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健康现状的调查
——基于蚌埠地区高校

2014-07-21 07:39赵东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蚌埠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徐 峰,赵东勇

(蚌埠学院 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00)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健康现状的调查
——基于蚌埠地区高校

徐 峰,赵东勇

(蚌埠学院 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00)

本文对安徽省蚌埠地区高校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展现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并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改善提出合理对策.

大学生;体育;健康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在这种特别的历史机遇中,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我国科技,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历史责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不容忽视,其体育锻炼意识、行为与情感是否正常引人深思.因此,本文以问卷调查及访问座谈等形式探究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健康的现状,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以及整个社会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这一问题的重视,同时对于年轻的一代也有借鉴意义,并结合我国当前高校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改善提出合理建议,切实做好“美丽中国”理念的践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蚌埠地区安徽财经大学(一本)、蚌埠医学院(二本)、蚌埠学院(二本兼专科)、安徽电子信息科技学院(专科)四所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高校20个教学班作为调查对象.于2012年11月到2013年2月,共发放调查问卷799份,有效问卷787人,有效率约为98.50%.其中安徽财经大学发放212份,蚌埠医学院发放198份,蚌埠学院发放224份,安徽电子信息科技学院发放165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大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意识与行为等方面的相关论文和相关文件. 1.2.2访谈法

与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座谈,同时抽取6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座谈.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方法,对资料信息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意识与行为

2.1.1 体育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偏少,占总调查人数的13.40%;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居多,占总调查人数的61.56%;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25.03%.通过表2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女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明显低于男生.

表1 锻炼频率(n=791人)

表2 男女生体育锻炼习惯对比(n=791人)

2.1.2 体育锻炼时间

体育锻炼时间是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最基本条件.调查结果,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普遍偏少,周锻炼时间少于150分钟者占77.11%;周锻炼时间介于150分钟到240分钟之间者占16.06%;周锻炼时间大于240分钟者占6.32%.男女生之间差异显著,女生锻炼时间明显低于男生.

表3 (n=791人)

2.1.3 体育锻炼内容

调查中所列举的三个大项,田径类运动由于是传统项目虽然很枯燥但在本次调查中很大程度上得到学生的认可,在球类运动和体操舞蹈类运动有明显区别,男生生理各方面已趋成熟,热衷于激烈对抗、竞争的项目;而女大学生爱美意识增强,她们追求形体的健美和体型的匀称,有助于体型健美的项目有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兴趣不大,甚至有畏难情绪.

表4 体育锻炼内容(n=791人)

2.1.4 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由表5可以看出,制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因素,52.67%的大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其次是现在社会竞争的压力使42.82%的大学生很多精力在学习上,也有33.16%的大学生把在大学中的主要时间用于社团等工作中,这可能和他们的追求目标和理想有关.因此,高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促进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健身活动中,为以后的生活、工作奠定健康基础.

表5 (n=791人)

2.2 健康意识与行为

2.2.1 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身高体重标准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确定学生的体形均称度,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厚度以及密度,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均称度的重要指标[2]表5调查结果显示,很关注自己身高等数据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12.64%;关注者占43.62%;对待自身身高等数据持一般态度的占36.79%;不关注者占6.95%.

表6 (n=791人)

2.2.2 膳食营养

表7 (n=791人)

营养合理搭配是指通过膳食获取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营养素,只有这样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3].调查表明,大学生饮食搭配营养合理占21.87%;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水果补充较少,占37.55%.

2.2.3 作息规律

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没有充足的睡眠,不但身体消耗得不到补充,而且由于激素合成不足,会造成体内环境失调,无法保证身体机体健康.专家指出睡眠最佳时间是22点到凌晨6点,而到深夜(一般认为超过23点)还不睡或者一夜不睡的现象都称为熬夜[4].调查表明,学生主要的休息时间是23点-24点,22点以前休息的学生占3.16%;22点-23点休息的学生占25.79%;凌晨休息的占18.21%.熬夜的原因主要是玩电脑(手机),其次是看书、卧谈、失眠.

2.2.4 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中包含很多影响因素,本次调查从早餐行为、吸烟、饮酒等方面进行,结果表明:48.29%的学生每天吃早餐;38.43%的学生有时候吃早餐;几乎不吃早餐的学生有13.28%.吸烟的调查情况显示,84.32%的学生不吸烟;烟瘾大者占1.39%;烟瘾不大者占2.65%;偶尔吸,但没有烟瘾者占9.36%;曾经吸烟,现在戒了的学生占2.28%.饮酒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饮酒史因为偶尔饮酒,为了应酬的情况占53.73%;从不饮酒者占43.11%.

3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个人方面

3.1.1 沉溺于网络

从表5中可看出,玩手机(电脑)的是大学生晚上熬夜的主要原因,干扰他们体育锻炼计划的主要原因也是上网.许多大学生自控力差,网络成瘾,长此以往便造成了体力和脑力上的透支.另外,长时间沉溺网络游戏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肠胃神经功能等疾病,甚至可能死亡[6]. 3.1.2不端正的健康态度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故大学生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锻炼能否长期进行.本调查表明,仍有8.22%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予理会,同时生活习惯糟糕,没有生活、学习规律,这严重影响自身健康.

3.2 学校方面

3.2.1 忽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率成为学校主要关注的对象,学校往往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体育课与体育锻炼,忽视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生理、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长此以往造成学生体质不断下滑,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3.2.2 上报数据不完全真实

教育部近几年对高校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评估指标体系中规定:学生《健康标准》的合格率97%以上等级为A[9].在此标准下,很多高校为了能够完成达标任务,人为改动学生的测试数据,隐瞒了学生身体素质的真实情况.

3.2.3 体育课教学考核标准不够科学

大学体育课考核一直采用“达标考核”的模式,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对于身体素质具有优势的学生,影响了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对于在身体素质方面不占优势的学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体育课教学考核标准有待完善.

3.2.4 学校体育设施的社会化

各高校都建立了体育场馆,每年的水电费、维护费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一些经费有限的高校来说,资金压力很大,无力承担高额的维护费用,无奈选择走市场化道路,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有偿开放体育设施,以盈利弥补运营费用,以馆养馆.可是对毫无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讲,一般无力承担收费场馆锻炼的费用,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良好的设施保障,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只能是一句空话.

4 优化大学生体育健康行为的实施对策

4.1 培养体育锻炼理念

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会保证体育锻炼长期有效的进行,抵制不良生活习惯的诱惑,自发、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体育锻炼氛围,促进体育锻炼意识在人际交往中传播,从而有利于“全民健身”理念的践行.

4.2 避免沉迷网络、降低交通工具代步频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汽车等现代文明为人类的带来了方便和实惠,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很多大学生将业余时间大部分放在了网络上,而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不断被披露和报道,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体质水平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大部分孩子出门靠汽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取代步行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无形中减少了大学生平时锻炼的机会.因此,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途径,克服自身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才会使体育锻炼得到预期的效果.

4.3 建立家庭体育锻炼氛围

在家庭的内环境因素中,家长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充分,家长的体育意识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决定性的影响,但与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家长与子女一起直接参与体育的方式比间接体育行为对学生体育行为的产生更有意义,家长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能够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坚持性,对大学生建立终身体育行为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好典范,积极带动子女体育锻炼,让子女感受到体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建立起家庭体育锻炼氛围.

4.4 大学提高录取人才健康标准

大学招生唯分数论,只要学生分数符合要求,顺利入学不成问题.在这种人才选拔导向下,学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学校,整天“头悬梁、锥刺股”,苦读书、读死书,不得不长期伏案学习,最后佝偻、近视等如影随身.久而久之,使得大学生群体的体质也每况愈下.大学生在招生时应该考虑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适当增加体育课的成绩,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大学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机构,要求接受全面发展的学生,以后更好的为社会、家庭服务.

4.5 鼓励体育教师改革

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已不能满足和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条件,学校可以在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大胆改革,针对本校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训练方案,创新实践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多元化体育活动的进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此外,体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密切观察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营造欢快的教学气氛,使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让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充满阳光.

4.6 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增强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认识其实施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测试,实事求是,将测试结果告知学生,对于测试结果不达标的学生,采用定期跟踪测试,并建立学生身体素质档案.教育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学校是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抽查,抽查应在不定期和不通知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复查,与学校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4.7 积极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大学生成长的氛围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意识等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要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定期开展相关讲座,“体育节”等活动,使学生能感受到体育文化的存在,接受体育文化熏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给予精神上或者物质上,并加以宣传,以带动更多的学生投身体育锻炼事业.

4.8 媒体发挥自身宣传效应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自身传播信息的优势,宣传体育锻炼的健康意义,积极提倡有关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以及体育制度、行为、锻炼手段等体育信息的汇合和沟通,以此来激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与兴趣,升华体育锻炼精神,推动全民体育健身的理念,实现体育强国的真正意义.

〔1〕杨文学,邵艳,谢慧松.不同体育项目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96.

〔2〕房亚南.大学生体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与对策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3〕房亚南.大学生体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与对策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4〕傅杰.我国学生运动猝死引发的社会学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1):216.

〔5〕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Z]. 2007.4.

G807.4

A

1673-260X(2014)03-0104-04

2013年蚌埠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3sk09)

猜你喜欢
蚌埠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体育锻炼也重要
蚌埠儿童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