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龙标野宴》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夏夜凉风、春酒、竹林,这是一个有足够的条件放松自己的肢体、情感和思维的夜晚,这种竹林聚会,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这依稀是魏晋名士的生活。“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我们固然在那夏夜凉风般自在飘荡中触摸到诗人心灵深处难以释怀的沉重、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诗人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王昌龄毕竟是一个曾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般充满了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一个曾远赴西鄙、数被贬于荒远、宦游坎坷而又有着极强的功业追求的盛唐诗人。于是,远谪与离别也不再有伤感,朋友与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可以说继屈原、贾谊之后远谪流放而来的文化人,大多有一种末日感觉,不幸遮蔽了他们的心灵,因为精神的不幸,而迁罪于这块土地,使得他们进入这块土地时心境郁闷,诗篇里弥漫着五彩斑斓的悲凉。有学生问孔子,君子能否去荒凉的九夷之地,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有自己心灵的世界,君子不因外物的荒芜而变更自己的心性,而鄙陋之物却因君子的到来而熠熠生辉。我觉得王昌龄在这两首诗里所表达的情感成为众多远谪流放而来的诗人们情感一大转折,湖湘大地优美的自然风景使他不幸遮蔽的心灵得到复苏,苦难生命得到一定的疗救。青山明月不曾空,他发现同样的青山明月,在荒远的湖湘也有,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个人的苦难在得到湖湘山水自然之美的疗治同时,更赋予了湖湘精神一种超越忧患、超然物外的自由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