”虽与词语本身内涵有所出入,但更易为当时国人所接受。
然而,虽然词汇借用自中文,但其使用的规范却并非全然按照中国传统。《六合丛谈》所秉承的西方世界观与“天朝中心论”不同,例如,报道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将国家首都称为“京”,如“英京伦敦”、“法京巴黎斯”,又对各国国王皆称“帝”,国王皆以“朕”自称,如第一卷第十三号报道普鲁士国王视察军队,原文写道:“普鲁士王驾幸第一营,亲演步卒……谕之曰:‘……朕自践阼以来,国家无事,共享升平……”通过西方思维与中国传统语汇相结合,《六合丛谈》以中国式的写法为传播西方思想的核心服务。
结语
《六合丛谈》的“泰西近事述略”栏目采用西方国家的信息来源,实现了囊括众多国家、内容翔实的组稿,又结合办报者的中文编写,使西方的近况消息以中国式的面貌呈现。
一方面,在“泰西近事述略”栏目中,以英、法等国为代表的“先进国家”国王英明、政治开化,战胜国是通常的形象,新科技和发明不断出现,社会民生受到重视,社会形势向好;与英国关系不佳的“顽固国家”国王专权、社会暴乱、流民逃难,其中存在立场选择的结果,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西方国家。而进一步考虑到报道面向中国受众,宣传的针对性自然变得更明显。
另一方面,虽然外办刊物存在对西方文化的价值倾向,在对材料的选择上也带有其立场,但是刊物的宗教色彩渐淡,新闻性渐强,并客观上将西方的近代报刊模式带到了中国本土,丰富的资讯也为开阔国人的眼界提供了条件,让国人中的有心之士能够看到世界潮流的顺逆趋势,在这方面,《六合丛谈》在其栏目中所呈现的西方世界是完整的,也是立体的。□
参考文献
①杨琳琳,《〈六合丛谈〉媒介形态及其编辑传播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0
②《六合丛谈》,第1卷
③黄信初、肖蓉、肖丽,《析墨海书馆的兴衰历史及其积极影响》[J].《湖湘论坛》,2010(6):109
④姚远 等,《〈六合丛谈〉与其数理化传播》[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51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2011级本科生)
责编:周蕾endprint
第一,英国是当时与中国对外交往最频繁的西方国家之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政治、经济交往频繁,《六合丛谈》作为一份以中国读者为目标的刊物,通过报道使中国人了解英国。
第二,《六合丛谈》的新闻来源主要来自英国。每期的“泰西近事述略”栏目在开头部分都特意说明所刊消息来自“英京伦敦”,例如第一卷第六号的“泰西近事述略”开头写道:“三月十有六日,邮寄信札,始离英京伦敦,继抵印度。于四月八日,亚丁驿船,从孟买启行。十有五日离加利,二十日离槟榔岛。五月九日,福摩沙驿船,从香港抵沪,所递近事如左。”
第三,《六合丛谈》的主办方具有英国背景。《六合丛谈》由上海墨海书馆刊印发行。墨海书馆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麦都思管理,书馆的核心设备如滚筒式印刷机大部分也是麦都思向伦敦总会申请得到的。除了书馆,《六合丛谈》主要的撰稿人如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艾约瑟
(Josep-Edkins)等亦都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着重关注英国便很自然了。
二、编写方式中西结合
西方思维与中国传统语汇用法相结合,是“泰西近事述略”的编写特点。
第一,“泰西近事述略”所刊消息反映了西方的新闻写作的特点,一方面,所刊文章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交代准确。如第一卷第四号报道英国召开议会时写道:“正月九日英辟议院,爵者与绅士咸集,国主驾未亲临,遣大臣至院,宣读诏命。”这段消息交待了事件本身、事件发生的日期、事件发生地点等。
另一方面,《六合丛谈》也将倾向融在对事实材料的选择和引用言论中。在第一卷第四号报道英王在议会发布诏令的新闻中,通过引用英王的诏令,表明了英国对于广东“亚罗号”事件的立场:“至于中华,粤官背约启衅,致有纷争,又不肯自任过失,此不得不用武。”报道又引述:“但据香港驰奏之言,知本国武臣,善待华民,未尝力攻。”从此处可以看到,《六合丛谈》在国家立场上是站在英国殖民者一方来考虑问题的。
第二,中国传统语汇用法,是“泰西近事述略”所熟练运用的工具。《六合丛谈》中文表达熟练,在专业用词上也是尽量使用中文已有词汇。如第一卷第一号报道美国总统选举一事,这样写道:“合众国将简头目,举者三人,皆民望之所归。”报道把“总统”一职特意译为“头目”,当时“总统”一词的译法尚未在中国流行开来,所以译作“头目”虽与词语本身内涵有所出入,但更易为当时国人所接受。
然而,虽然词汇借用自中文,但其使用的规范却并非全然按照中国传统。《六合丛谈》所秉承的西方世界观与“天朝中心论”不同,例如,报道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将国家首都称为“京”,如“英京伦敦”、“法京巴黎斯”,又对各国国王皆称“帝”,国王皆以“朕”自称,如第一卷第十三号报道普鲁士国王视察军队,原文写道:“普鲁士王驾幸第一营,亲演步卒……谕之曰:‘……朕自践阼以来,国家无事,共享升平……”通过西方思维与中国传统语汇相结合,《六合丛谈》以中国式的写法为传播西方思想的核心服务。
结语
《六合丛谈》的“泰西近事述略”栏目采用西方国家的信息来源,实现了囊括众多国家、内容翔实的组稿,又结合办报者的中文编写,使西方的近况消息以中国式的面貌呈现。
一方面,在“泰西近事述略”栏目中,以英、法等国为代表的“先进国家”国王英明、政治开化,战胜国是通常的形象,新科技和发明不断出现,社会民生受到重视,社会形势向好;与英国关系不佳的“顽固国家”国王专权、社会暴乱、流民逃难,其中存在立场选择的结果,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西方国家。而进一步考虑到报道面向中国受众,宣传的针对性自然变得更明显。
另一方面,虽然外办刊物存在对西方文化的价值倾向,在对材料的选择上也带有其立场,但是刊物的宗教色彩渐淡,新闻性渐强,并客观上将西方的近代报刊模式带到了中国本土,丰富的资讯也为开阔国人的眼界提供了条件,让国人中的有心之士能够看到世界潮流的顺逆趋势,在这方面,《六合丛谈》在其栏目中所呈现的西方世界是完整的,也是立体的。□
参考文献
①杨琳琳,《〈六合丛谈〉媒介形态及其编辑传播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0
②《六合丛谈》,第1卷
③黄信初、肖蓉、肖丽,《析墨海书馆的兴衰历史及其积极影响》[J].《湖湘论坛》,2010(6):109
④姚远 等,《〈六合丛谈〉与其数理化传播》[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51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2011级本科生)
责编:周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