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4-07-19 23:06蔡明
考试周刊 2014年41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蔡明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中职计算机专业却出现招生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探讨和总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教育 课程改革 专业建设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学校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和发展各种新专业,以吸引更多生源。如我院现在最热门的专业是数控加工、汽车维修、建筑施工、焊接技术。反观曾是十年前的热门专业计算机,如今却处在备受冷落状态。难道中职计算机专业真的要走下坡路了吗?怎样重新对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进行定位与改革,使之继续向前发展呢?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教学10年的专业教师,我就中职计算机专业定位与课程改革谈谈看法。

一、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早在2004年,作为我院的主力专业——计算机专业共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硬件维修与网络技术三个方向。可到了2008年,我院计算机专业只剩下了一个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招学生由顶峰时期的300多人减少到不足30人。因为这个专业设置的课程虽多,但学生毕业时却很难达到社会希望的预期目的,所以毕业后没有几个学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目前我院培养的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都被当成简单劳动力使用(如超市收银员、流水线操作工等),工资少,学生觉得郁闷,而作为这个专业的教师更郁闷。根据与我院毕业的往届毕业生聊天发现,其普遍反映在校学习的东西根本用不上,跟企业需求完全脱节。

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1.学生。

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扩招,中职院校生源逐年减少。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劣势。

2.教师。

由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师构成比较复杂,很多老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年轻教师又经验不足,因此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随着计算机领域的高速发展,大部分教师受各种因素制约,没时间或者没有机会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不能及时更新和学习最新技术,导致教学和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内容陈旧。

3.学制。

现在中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都是3年学制,而社会上计算机培训班多如牛毛,开设的课程也很有针对性,并且承诺30天内速成就业,急于就业的学生怎么会来中职院校等三年?

4.课程体系。

大部分中职学校还是使用10年前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陈旧,很多内容已经过时或者即将过时。这些课程对学生没有任何实际用处。或者盲目追求大而全,开设一些跟中职学生能力不相符合的课程,如汇编语言、计算机原理、C语言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有深厚的数学基础、扎实的物理基础,造成上这些课时基本是老师在自言自语,学生不爱听也听不明白,任职企业工作岗位时根本用不上。

5.教学方法。

一些中职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粉笔、黑板、实物演示的教学模式上,对多媒体辅助课件、网络平台教学的优势认识不够,教学效率低下。如我校网络专业的路由器设置课程,全班同学排队等着一个思科的路由器做实验,不会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学习。

三、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化、市场化。

明确企业的用工方向,学校开设的课程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学生在校学的知识到企业要能直接用于工作,这是学校、学生和企业最希望看到的。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需要的人才不仅是高等院校毕业的研发型人才,更多的是能在一线进行管理、编辑、维护和使用系统的应用型人才。我观察过一段时间人才市场发布的有关信息及网上招聘情况,归纳现在企业对中职学生的主要需求如下:

(1)具有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硬件芯片级维修等某一方面较深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例如抚顺市联通公司经常向社会招聘能够配置和维护大型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人才。

(2)具有影视制作、二维和三维设计、前台网页制作等方面知识的多媒体设计及应用人才。

(3)具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和了解市场的计算机销售与维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就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大力加强教师培养,建设一支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近年来,国家定期举办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实行企业顶岗实训、出国培训等策略,各中职院校应把握这些机会,让专业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了解企业需求变动,积累实践经验[1]。

计算机各领域课程差别较大,完全掌握所有课程并不现实,所以专业教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可根据自身特长决定研究方向。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由于传统中职教材存在所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内容过于大而空等问题,因此可以根据企业要求编写和开发校本教材,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把要掌握的知识点用最简洁易懂的语言描述,练习内容则与市场和企业需求息息相关。

(2)改变传统枯燥的黑板教学方式,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2],通过flash、网页、专业模拟软件等信息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强课程吸引性,引导学生在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案例中探索学习。

4.教学考核的改革。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如果采用以常规的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就势必造成不及格率上升的后果,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要力求全面系统化,增大实际操作部分的考核分数比例。多利用日常教学中的自主练习部分做阶段性测评,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制。

根据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的特殊性,可将中职计算机专业3年学制改为1年学制,且以短训为主,发挥公办院校的资源优势,开设一些小的计算机学校因资金问题无法开设的课程,如显示器维修、主板硬盘维修、大型网络路由器的调试等。

总之,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必须灵活跟着市场需求设置,同时结合中职学生的能力和特色,发挥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思熟虑、找准定位,从而使计算机专业更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林浩.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发展[J].电子制作,2013.

[2]徐爱勇.对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2013.NO.12.

[3]刘曼.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探析[J].电子制作,2013.

[4]高烨.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发展探索[J].阴山学刊,2014.NO.1.

[5]李会芳.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NO.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