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有效性的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构建与实施

2014-07-21 03:17刘文明何霞
关键词:诚信高职院校大学生

刘文明+何霞

摘 要:通过对广州某职业技术学院4 500个样本的问卷调查,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状况总体较好、但也不尽人意的结论,剖析诚信缺失的原因是社会影响和有效性制度的缺失,提出大学生诚信构建需以他律为主,以有效性的他律制度建设为抓手,以社会联合征信系统构建为前提,建立实施系统的信用法律法规、信用评估体系和严格的失信惩戒制度,从而逐步建成诚信的高职校园,培养出优秀的高职大学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有效性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2-0060-05

收稿日期:2013-05-27

基金项目: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构建研究”(06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文明(1973-),男,安徽寿县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珠宝首饰工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nduction of honesty heteronomy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systemic validity

LIU Wen-ming,HE Xia

(Jewelry Institute,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148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4500 samples of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Guangzhou,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redit statu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fairly good, yet barely satisfactory with the causes of the serious social impact and lack of the validity of the system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honesty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depend on heteronomy mechanism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systems and be presupposed by the so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joint credit. Moreover, it needs to implement systematic credit laws, evaluations and punishment systems so as to gradually constru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honesty and cultivate excellent studen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llege students; good faith; heteronomy mechanism; valid system

一、高职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以广州某高职院校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当面访谈法相结合,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辅以求证式访谈方式,从经济、学习、生活、择业等四个维度合计22个影响因子着手,调查该校大学生整体诚信状况,借此管窥整个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基本情况之全貌。本次合计发放4 500份问卷,共回收问卷4 221份,回收率为93.8%。预约访谈200人,实际访谈187人,访谈率为93.5%。

调查结果显示,设定的经济诚信的7个考量因子诚信情况较好,完全诚信平均为65.3%;生活诚信的6个考量因子完全诚信度平均为56.7%;学业诚信的3个考量因子完全诚信度平均为57.7%;择业诚信的两个考量因子完全诚信度平均为78%。4个维度的18个考量因子(4个因子量化考量只能说明态度,故仅用18个)的完全诚信度平均为62.8%。鉴于完全诚信度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最佳状态,表示学生完全诚信,毫无不诚信行为,所以,由此调查数据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完全诚信度较好,超过六成。事实上,我们在调查时选项设计很多,如“有过1-2次不诚信行为”选项,且这个选项有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把这部分同学也算作是比较诚信范畴的画,那么可以得出结论:高职院校的诚信度接近七成。如表1图1所示。

表1 四维度18个考量因子诚信度调查结果表

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业诚信和生活诚信度不高,择业诚信度最高。根据访谈,这一结论得到确认。主要原因是相比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不够,动力不足,因而学习不是非常主动,因而会出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情形。但是对于择业,大多学生已经意识到社会上的企业不看重学生本人提供的证书、简历等,而是更加看重真本领,所以,学生认为无造假必要。

图1 18个考量因子完全诚信度情况直方图

二、高职大学生不诚信原因探析

诚信这种道德品质受到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客观上,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都会在学生的诚信品质上打下烙印,大学生的诚信危机,说到底,就是社会诚信危机在校园中的反应和翻版[1]。在主观上,由于制度有效性的缺失、不足,惩罚机制不健全,处罚不力,大学生眼见“不诚信”所带来的切身种种既得利益,就会产生“不诚信得利、诚信吃亏”的错觉,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亚文化”,形成“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学生的行动。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社会(包括家庭和学校)的负面影响巨大。“社会是个大染缸”,学校毕竟只是象牙塔。在社会剧烈变迁的当下,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同时竞争空前激烈,利益主体多元化,由于过分强调“金钱”和“效益”,所以见利忘义、不讲信用等诚信失范现象严重,比如:新闻里或者自己的身边到处可见商界的偷税漏税、假冒伪劣,政界的贪污腐败、虚假政绩、尔虞我诈、欺上瞒下,学界的学术造假、成果剽窃,文体界的“潜规则”、“黑哨”,日常生活中的毒大米、鸭肉冒充牛肉等,家庭生活中的配偶之间相互欺骗,学校为了“评估”和获取各种资源利益的造假甚至带着学生造假,这些都会耳濡目染影响到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高职大学生。而相对于社会来说,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学校诚信教化成果很容易被社会环境影响冲淡、扭曲甚至颠覆,严重扭曲学生的价值观、是非观。这是高职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社会根源。

(二)有效性的诚信管理制度严重缺失。制度是秩序形成的基础和约束的主要途径。社会越发展,组织体系越庞大,越是需要靠严格有效的制度管人。从目前国家的层面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尚未形成,信用的保障和约束体系尚未建立。从高职院校看,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表现也缺乏健全的考评体系和机制,大多高职院校未能把学生诚信评价列为重要内容,更没有把评价结果与学生切身利益挂钩。心理契约理论认为,一方面,作为自然属性的人,本性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属性的人又会受到各种各样道德的、法律制度的约束。一旦遇到有效性的诚信他律制度缺失,就会产生投机心理,通过违反诚信道德获取不正当利益。如果失信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制度重罚,就会让失信者更加胆大妄为,也会让守信者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其结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纵容、滋长不诚信行为,形成恶性循环。

三、基于制度有效性的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构建

“人人坚守诚信理念,诚信成为行为自觉”是高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理想目标。前已述及,有效性制度以及他律机制的缺失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把加强诚信教育同强化诚信社会管理紧密结合,以同学、家长、学校和社会为他律主体,以教育管理、约束规范、监督举报、舆论谴责、处分处罚为他律手段的,学校他律和社会他律相结合的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从而促使高职成为“有信者荣、失信者忧,无信者耻的信用校园,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构建示意图

(一)他律机制构建中的制度有效性前提。

他律是相对于自律而言的,是指接受他方约束,包括了他人的、外在环境的、社会舆论的、传统习俗的以及刚性的制度措施等方面。他律具有硬性、可见性、可控性、威慑性、可监督性的特征。而自律是自我约束,属于个人内心价值选择,具有弹性、隐性和不可操控性。他律更多强调“必须这样做”、“否则就要受到制裁”。现代法治社会更加强调他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在高职大学生诚信建设这个问题上,同样应该更加强调他律。他律的内容包括教育管理、约束规范、监督举报、舆论谴责、处分处罚等。

制度的有效性建设是他律机制构建的核心是和保障。制度有效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有严格的制度条文作为切实保障;二是严格地执行制度,发挥制度应有作用。制度有效性就是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的制度是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会明确提示和指导相关人员能做什么、怎样去做、不能做什么,违者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同时,有效的制度可以随时鞭策和激励相关人员遵守纪律,促使工作程序规范化,岗位责任法规化,管理方法科学化。从管理学角度看,建立规则,科学管理、机制励人是“组织制胜”的最高境界。任何一个组织都要通过制度建设构筑起按章办事、依法管人的长效机制,这正是体现了有效性制度的科学性、合法性、可行性和稳定性、可控性、威慑性特征。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也必须从制度有效性着眼,有强有力的制度体系,真正构建起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确保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讲诚重信,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构建是一个动态的任务,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延伸到家长和整个社会。因此,应该从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角度着手,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合作,统筹设计、规范制度、透明运作、强力监督。

1.建立完善高职院校参与的社会联合征信系统。

目前,我国征信系统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且仅限于涉及信贷和信用卡业务的银行方有诚信记录。这种记录也仅为银行内部所用,不对外提供,不具备兼容性、共享性。为此,必须从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社会联合征信系统,把高职院校纳入其中。国家征信系统应该由一个专门征信监管机构负责,通过采集整理包括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内的信用信息,做好信用记录,依法依规向社会提供诚信查询服务,协同高校建立起互通共享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同时,这一专门机构还应该担负着处理违反诚信的举报、查处工作。高职院校要利用这一完善系统,构建高职学生诚信他律机制,在进行教育、处分、监督的基础上,完整原始地收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信息,并向诚信监督管理机构提供,由其录入并按照程序公开,供社会各组织按需查询利用。这个系统中,高职院校接受监管机构指导,为社会组织提供查验,如图3所示。

图 3 基于高职大学生诚信信息的诚信征信系统构建示意图

2.设计、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性制度。

系统的信用法律法规、信用评估体系和严格的失信惩戒制度,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基石。只有设计和制定规范性的制度,从而建立起由诚信管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诚信监督系统组成的诚信监管体系,才能使社会主体诚信状况的评价、奖惩、信息的采集、监督管理使用有法可依。客观地说,我国目前的信用政策法规建设还不完善,存在着诸多的政策法规盲点。国家要加快诚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把诚信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诚信管理相关制度,使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管理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图4所示。

图4 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工作状态示意图

(1)设计制定学校诚信管理总体框架制度。制度是工作的前提。学校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制定明确的校内大学生诚信管理总体制度,这是学校学生诚信管理的重要框架性制度。其中应当明确学校具体的诚信管理机构(一般由学生处负责)、工作框架和工作机制,明确机构的工作职责、诚信管理的总目标和任务,各院系和协助部门的具体任务等。这个制度其实是一个总体纲领性文件,统筹着学校诚信管理的全部内容。

(2)建立实施高职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制度。诚信档案是对个人诚信信息的记录,是评价个人诚信状况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的诚信档案,可由学生处统一管理,对大学生的诚信表现予以客观、公正、详实的记录。档案跟踪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涉及的个人资料、学习成绩、信用记录、经济状况、个人意见、学校意见、奖惩等情况。重点内容是信用纪录,涉及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社会生活诚信等。通过实施档案制度,可为校内各类评先、评优、入党等工作提供诚信依据,也可为将来社会组织的进一步调查提供资料。诚信档案建立后,既要在校内留存,也向社会诚信管理机构提供,此外还要在学生毕业后装入综合档案,转给用人单位,延伸到社会。此时个人诚信档案俨然已经成为如影随形、伴随学生一生的诚信“身份证”[2]和“通行证”,随时随地彰显着诚信品质,提醒大学生要维护和珍惜自己信用形象,进一步确立诚信意识。

(3)建立和实施大学生诚信测评制度。诚信测评制度是指在客观详细了解大学生诚信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而评定大学生诚信度的一种制度安排。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各院系按照分类指导原则,结合各院系、专业学生和将来从事职业岗位的不同特点,以国家法律法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校纪班规等为根据,制定与之对应的诚信测评标准。按照标准,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老师综评分权重、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客观地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不履行就业合同等具体行为的诚信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并进行持续跟踪测评和反馈。诚信测评制度既可以让学生将诚信度相互进行比较,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更加关注诚信行为,促使他们按照测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诚信度,还可以促使学校根据整体评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诚信教育实效。

(4)建立实施信用奖惩制度。奖惩直接体现着对行为的扬弃,赏罚分明的诚信奖惩制度是他律机制的保障。奖惩制度要在校内和校外双管齐下,延伸沟通,共同作用。奖惩制度要以测评的结果和守信失信的事实为依据,对守信者,可通过设立校园“红名单”的办法,给予在入党、评先评优、申请奖助学金、购买各类保险、信用贷款、评先评优等方面更多便利、优惠。对失信者,除了将其失信行为记录并公布之外,学校和社会组织还要给以极其严厉的惩处,在贷款、评先评优、购买保险、就业、参加公务员等各类考试、职务晋升、出国、参军、考取驾照以及未来走向社会的申办企业、贷款买房、买车等方面予以严厉惩治,甚至列入“黑名单”,实行“一票否决”(如笔者所在学校规定,考试作弊者一律开除学籍,毫不手软),使其在学校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受到极大的限制,为失信付出巨大代价,甚至无法在社会中生存。这种惩戒目的就是大幅度增加失信风险成本[3],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将失信者在某处的失信,放大到整个社会,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二是将失信者在一时一事上的失信,延长为其一个历史记录,使其“一时失信,时时受制”。奖惩制度势必促进“守信处处得利,失信寸步难行”风气的形成。

(5)建立实施诚信监督举报制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实施监督举报制度,就是要建立起诚信情况能及时公开、失信行为能得到及时掌握受罚”的工作机制,促使监督举报工作有章可循[4]。学校主管部门要依据制度,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校园舆论形式进行诚信情况监督通报,并发动全校、全系、全班同学乃至全社会,都来监督失信行为,切实做到在诚信面前,人人都是都是透明的。只要失信,就会立即被发现、被检举、被查处、被纠正。这个工作机制要求建立顺畅的检举揭发受理、核实、处理渠道,加强检举揭发人保护。如:学校可开设专门的曝光窗口,以院系为单位或者对外公布任何不诚信学生的名单;各院系还应将失信学生的情况通报其家长,校家互动,加强对失信学生的监督与制约。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诚信品质作为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诚信他律机制建设任务繁重,意义重大。高职教育者应该以他律为本,以有效性的制度建设为抓手,常抓不懈,抓好落实,逐步把高职院校打造成诚信职场人的培养和输送基地,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平安.从诚信文化内涵谈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J].学习月报,2013(5):56-57.

[2] 李洪伟,王炳成,陶 敏.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J].管理评论,2012(8):170-176.

[3] 胡艳香.解诚信危机重在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 2012-07-21(11).

[4] 于永成,于小慧.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85-86.

[责任编辑:范 君 李 丽]

图4 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工作状态示意图

(1)设计制定学校诚信管理总体框架制度。制度是工作的前提。学校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制定明确的校内大学生诚信管理总体制度,这是学校学生诚信管理的重要框架性制度。其中应当明确学校具体的诚信管理机构(一般由学生处负责)、工作框架和工作机制,明确机构的工作职责、诚信管理的总目标和任务,各院系和协助部门的具体任务等。这个制度其实是一个总体纲领性文件,统筹着学校诚信管理的全部内容。

(2)建立实施高职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制度。诚信档案是对个人诚信信息的记录,是评价个人诚信状况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的诚信档案,可由学生处统一管理,对大学生的诚信表现予以客观、公正、详实的记录。档案跟踪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涉及的个人资料、学习成绩、信用记录、经济状况、个人意见、学校意见、奖惩等情况。重点内容是信用纪录,涉及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社会生活诚信等。通过实施档案制度,可为校内各类评先、评优、入党等工作提供诚信依据,也可为将来社会组织的进一步调查提供资料。诚信档案建立后,既要在校内留存,也向社会诚信管理机构提供,此外还要在学生毕业后装入综合档案,转给用人单位,延伸到社会。此时个人诚信档案俨然已经成为如影随形、伴随学生一生的诚信“身份证”[2]和“通行证”,随时随地彰显着诚信品质,提醒大学生要维护和珍惜自己信用形象,进一步确立诚信意识。

(3)建立和实施大学生诚信测评制度。诚信测评制度是指在客观详细了解大学生诚信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而评定大学生诚信度的一种制度安排。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各院系按照分类指导原则,结合各院系、专业学生和将来从事职业岗位的不同特点,以国家法律法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校纪班规等为根据,制定与之对应的诚信测评标准。按照标准,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老师综评分权重、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客观地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不履行就业合同等具体行为的诚信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并进行持续跟踪测评和反馈。诚信测评制度既可以让学生将诚信度相互进行比较,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更加关注诚信行为,促使他们按照测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诚信度,还可以促使学校根据整体评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诚信教育实效。

(4)建立实施信用奖惩制度。奖惩直接体现着对行为的扬弃,赏罚分明的诚信奖惩制度是他律机制的保障。奖惩制度要在校内和校外双管齐下,延伸沟通,共同作用。奖惩制度要以测评的结果和守信失信的事实为依据,对守信者,可通过设立校园“红名单”的办法,给予在入党、评先评优、申请奖助学金、购买各类保险、信用贷款、评先评优等方面更多便利、优惠。对失信者,除了将其失信行为记录并公布之外,学校和社会组织还要给以极其严厉的惩处,在贷款、评先评优、购买保险、就业、参加公务员等各类考试、职务晋升、出国、参军、考取驾照以及未来走向社会的申办企业、贷款买房、买车等方面予以严厉惩治,甚至列入“黑名单”,实行“一票否决”(如笔者所在学校规定,考试作弊者一律开除学籍,毫不手软),使其在学校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受到极大的限制,为失信付出巨大代价,甚至无法在社会中生存。这种惩戒目的就是大幅度增加失信风险成本[3],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将失信者在某处的失信,放大到整个社会,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二是将失信者在一时一事上的失信,延长为其一个历史记录,使其“一时失信,时时受制”。奖惩制度势必促进“守信处处得利,失信寸步难行”风气的形成。

(5)建立实施诚信监督举报制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实施监督举报制度,就是要建立起诚信情况能及时公开、失信行为能得到及时掌握受罚”的工作机制,促使监督举报工作有章可循[4]。学校主管部门要依据制度,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校园舆论形式进行诚信情况监督通报,并发动全校、全系、全班同学乃至全社会,都来监督失信行为,切实做到在诚信面前,人人都是都是透明的。只要失信,就会立即被发现、被检举、被查处、被纠正。这个工作机制要求建立顺畅的检举揭发受理、核实、处理渠道,加强检举揭发人保护。如:学校可开设专门的曝光窗口,以院系为单位或者对外公布任何不诚信学生的名单;各院系还应将失信学生的情况通报其家长,校家互动,加强对失信学生的监督与制约。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诚信品质作为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诚信他律机制建设任务繁重,意义重大。高职教育者应该以他律为本,以有效性的制度建设为抓手,常抓不懈,抓好落实,逐步把高职院校打造成诚信职场人的培养和输送基地,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平安.从诚信文化内涵谈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J].学习月报,2013(5):56-57.

[2] 李洪伟,王炳成,陶 敏.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J].管理评论,2012(8):170-176.

[3] 胡艳香.解诚信危机重在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 2012-07-21(11).

[4] 于永成,于小慧.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85-86.

[责任编辑:范 君 李 丽]

图4 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工作状态示意图

(1)设计制定学校诚信管理总体框架制度。制度是工作的前提。学校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制定明确的校内大学生诚信管理总体制度,这是学校学生诚信管理的重要框架性制度。其中应当明确学校具体的诚信管理机构(一般由学生处负责)、工作框架和工作机制,明确机构的工作职责、诚信管理的总目标和任务,各院系和协助部门的具体任务等。这个制度其实是一个总体纲领性文件,统筹着学校诚信管理的全部内容。

(2)建立实施高职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制度。诚信档案是对个人诚信信息的记录,是评价个人诚信状况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的诚信档案,可由学生处统一管理,对大学生的诚信表现予以客观、公正、详实的记录。档案跟踪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涉及的个人资料、学习成绩、信用记录、经济状况、个人意见、学校意见、奖惩等情况。重点内容是信用纪录,涉及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社会生活诚信等。通过实施档案制度,可为校内各类评先、评优、入党等工作提供诚信依据,也可为将来社会组织的进一步调查提供资料。诚信档案建立后,既要在校内留存,也向社会诚信管理机构提供,此外还要在学生毕业后装入综合档案,转给用人单位,延伸到社会。此时个人诚信档案俨然已经成为如影随形、伴随学生一生的诚信“身份证”[2]和“通行证”,随时随地彰显着诚信品质,提醒大学生要维护和珍惜自己信用形象,进一步确立诚信意识。

(3)建立和实施大学生诚信测评制度。诚信测评制度是指在客观详细了解大学生诚信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而评定大学生诚信度的一种制度安排。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各院系按照分类指导原则,结合各院系、专业学生和将来从事职业岗位的不同特点,以国家法律法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校纪班规等为根据,制定与之对应的诚信测评标准。按照标准,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老师综评分权重、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客观地对大学生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不履行就业合同等具体行为的诚信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并进行持续跟踪测评和反馈。诚信测评制度既可以让学生将诚信度相互进行比较,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更加关注诚信行为,促使他们按照测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诚信度,还可以促使学校根据整体评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诚信教育实效。

(4)建立实施信用奖惩制度。奖惩直接体现着对行为的扬弃,赏罚分明的诚信奖惩制度是他律机制的保障。奖惩制度要在校内和校外双管齐下,延伸沟通,共同作用。奖惩制度要以测评的结果和守信失信的事实为依据,对守信者,可通过设立校园“红名单”的办法,给予在入党、评先评优、申请奖助学金、购买各类保险、信用贷款、评先评优等方面更多便利、优惠。对失信者,除了将其失信行为记录并公布之外,学校和社会组织还要给以极其严厉的惩处,在贷款、评先评优、购买保险、就业、参加公务员等各类考试、职务晋升、出国、参军、考取驾照以及未来走向社会的申办企业、贷款买房、买车等方面予以严厉惩治,甚至列入“黑名单”,实行“一票否决”(如笔者所在学校规定,考试作弊者一律开除学籍,毫不手软),使其在学校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受到极大的限制,为失信付出巨大代价,甚至无法在社会中生存。这种惩戒目的就是大幅度增加失信风险成本[3],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将失信者在某处的失信,放大到整个社会,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二是将失信者在一时一事上的失信,延长为其一个历史记录,使其“一时失信,时时受制”。奖惩制度势必促进“守信处处得利,失信寸步难行”风气的形成。

(5)建立实施诚信监督举报制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实施监督举报制度,就是要建立起诚信情况能及时公开、失信行为能得到及时掌握受罚”的工作机制,促使监督举报工作有章可循[4]。学校主管部门要依据制度,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校园舆论形式进行诚信情况监督通报,并发动全校、全系、全班同学乃至全社会,都来监督失信行为,切实做到在诚信面前,人人都是都是透明的。只要失信,就会立即被发现、被检举、被查处、被纠正。这个工作机制要求建立顺畅的检举揭发受理、核实、处理渠道,加强检举揭发人保护。如:学校可开设专门的曝光窗口,以院系为单位或者对外公布任何不诚信学生的名单;各院系还应将失信学生的情况通报其家长,校家互动,加强对失信学生的监督与制约。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诚信品质作为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诚信他律机制建设任务繁重,意义重大。高职教育者应该以他律为本,以有效性的制度建设为抓手,常抓不懈,抓好落实,逐步把高职院校打造成诚信职场人的培养和输送基地,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平安.从诚信文化内涵谈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J].学习月报,2013(5):56-57.

[2] 李洪伟,王炳成,陶 敏.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J].管理评论,2012(8):170-176.

[3] 胡艳香.解诚信危机重在制度建设[N].光明日报 2012-07-21(11).

[4] 于永成,于小慧.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85-86.

[责任编辑:范 君 李 丽]

猜你喜欢
诚信高职院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