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与忠义

2016-12-30 18:22岳磊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忠义宋江

岳磊

[摘要]宋江很复杂很矛盾,主要表现在他的忠义上,这与他的功名意识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宋江;忠义;功名意识

宋江是水浒里的一个重要人物之一,在小说里虽然形象并不是很鲜明,乍眼一看就是一个小人物,不算什么好汉,也称不上什么英雄,因为他既没有过人的智谋,也没有超凡的武力。并不能给人留下多深的印象,可是掩卷沉思,宋江却是最令人值得注意的。因为,在水浒中宋江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一个了,在中国小说的发展过程中,《水浒传》很大程度上还是体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由脸谱化到个性化的发展的过渡阶段,宋江可以说是体现这一点的比较多的一个人物形象了,是水浒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他。如宋金明说“宋江实际上是一位典型的士人。”陈世东说他是“主流文化与江湖文化的整合者”曲家源说宋江是《水浒传》里的理想“完人”是“君子”等等,诸多说法举不胜举,相对而言纪德君的说法恰切一些,他认为宋江“其思想性格明显存在着多面性和矛盾性,并不断地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征。”毋庸置疑,宋江这个人物形象是充满了矛盾性的。其中最大的,争议最多的也就是宋江到底忠义不忠义的问题。

一、宋江的忠义分析

宋江,《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认为,宋江“就是忠义的化身”。而在在水浒里,宋江作为朝廷的公职人员,他不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君效忠,反而知法犯法为晁盖通风报信,放走了晁盖等人。作为臣子当思为君效忠为国出力,他不为国出力就罢了,还犯上作乱危害一方,使得朝廷震动,人心惶惶。这好像不是忠。至于义,有兄弟情义就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那宋江在梁山上为何非要排座次?如果说是为事业着想,像刘关张一样桃园结义,可为何后来又要李逵喝毒酒呢?就义来讲,不管怎样得有点情义,不说为兄弟手足以后考虑,也不该害死自己的兄弟,而宋江的想法竟然是“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这让人觉得他不是那么的义。

既然他的表现看起来既不忠也不义,为什么又说他是忠义的化身呢?如果说他是那么的忠那么的义,原因是什么?这个要先从古人的功名观念说起。

(一)强烈的功名观

对于功名,古人甚是看中,不然也就不会有《儒林外史》的深刻了,这不难理解。郭英德、过常宝认为传统道德思想虽然在宋江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但却不是支配他的行动的主要动机,而是强烈的功名观念。宋江想建功立业,只有走邪途才会成功,于是决定先反,然后再招安。“及时雨宋江”的称号来得肯定不容易,这说明他早就在做某种准备。或者,我们可以认为他这是好名。这个说法也很有道理,正如王学泰所说宋江是一个小吏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

有了上面说的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宋江忠义不离嘴边,在“杀惜”后,他辗转避难,就是不想去水泊,他认为自己去了就是“做了不忠不孝的人”(第三十六回),然后在山上时刻念着“招安”,可见他心中确实是想着忠义的。但他更想再梁山上坐大,这是宋江日后招安的资本。走邪路以此博得功名,宋朝养兵弥乱,因此称霸一方再接受招安博取过名也是行得通的,也就是说宋江的忠义是他强烈地功名观念的体现。向皇帝表忠心是为了功名,讲义气积累资本也是为了功名。宋江博取功名的历程最终回到原点回到了忠上来。因为,在士子的眼中获得皇帝的认可才是获得真正的功名。他征方腊为国出力,替君分忧,似乎实现了他想“在青史上留个好名声”的愿望。可是他的这个决定却让他的兄弟一个个地惨死,让人觉得就像电视剧《水浒传》里的台词说的,他是用他兄弟的血涂红了他的官袍,让人觉得他是自私的,虚伪的。可是一个自私虚伪的人怎么会仗义疏财,济困扶危,那只有一个解释,他是一个不寻常的人,是一个枭雄。可是他又是忠的,不然怎么会不顾众兄弟的反对招了安(第八十二回),接着又破方腊,一个枭雄大多是不会这么做的。在这里,忠与义也就矛盾了。但因为功名就又显得不是那么的矛盾了。看似忠义,其实都是他博取功名的手段。

作品反映着作家的思想,有着作者的印记,既然宋江有着强烈的功名观念,是不是可以说明作者也有着强烈的功名观念的呢?正所谓不平则鸣。

钱念孙在《中国文学史演义》说,施耐庵家祖籍钱塘,但他本人生长在白驹镇(进江苏兴化东)。元末文宗至顺初年,他三十五岁时,考中了进士,接着就在钱塘做官。他生性耿直喜好直言,却生逢末朝,当然也就多与当权者政见不和了,更是看不惯当时黑暗的政治,于是做官不到两年就愤然归乡隐居了。也就是说施耐庵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不然就不会因看不惯当时的黑暗政治,而愤然离职,归乡隐居了。他愤然离职与宋江不惜走邪途,是截然不同的。古往今来,多少人不惜一切钻营官场,为的是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说白了就是为了功名。施耐庵在这一点与宋江可以说是相悖的,这是为什么的呢?最可能的是因为他看不惯当时的黑暗政治,所以有打破一切的想法,因此,大胆地描述了封建士大夫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起义。金圣叹的评论“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是很能体现这一点的。可惜没有什么关于施耐庵的可靠的记载,不然可以解决好多的分歧。

(二)无比忠义的宋江

如果只说宋江为了功名而不择手段,那么后面发生的故事也就不好解释了,因为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是不会有宋江那样的结局的。因为功名,宋江很积极,如征方腊,不过他也是在用行动说明了他对朝廷的忠,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所以我们说宋江是忠义,因为忠义才义无反顾的去为朝廷做事。但是,又有个问题就是又为何在上梁山之前题了反诗(第三十九回),又一步步在梁山做大,还四处烧杀?这是大大的不忠,思想上就不忠了,在这里又有矛盾了。我想宋江是忠的,只是他只忠于皇帝,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奸逼民反”他要“替天行道”。仗义疏财济困扶危为捞名,名声是他上梁山的资本,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不然武功低微,才智平庸,相貌漆黑的宋江怎么能坐稳第一把交椅。上梁山又只是他尽忠的一个手段,因为只有他做了大哥才能率领众好汉向君尽忠。

当然宋江能坐上并坐稳第一把交椅,与他“长成亦有权谋”有政治才能是分不开的。架空晁盖最能体现他的政治才能。他更改了梁山的旧制,说功劳不分高下,旧头领坐主位,新人伙的好汉坐宾位。这样一来,宋江很自然地就成为新头领的首领。随着新头领的不断增多,而主宾已分,众寡悬殊,且宋江总把新头领视为己有,不让晁盖染指。按例,有战事之时,新头领都会主动请缨争立功劳,他宋江每有战事就说“哥乃寨主,安可轻动?”,使得晁盖结识不得也指挥不得新好汉,影响力和威信自然是江河日下。在曾头市险战中,晁盖见折了帅旗也不放弃这次出战的机会,“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作为一寨之主自当前锋,这体现了宋江的隔离策略的成功。隔离策略的成功又与他是个小吏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宋江很有政治才能,明白官场上的诸多道理潜规则什么。不禁又有疑问,宋江既然那么精明,为什么他不能料到自己的结局的呢?如果他料到了,为何去白白送死?难道他是傻了吗?

我想宋江是明白的,明白自己最后是一定会被害死掉的,毕竟他不是走正途来获得功名,而且得罪了像高俅这类的人。他对自己的前途是不抱有什么希望的,但他对皇帝还怀着一丝幻想,幻想自己被皇帝所赏识,就算不幸被奸臣害死了,皇帝依然记得他,然后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他坚持着自己的决定不停地向前走着,招安,征方腊,为国出力,向君效忠。明知是死依旧前行,我们只能说他是真正的忠。自古贤臣文死谏武死战,他虽然落草,但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尽了忠,他的忠心少有人可比。

问,宋江精明又忠心,为什么不杀了高俅?高俅,完全是一个只会踢球的破落户,杀了他一可“清君侧”,二可为将来减去几分祸害。

高俅再怎么说也是个太尉,而且是皇帝喜欢的人,杀了他那就是直接向君王挑衅,向皇帝挑衅只会招来朝廷不惜代价的征伐,到那时,梁山好汉虽强,但终究不是朝廷的对手,方腊就是个例子,虽说方腊是宋江灭了的,但是他是有朝廷作为巨大的后盾的。兄弟们到时候必定会死伤无数,甚至全部战死,招安只会遥遥无期了,更不用说封妻荫子了。宋江不畏报复坦然处之,一心只为早早招安,这等忠心实在是少有人能与之相比。同时,他这也是为众兄弟的归宿着想,在梁上虽然快活,但终究是草寇,长期下去,终日惶惶,不知身死何处,还永世背着个草寇的骂名。招了安为朝廷效力,至少还留得个功名在世。梁山好汉众多,宋江作为大哥得为大家考虑,不得已害了林冲和李逵。这样看来,宋江是很忠义的,忠义古两难全,他的义,让李逵自己喝下了毒酒,但他还是做到了一些。

宋江,一个如此忠义的人,却落得了个被赐毒酒身死异乡的悲惨境地。如果他听了李逵“哥哥连大宋皇帝也做得”的直言提醒,如果他听了方腊的劝,联合方腊,何事不成?假如他一心获取天下,不受招安,那一定是另一个结局;假如他联合方腊,至少也是裂土分疆,独霸一方虎视天下,为什么他没有?因为他是宋江,他忠;因为他义,他不想把众兄弟带入到无休止的争斗中去。可惜他不明白,他所效忠的皇帝不是唐太宗,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政治黑暗的时代,他追求功名的路途,他的忠义只能是以悲情告终。这是一个有才不得展现的时代。

二、宋江忠义的背后

《水浒传》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伟大作品往往是跨越时空的。我们暂时把宋江的忠义放一放,思考一下在宋江忠义的背后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去思考宋江的行为,看看他的忠义是不是有什么深层次的意蕴,而这些意蕴是超越时代的,是作者想要去表达的,除了功名意识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因素。

宋朝虽然积贫积弱,军事上连连受挫,但百姓的生活是不错的。这我们可以从多方资料考证,在水浒中也有反映,如卖烧饼的武大郎的妻子可以不干活在家,还可以抹胭脂穿丝绸。宋人生活的富裕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施耐庵生活在宋后不久,不知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不是已经看到了社会的一些本质规律,然后塑造了宋江这个深刻、复杂的形象,还是他言者无意,闻者有心呢?

在封建社会里,工商业者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正面对抗封建王朝的力量的。工商业者具有反抗性,他们虽然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巨大的财富,但是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序一直都没有变化。同时他们又弱小的不堪一击,要发展还得依靠而且必须依靠封建王朝的力量。这是得他们充满了矛盾性。据说宋朝大小起义三百多起,是最乱的一个朝代。频繁的起义与当时黑暗的政治是分不开的,同时与工商业也有割不断的联系。在起义中小工商业者是不可忽略的力量。几百次的起义都没有使宋朝灭亡,相反它风雨飘摇地走了三百多年。这是与工商业的发达,人民生活的富裕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人民生活富裕,自然也就不会发生能推翻统治者的起义,发生了也会很快被镇压下去,原因很简单,有吃有喝的,不是谁都会去铤而走险落草为寇的。

作者是不是看到了这些,于是塑造了宋江这个人物形象来表现工商业者的矛盾性?或者说他是一个革命者?作者通过宋江这个形象来反映他的认识,揭示农民军自身的局限和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源,说明他看到了某种新兴的力量兴起的曙光;或者说他在思考如何进行能摆脱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或者他看到了一点,从而提出了之一点,指导今后的农民起义。或者说是作者对现实的愤激,却又无可奈何的反映。也许是,也许不是,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以我们具有现代意识的评价标准来品评一本书,一个形象。《水浒传》,永远的经典。宋江,充满矛盾的复杂的宋江,永远的宋江,很是耐人品味。

猜你喜欢
忠义宋江
这条忠义街
全国人大代表米忠义
Enhancing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embranes by Coating Gelatin onto Hydrophilically Modified Support Layer*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
”官迷“宋江
忠义救国军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