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崇拜“武圣”论“传统武德”

2014-07-19 13:27李航
教育界·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武德忠义

李航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分析关羽被尊称为“武圣”的原因,论述了武德的本质特征和武德崇拜的特点。诠释了武德在武术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武德 忠义 儒雅风度 英雄崇拜

前言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名将如林,但是数百年以来最为人们拍手称道的当然就是关羽,被尊之为与“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关公的走红,就连佛教也沾光。佛教以其为护法伽蓝,而道教则称其为雷首山泽中的老龙。明清以来,关羽在民间几乎就成了万能之神:被称为武神,又是财神、商贾的保护神,就连大旱祈雨、生病讨方、纷争公断、驱鬼辟邪,都要求助于他。不仅民间如此,而且关羽信仰还被列为国家祭礼庆典,至清初其庙宇已经遍及天下。即使到了今天,全国到底保留着多少大大小小的关帝庙,恐怕也没有人能讲清楚,关公的信仰在百姓的心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一员战将如何能够如此气运长存?我认为,关公作为习武之人,武德造诣之高是其被尊为“武圣”的主要原因。

1 “忠义”之举是武德之本

中国封建时代形成的中国武术的“武德”观念,深受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居于思想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带有武家仁学的浓厚色彩。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教人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所谓的“忠”就是尽其在我,尽自己的一切能力,包括必要时候献出自己的生命。所谓的恕,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到武德就是“义”,坚持正义,舍生取义,在所不惜,知恩必抱,舍己为人。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忠义,而关羽的性格本质特征就是忠义。桃园三结义的誓言就是忠义理想的具体体现,“虽为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黄天厚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而关羽的所为也正好见证了忠义的风范。想当初下邳失陷,关羽被困在一座土山之上,进退无路,欲仗忠义而死。但是最终被张辽的“三罪”之说(有背誓同生死之义;有负保护刘备家眷之说;有违匡扶汉室之责)所动,立下三约(降汉不降曹;好生赡养二嫂;但知刘备去向,便当寻去),堂堂正正的下山投降。虽然这“降汉不降曹”颇有一点为求生而立名的圆活意味,但是当他知道刘备的消息之后就挂印封金强辞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寻旧主而去,这样的行为足以为他洗刷名声、矗立忠义丰碑。既允投降,曹军后退三十里,他也不失信;途中曹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羽与二嫂共处一室,他决无非分之想、越轨之举,而是秉烛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美女前来侍奉,关羽使其转侍嫂夫人;曹操屡送美女金帛,关羽未曾下拜,而得赠赤兔马,则喜而再拜,得赠锦袍而不脱旧衣等等,皆为念兄长,思旧主之顾,难怪曹操一面称他为真义士,一面为不能挽留这样的人才而感到遗憾。也正是因为曹操如此厚待他而留不住,后来孙权俘获关羽,虽深爱之,但因知其不可归降而不得不杀之。曹操对关羽新恩虽厚,但桃园旧义难忘,所以关羽最终离曹而去。然而关羽毕竟恩怨分明、信义卓著,新恩焉有不抱之理?先是斩了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后来又在华容道上以私废公,义释曹操。关羽忠义报主报恩,财贿不能改其气,爵禄不能移其志,美色不能动其心,死神不能撼其义。最终败走麦城,终以悲壮之死谱写了千秋传诵的忠义之歌。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损,名可垂于青史也;青山不老,忠义永存,这就是关帝庙遍及全国的原因。

2 儒雅风度是武德之行

在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武术不仅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技术、功法,也形成了一整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武术各家个派都非常注重武德的修养,还制定了各自一套严格的戒律规范,如:“以涵养为本”“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等都是需要靠博学驽行才能达到的儒雅风度。真正的武林高手应该是知修己立身之道,胸怀忠义,腹存经纶,善知古今之道,行必由仁,处比有义。武林中的儒者是习武者中的君子,是他们道德修养的楷模,为他们的精神追求提供了目标和典范。若论武功早年关、张齐名。元代刊行的《三国志平论》里,张飞还要略胜一筹,誉为“天下第一枪”,在“张飞独战吕布”的描写中,“ 张飞如神,吕布心怯”;徐州之役,张飞又引十八骑撞破吕布铁桶似的阵战,生擒吕布,曹操称其“勇冠天下”。关羽的确英雄了得,气概非凡,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让人感慨不已。但张飞长坂桥头环眼圆睁、虎须倒竖,横矛断喝,惊死曹贼,吓退曹军,那威风也是非同寻常,所谓“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恐亦非过誉。蜀国的五虎上将中的赵云、马超、黄忠,也是各个神勇艺高、战功赫赫。所以说如论武功关羽谈不上天下无双。论智谋,关羽确实有不少神算之功,譬如赚城斩车胄、放水淹七军等等。然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自然不必说,即使同是带兵打仗的战将,也有猛张飞智取瓦口关、老黄忠智夺天荡山等等。可见在武功和智谋双全上关羽都不能独占鳌头,但是为何他就能声威独卓呢?这主要 就是由于他的儒雅风度。在《三国演义》当中关、张二人对照鲜明,张飞性格暴躁,关羽儒雅。在第一回当中桃圆三结义首立战功,竟然因为身为平民而受董卓的歧视,张飞定要提刀入帐杀董卓,关羽则与刘备一道劝阻,第十三回当中吕布来投刘备,酒至半酣,与备以贤弟相称,张飞要与其大战三百回合,被刘备喝住,又是让关羽劝出。关羽武艺超群,兼通经史,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动则有雷鸣电闪之势,静则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之功。后人的诗中也道出了关羽的突出之处,“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曹操的厚爱有加,以及后人的景仰备至,都是由于关羽的神威奋武和儒雅知文造成的。

3 崇拜英雄是崇尚武德的表现

伴随着武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林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英雄人物,人们之所以景仰他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就是我们所说的武德。也正是由于武德的影响才造就了这一代代的英雄豪杰,使他们拥有满腔豪情,一身正气。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归根结底就是对他们武德的崇拜。武德是无形的,而英雄人物是有行的、具体的,无形的武德需要借助有形的英雄人物才能够表现出来。具体存在的英雄人物对习武者来说才是贴近实际的道德偶像和学习的楷模。关羽形象的典范化与民间的英雄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关羽英雄盖世、儒雅绝伦、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都需要他来维护,经济秩序也需要他来维持,对待自己集团内部要忠,对待集团外部要讲究信,开拓事业要讲究勇猛精进,面对风云的变幻要讲究儒雅镇定。民间对个的崇拜并非单一、静止的,而是复杂流动的。对英勇强悍典型的崇拜,是一种有着神话原型的原始崇拜,从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都可以追溯到它的影子。但是伴随着人文精神的发展,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就从单一的对英勇强悍的崇拜转变成了对强悍与儒雅并举,武艺与武德兼备的崇拜了。三国英雄崇拜从以张飞为重转为一关羽为重,正好就反映了民间对英雄人物崇拜的复杂性和流动性。

4 结论

由此可见人们总是喜欢将武术活动与伦理道德的塑造联系起来,认为武术活动是习武者自身道德、气质、人格的一种外在表现。与此同时武术活动自身也将武德的修养放在了第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习武者在习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自己的武德,必须具备完善的品德。中国武术的宗旨,武术清规戒律的制定,对武林人物和事件的评判,无一例外都将武德放在了第一重要的位置。这种以德统武,德武合一的特色,正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所在。

【参考文献】

[1]秦弓. 中国人的德行. 华龄出版社,1997.

[2]张锡生. 中华传统道德修养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无未. 中国历代家礼.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0.

[4]魏英敏. 伦理学简明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5]唐韶军. 中国武术风格的南北之分与统一. 中华武术,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德忠义
“双减”政策背景下武术套路课程改革研究
传话游戏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功名与忠义
武德修养在当代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朋友的情谊
浅谈武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深山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