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疆
一、小组人数应该多少
我在阅读有关著作中建议小组最多有6个人。实际上即使两个人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在实验中取得的数据证明:组越小,每个成员讲话的机会越多,使某人沉默的机会越小,而且人数越少的组需要较少的管理方法,并通常可以较快做出决定;人数多一些的组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更多的人共同完成一项大任务,增加组内成员在方法、性格、背景方面的多样性,并减少教师监控的组数。因此在最初进行合作学习时,以两人或三人小组为宜,再由两人组过渡到四人组中两对间互相交流的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视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小组人数,但每组人数不能过多,以2~4人为宜。
二、应该怎样组成小组
组成小组的方式大致有两类:教师编排分组和学生任意分组。编排分组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将学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编组;学生任意分组则告诉学生他们可以和任何人一起学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自由结合。两种编组方式中,由教师编排的小组最好用,因为教师会综合考虑能力、成绩、性别、动机强度等因素将学生混合编组。许多父母、学生和部分教师常常担心把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分在一起将会导致不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教其他学生会浪费时间,会厌烦;而学习困难的同学不可能跟上那些好学生,也会有受挫的感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推翻了这种观点:即合理安排的合作学习的确能够使好生和困难生都收益。
三、怎样教给学生合作技巧
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们缺乏与他人有效合作的技能。在实验初期更明显感到此点。为此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这些技巧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且对与朋友,和家人和睦相处,以及对未来事业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在每一节合作学习课上选择一种技巧作为重点,并且有必要在若干课上或更多课上突出同一技能。在尝试教给学生合作技巧过程中,总结出合作技巧的六个步骤:
第一,学生应该认识该技巧的必要性。可以解释该技巧在校内外(现在和将来)如何重要,还可以通过课内外活动演示分析,让学生实际感觉该技巧的作用,从而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
第二,学生需要对“该技巧是什么?”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达到这种认识的一种办法是让全班学生罗列出该技巧的言行是什么样的。例如:成为一个好的听话者,他的行为表现在别人谈话时,应该看着讲话人,而且用“噢”、“对”这类词语表示在听讲话者的话。
第三,学生可能需要在正常学科教学外单独练习合作技能。由于学科教学所限,课堂上单纯传授合作技能的时间很少,有必要在学科教学之外,通过教师的演示活动、角色扮演和游戏,使用正反两面的例子让学生从中学到并练习合作技能。
第四,合作技能应和学科内容的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在组间巡视,观察使用指定技巧的情况。
第五,及时检查小组交互活动。检查小组交互活动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关键成分,作为合作学习的一部分,应该给学生们安排至少一次小组讨论活动,提供有益反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合作。同时检查也会让学生知道教师很重视一起活动的质量。
第六,一旦传授了合作技巧,就鼓励学生坚持使用。起初,使用起合作技巧也许看来很蹩脚、不自然,但要熟练应用一种技巧需要时间和练习。
四、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怎样获得全班的注意
当学生进入角色,参与活动时,为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教师必须适时获得全班的注意。可以用一个信号使小组马上把讨论暂停然后面向教师,并在每组中指定一个学生充当小组检查员,负责注意教师的信号,确保小组立刻对信号做出反应。教师所用的信号中比较流行的是教师举手示意。学生看到后,应暂停讨论,面向教师。其他可用的信号包括打铃、弹奏一种乐器、吹口哨、打响指、开关电灯等。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标记,一个停止活动,面向教师;另一个示意继续活动但声音小一点。通过敲黑板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指示相应的标记。
由于存在教学内容、学生水平、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掌握合作学习技巧等方面的差异,建议当学生和教师对合作学习不熟练时,最好开始慢些,先使用一种合作学习形式,反复运用几次使学生惯于合作,在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后,可依据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的喜好以及最有效的方法寻求以下三者适当的平衡:合作、竞争、和独立工作。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教体局教研室)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