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坤娜 刘书莲
传统急救护理学注重急救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急救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高尚的护士职业情感仅仅靠教师的口头说教完成,我们需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1]。情景化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2],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实践锻炼机会,也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3]。因此,我们尝试把情景化教学引入急救护理技术的课堂内,将教室装修成急救室,模拟为病人急救的场景进行教学。现报告如下。
一、情景化教学共分三阶段: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引导和反思
( 一)课前准备阶段
(1)教学设计 教师对课件演示、学生情景剧表演、学生小组讨论、组长归纳总结的内容与时间进行规划设计,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设计应对措施,以确保教师对课堂全过程的把控,使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教学任务。
(2)布置预习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以往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预习,内容如下:教学目标和情景剧内容、本单元相关的新旧知识和技能。如“骨折”一节为例,骨折的临床表现、分类、包扎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是新知识;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如扮演医师给病人体检、扮演护士搬运骨折病人、为骨折导致大出血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需学生复习《内科护理学》和《基础护理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技巧等应用到案例中。
(二)课中实施阶段
顺序依次为: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和重、难知识点;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归纳、总结并发言;教师评价、矫正;学生练习;老师点拨。
以“骨折病人的急救”为例,教师承担导演的角色,上课开始,就通过多媒体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展示出来;学生在情景剧中通过角色扮演,将骨折的原因、临床表现、包扎方法和并发症(大出血)的处理等表演出来;教师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在学生完成情景剧展示后,组织学生分组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回归到知识点上。之后,教师对骨折固定和包扎方法进行矫正、让学生进行练习、反馈;最后,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点拨。
情景剧表演时,扮演病人的学生把骨折病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家属也表现得情绪激动;扮演护士的学生除了把《急救护理学》的骨折的固定、包扎方法、《基础护理学》的搬运、静脉输液技术展示出来,还把《护理礼仪》和《人际沟通》中的护士行为礼仪和沟通技巧充分地展现出来,体现了护士对病人的关心[4]。特别是“急诊科护士”用坚定的目光、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影响和感动着“骨折病人”。同学们对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非常满意。她们说:通过表演,发现护士不仅要注意处理病情,还要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其实,病人越紧张、不安,出血量就会越大,此时病人最需要我们护士鼓励和安慰了。以后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了。
(三)课后引导和反思
课后,教师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教师也要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预防。
二、情景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它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将教学内容融入情景剧中让学生去感知、领会。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医院临床岗位需求,也能很快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它缩小了学校培养与行业应用间的差距,做到了护理职业教育与医院临床需求“零距离”的无缝对接。因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涨,身体力行的进行教学改革。
(二)提高了教师课堂授课的驾驭能力
它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掌控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且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求较高,容易出现过分追求学生参与和师生双方互动而忽略教学重、难知识点的问题,导致课堂氛围过度热闹和游戏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堂上内容的引导,妥善安排和控制表演时间,控制课堂纪律和规范学生行为。
(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急救环节里,我们专门设计了患者家属因为担心病人生命而脱口说出的一些过激言语,学生在表演时要遵照所学过的护理礼仪和人际沟通原则,耐心做好家属的解释和疏导工作。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对激烈冲突的巧妙化解,使学生学会了在急救工作中如何冷静面对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家属,如何预防和解决护患冲突。
(四)培养了学生“人伤我痛”的人道主义精神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提问,使学生能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学会了理解病人,也进一步感受到了病人的焦急、恐惧和紧张,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的护士职业情感。
三、情景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情景化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互动与参与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建议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如建议采用过程性成绩占50%、考试性成绩占40%、平时表现占10%的考核方法。但过程性成绩如何在时间与内容上进行统一,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肖海鹏,韩建民,陈琼珠,等.临床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85-87.
[2]宁滨.关于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9-12.
[3]秦建芬,叶志弘,屠乐薇,等.护理职业环境现状测量分析与改良[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399-4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