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斯
(武汉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0)
我国高教经费的多元化筹措:历史变迁、挑战、建议
范美斯
(武汉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我们必须发挥高校办学自主权,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完善教育经费捐赠体制,吸收更多形式的社会资本;加强高校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高教提供者的多样化。
高教经费筹措;多元化;历史变迁;挑战;建议
高等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来发展本国的高等教育。而高校的经费就像是教育活动的脊椎,高等教育资金的筹措是高校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保证。可以肯定,高校筹措教育经费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高校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弥补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事业费投入的不足,进一步优化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及结构,努力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教育筹资模式,来促进高校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1.一元化渠道筹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指令下进行的,社会上没有其他有权支配资源的主体。因而,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都统一由国家相关部委核拨,其他渠道来源的经费很少,来源十分单一。政府拨款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内的教育事业费拨款、教育基本建设费拨款、各种专项资金用于高等教育的支出、其他预算内资金用于高等教育的支出等。[1]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院校充当政府的附属品一角,很多财政经费是戴帽下达,专款专用,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极为有限。
2.由单一渠道向多元化渠道转变阶段。1988年的通货膨胀带来了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危机,因此,从其他渠道寻求经费来源就成为了高校应对财政危机的一个出路。即向财政拨款为主,社会筹资和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自筹为辅的形式转变。我国高教经费来源逐步向以“财、税、费、产、社、基”为主的多渠道迈进。
3.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措经费格局深化。从1997年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形式——以财政拨款为主,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自筹和社会筹资、学费杂费收入为辅的格局得到进一步深化,许多高等学校的自筹资金与社会筹资已经超过了国家财政拨款部分。其次,新型的办学模式,例如,高校通过设立独立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等形式,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补充。而新的服务模式也成为了绝大多数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这些服务形式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另外,由于独立法人实体地位的确立,使高校有了一定的筹资功能,高等学校还纷纷到金融机构和社会上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融资。其中包括教育彩票融资等。
1.筹资多元化框架下,高校呈现出复杂的混合组织形态。不同的资源主体,以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都对高校的组织形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形成了高校复杂的混合组织特征,即“谁付钱谁点戏”,“制度环境对于高校组织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首先,高校的自主权仍然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放权程度,高校的学术自主权大部分集中在政府。其次,高校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市场价格信息的影响,因而就会采取多种类似企业的管理方式去应对市场的需要,使得高校像一个企业在经营、在谋划,不断获得资源的增长就成为了学校当前首要的发展目标。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组织特征,使高校呈现出包括行政科层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等混合组织特点。
2.筹资多元化框架下,融资结构性安排不尽合理。在高等教育的资金构成上,政府投资占的比重高,社会投资占的比重较低;在高等教育的社会资金构成中,受教育者个人投资所占比重高,而法人投资所占比重低。[3]事实上,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多元化筹措实际实施过程中主要以国家教育投资和学生学杂费为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经费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此外,政府的财政拨款明显偏向于中央直属高校,地方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紧张;其来源结构中事业收入过高、经费使用效益过低等不合理情况也较中央直属高校更为严重。这种高等教育投资存在结构性的不合理,同时也违背了教育的公平,阻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3.筹资多元化框架下,高校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高校在隶属、学科、规模、地域以及历史积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各种高校的优势竞争力不同,获得资源的途径也千差万别。在鼓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高校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态势。即使类型大致相同的部属高校,其发展也是多样化的。他们在人力资本、基础环境和产出的竞争力方面都出现差异,最终表现为发展模式和发展态势的差异。因此想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其校的竞争力,都离不开雄厚资金的支持,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
1.发挥高校办学自主权,优化高校资源配置。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学校作为事业独立法人,一方面除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支持以外,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减少和避免浪费。因此高校要加强经费的收支与监管,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地原则,科学合理的测算各项经费来源。此外,严格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从另一个层面增加高校的经费投入,即将员工的表现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样不但会缩减人员经费,而且能提高办学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最后,合理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办公资源和设备,采取有效制度和管理措施,优化资源配置,节支与增收同效,杜绝浪费。
2.完善教育经费捐赠体制,吸收更多形式的社会资本。捐赠可以作为大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首先,健全教育捐赠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捐赠的组织或机构,并安排专职人员,明晰社会捐赠的管理制度,使捐赠工作可以规范运行,同时建立相应有效的自律机制,并且加强与捐赠者的沟通。此外,提高资金的运行透明度,便于捐助者掌握捐赠的管理和使用状况,明确捐赠的用途。最后,改革单一的捐赠制度,激励高校主动寻求社会捐赠,实行多样化的捐赠体制,这时,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相关的鼓励政策,比如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更多的企业、组织与个人对教育事业的捐赠,使捐赠人在经济和名誉上得到相应的回报,满足捐赠企业或者个人的社会荣誉感,创造出学校与捐赠人双赢的局面。[4]
3.加强高校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高教提供者的多样化。越是充分竞争、公平竞争的行业,越是能够给社会带来丰富、优质、廉价的服务和产品;越是政策保护、行政垄断的行业,带给社会的服务和产品往往是价高质劣。[5]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要走多元主体办学的模式,高校应逐步由财政出资、政府办学的大一统办学体制转为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办学为辅的多种形式并存、多种产权主体联合的办学体制,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打破原有的“教育垄断”局面,来提升高校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入市场的规则、机制、效率,从而尽可能地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数量的进一步扩大,加快已有资源结构的调整步伐。
[1]任鹏.我国普通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刘亚荣.从双轨到和谐: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转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蒋满元.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现状与改革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5,(7).
[4]刘明.从财政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3).
[5]王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5.
G647
A
1674-9324(2014)30-0159-02
范美斯(1990-),女,汉族,江西省萍乡市人,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事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