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与美学的指导

2014-07-21 01:18刘利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美育美学

刘利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

【德育美育】

当前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与美学的指导

刘利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

文学经典阅读在大学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经典受千百年历史发展的检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由于时代、社会和个人的诸多原因,当前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亟需改变。大学生的文学阅读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和作品的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人文学科的理论对文本的解读,在各自的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其中,美学对文学阅读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美学和文学阅读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美育。

文学经典;大学生;文学阅读;美学;美育

无论在传统教育,还是在现代教育中,文学经典阅读在大学生培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经典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情操的培养,还是在对大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指出:“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那么,当前大学生文学经典的阅读情况如何呢?他们的文学经典阅读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他们文学经典的阅读质量?这些问题在当前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相继就被提了出来。

一、当前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文学经典是历代文学巨匠对所处的时代精神和个人生命情怀的反映,是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精神文化的结晶,经受了千百年历史岁月的检验,历久弥新,成为滋养后人,启迪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古往今来,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无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秀代表。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伟大创造,也无不是在广泛汲取前人智慧,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做出的。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鼓舞人,只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塑造人,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学习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人格心理渐趋于完善、思想开放、易于塑造和易于接受新事物的时期。一个人的思想情怀,在这个时期,如果能较多地与文学经典作品相遇,相结合,会为他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大学生文学经典的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许多中文专业的学生没有完整地读过《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史记》、《世说新语》等古代文学典籍,《哈姆雷特》、《堂吉诃德》等外国文学经典,现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包括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非兴趣所及,其对文学经典的阅读量就可想而知了。这里除了有学生本人因志向、勤奋、兴趣、偏好等原因外,也包含时代社会、文学经典本身等因素。社会上流行的重物质、轻精神;重实用、轻审美;重技术,轻理论;重生存,轻超越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理念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精神追求。大学生在入大学前,面临升学的压力;入学后,又面临就业的压力。升学是指挥棒,就业也是指挥棒。“有用”和“无用”在无形中指引着学生,也在指引着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的取向。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意识是每个人想在未来领域成就高端的必然法则。专和博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现在大学各专业分科越来越细,许多新兴学科还在不断涌现,一个人的精力本来是有限的,精尖则意味着难以广博,这也影响着大学生更广泛的文学经典阅读。多元化、媒体化、数字化的时代,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提供了多种可能,文学经典阅读只是其中一种。文化消费追求快餐化、平面化。手机、电视、网络给纸媒体的文学经典阅读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文学经典除了思想的隽永深刻,还在于其内部其他因素的精心、精美、精致。读懂一部经典,需要阅读者有相应的经历、经验、素养、品位、心境,还要求阅读者要有充裕的时间、耐力作保障。读懂鲁迅,首先精神要回归鲁迅的时代;读懂杜甫,要首先理解儒家的“沉郁”情怀;读懂《儒林外史》,要明白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命运;读懂《史记》,首先要了解司马迁的心灵史。这些方面对一个20岁左右大学生,可能都是一时难以达到的,这影响到对文学经典的阅读的亲近程度,继而影响到他们文学经典阅读的深度、高度、广度。综上因素,造成了当前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情况不容乐观而亟需改变的局面。

二、美学对大学生文学阅读的根本指导作用

如前所述,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塑造、心智成熟的一个重要领域。文学经典阅读是大学生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质量,有识之士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比如,听名师专家的讲座,咨询专业人士,阅读心理学、文艺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著作,总而言之,要多读艺术方面的理论著述,多提高艺术方面的理论素养。应该说,这些建议都是很好的,只要能深入进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都能获得良好的收益。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感性形态的东西。真正优秀的作品,要告诉读者什么,作者肯定不会在作品中直接说出来。作者的思想观点总是深藏在艺术形象的后面,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读者要准确理解作者的意思,就必须依靠自己高度的理论素养。在这里,对作品的阅读感受和读者自己的理论水平是相辅相成的。高度的理论素养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反之,对作品的深入感受,可以印证理论的正确。我们也知道,文艺理论的学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品的人物形象、内在结构、艺术风格,在文艺理论的层面都能获得很好的解读。在分析作家的创作经历、创作心理的形成、人物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能得出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作品语言的分析,离不开语言学的指导。同时,对历史学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作品在历史层面的解读。但是我们也知道,在人文学科领域,除了哲学以外,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分很多层面,文艺学的、心理学的、语言学的、历史学的等,但是最终的层面,应该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文学作品属于艺术美的范畴,而且是艺术美的典范。文学作品也主要是塑造美、创造美,可以说,美是文学作品的根本属性。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能成为经典,它必然是美的,反之则不美。如果一部作品具有大美、至美,它必然会走进文学经典的行列。所以,一部文学经典作品如果能上升到哲学美学的层面,必然能获得透彻的解读。哲学美学对文学阅读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但是,因为美学的理论性质,美学思想充满着思辨色彩,使得很多人认为,美学深奥难懂,不易掌握。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美学因为深奥难懂,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不过,天下事也往往这样,越是艰险的地方,越有迷人之处在;越是不易攀登的地方,越充满着无穷的魅力,正应了那句话,“无限风光在险峰。”

实现民族美育的教育理想,是近代自蔡元培以来无数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把美育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的所有阶段和各个环节,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我们看到,重视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重视他们人文学科的理论,特别是美学理论的学习,以及美学理论和文学阅读的相互砥砺,相互促进,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反过来说,无论是美学理论的学习,还是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最终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塑造他们的审美理想,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美育。

G642.0

A

1674-9324(2014)29-0258-02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美育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纯白美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妆”饰美学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