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兰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方法,真正获得进步、提高和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也关注对学生未来学习的影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选择合理的方式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不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才能够自主地去思考、去探索,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一个小朋友拿一把刀切蛋糕分给自己和另一个小朋友。“蛋糕平均分为两块,每一块是整个蛋糕的一半,那么结合书上的知识,每一块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将蛋糕分为不同份数如何用分数来表达。课堂的结尾,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蛋糕分给课堂上最踊跃回答问题的几名学生,让他们一边切蛋糕,一边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入探究,又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2.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才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活动经验,深化和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课堂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提升,在于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探究思考的机会,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活动交流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中成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切实提高。例如,教学“十几减8”一课,计算15-8时,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四种不同的计算思路:(1)因为8+7得15,所以15-8=7;(2)因为7+8得15,所以15-8=7;(3)因为10-8=2、2+5=7,所以15-8=7;(4)因为8-5=3、10-3=7,所以15-8=7。很多学生得出了前三种解法,认为第(4)种做法没有道理。于是,教师让这一小组的代表为大家介绍计算方法,其他小组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最终使所有的学生都理解了这四种解题思路。
二、设置有效的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巩固、补充和延续,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一种很好的检查反馈方式。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设置有效的课堂练习,让它真正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有趣的练习才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解题中来。(2)必须突出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因为课堂练习的作用就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因此课堂练习必须围绕本堂课所授知识的重点展开。(3)要体现练习的开放性。教师要提供一些条件、问题或答案开放的练习,让学生有较大的探索和交流空间。一般来说,课堂练习包括基础性练习、变式练习及扩展性练习,难度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应从基础到变式、从简单到综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解题的乐趣,而且可以使他们更有信心去思考一些扩展、延伸的题型,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只有提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
三、实施科学的评价
科学地对学生作出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完善自我,不断促进学生进步。科学的评价既能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又能诊断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科学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与错。科学的评价方式并不是一味地使用肯定的激励性评价,而是当学生出现错误之后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后再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而且可以防止学生出现“表扬依赖”的思想,让评价为数学课堂教学发挥出正能量。此外,要注意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教师可通过客观评价、差异评价、多元评价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学会交流和思考,不断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总之,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设置有效的课堂练习、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不断改进和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唯有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真义,才能够真正地让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才能够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