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观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以《新编大学英语教程》为例

2014-07-19 13:57:25郭静静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习语谚语词汇

郭静静

(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概念整合观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以《新编大学英语教程》为例

郭静静

(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概念整合理论是探索意义构建、信息整合的理论框架,该文将概念整合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结合《新编大学英语》教程,探讨了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通过对词汇、习语和谚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认为该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式思维方式和提高他们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对大学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概念整合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新编大学英语》

一、引言

知识的习得和使用是感知觉、记忆、语言和思维等在内心共同运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的习得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能够触发其他的认知系统”(桂诗春,1991:3)。显然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一种认知过程。概念整合是我们认识世界、进行思维的一种基本认识方式。因此概念整合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本文在介绍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由浙江大学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以下简称《新编》)系列教程,着重探讨整合观念对英语词汇、习语和谚语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二、概念整合理论简介

Fauconnier认为语言只是复杂的意义构建的一个途径,人们使用语言时不停地建构心理空间,即空间里的分子及关系。“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和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Fauconnier&Turner 1996:113)。心理空间可建立起一系列的概念,如时间、信念、愿望、虚拟、位置、现实等。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概念整合是人们进行思维和活动,特别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一种认知过程。该理论的模型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如图1所示:

图1

在概念合成过程中,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产生第三个空间——类属空间。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与组织,并决定跨空间映射的核心内容。合成空间理论除了包含类属空间中的普遍结构外,还包括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以及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组合、完善和扩张之后所产生的层创结构。不同于原有输入空间的层创结构的产生过程,即是意义构建的过程。由此可见,概念整合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的心理空间网络,动态地进行意义建构。

概念理论是语言运用背后认知冰山的基本认知过程,是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诸多语言现象。

三、概念整合与英语教学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式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准确应用语言的能力。用概念整合理论指导英语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新旧知识的链接、互动和融合。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活动,把融合了的新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具体的交际中进行真实的使用。

(一)概念整合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哈默(Harmer,1991:172)说:“如果语法结构式语言的骨骼的话,词汇则是语言的器官和血肉。如果不运用词汇,即使掌握了语法结构也绝不可能表达任何意思。”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是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之根本。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分为直接的词汇教学和间接的词汇教学。所谓的直接的词汇教学,就是把词汇教学明确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对词的结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讲解和操练。所谓的间接词汇教学就是通过其他的学习活动,如阅读和听说等,间接地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束定芳,庄智象,2008:107)。传统的词汇教学都遵循“知识传授—强化—记忆”这一模式,其结果就是学生觉得单词记忆枯燥乏味且难以牢记;即使牢记于心,也不会创造性地使用。事实上,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教与学不是简单地对词汇字面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而是输入信息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英语词汇的学习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输入和整合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积极展开认知联想,激活他们的背景图式知识,培养他们的概念整合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词语后面的隐含意义。

概念整合理论对合成词语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师能教会学习者从语义出发,将合成词的各部分视为象征单位(即语音单位和语义单位的直接结合体),在概念整合的指导下将象征单位进行整合或将一个新的合成词进行分拆理解,那么学习者不仅能很快地掌握所学的词汇,而且能够学会相同构词法的其他词汇。比如《新编》系列教程中出现了以下合成词:playtime(游戏时间),over-crowded(拥挤的),trouble-free(没有麻烦的,顺利的),close-knit(紧密结合的),well-intentioned(好意的)等等。以上合成词的构成从形式上看是两个完整的单词叠加而成,有些需要加连字符。但本质上并非是组合型的,而是概念整合型的。“自然语言中结构的概念不是单纯的结构表征,而是要两个概念通过心智整合才能产生概念意义”(王正元,2010:36)。以“playtime”为例,playtime给人提供了一个知识框架,在这个知识框架中,“time”是学生大脑里已有的图式概念,“play”限定了“time”的属性,使“time”这一图式具体化,范畴化。在掌握这一合成词的生成过程之后,学生可以扩展构建类似的词汇,如dinnertime,bedtime,halftime等等。

《新编》第四册第二单元精读课文“The power of a note”中有这样一句“When he died last year at 75,the paper was flooded with calls and letters from people who…”.句中“flood”一词本指“a great quantity of water,esp over a place that is usually dry”(出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这是这个词语本身具有的输入空间。在此句中,使用了被动语态,且加了“calls and letters”,这会让人联想到一个具体的场景,这个场景也就提供了另一个输入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经整合,“洪水”相关的背景知识被激活,从而生成了复合空间,产生了新的意义。于是例句中的“flood”突破了原有的词性和词义,但仍然保留部分的原义。这样,整合后的“flood”在语法上由原来的名词成为动词,概念上就形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电话和信件像洪水般地涌向报社。

再如,《新编》第三册第一单元泛读文章“Two ways of looking at life”引言部分有这样一句话“Can you see how your ways of looking actually does color your attitude?”句中“color”一词本来指“颜色”。这是学生熟知的词义,也是该词语本身具有的输入空间。在短语“color your attitude”(影响你的态度)中由于后接宾语成分“your attitude”,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即是另一个输入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经整合,“颜色”相关的背景知识被激活,从而生成了复合空间,产生了新的意义。“color”在此句中应理解为“影响,改变”。

(二)概念整合理论对习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习语和谚语是英语国家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体现了英语文化的精髓,是对语言的高度概括和提炼。英语习语和谚语一般既有字面意义,又有比喻意义,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其真正含义无法从字面获得。如果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习语和谚语时对英语文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只是望文生义的话,那么谚语学习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概念整合是潜意识的普遍的认知活动,可以创造性地解释习语和谚语的深层语义关系。在特定的语境之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具体语境具体分析,将输入空间中各种因素相互融合,从而获得层创意义,这样才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习语。

在新编系列教程中,我们发现英语习语和谚语频繁出现。例如《新编》第四册第一单元泛读课文“Fatal Attraction”中有这样一句“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so many readers like to bury their heads in an old-fashioned detective story with a safe and predictable ending.”(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这么多的读者喜欢逃避现实,埋头于老套的,结局没有任何争议并且可以预测的侦探小说中。)此例中的短语“bury ones’heads in sth”源自于英语习语“bury ones’heads in the sand”(逃避现实,采取鸵鸟政策)。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该习语时,应引导学生建立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1的信息元素为:读者、埋头看小说、不受外界干扰;输入空间2的信息元素为:动物、把头埋在沙子里、逃避危险。类属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是一个包括“行为者”、“行为”、“结果”的事件框架。这一共享框架决定了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的元素一一对应,这就完成了概念整合的第一步:组合。接着通过完善,把读者喜欢阅读侦探小说的背景知识激活,并填充到合成空间的结构中,最后通过扩展,构建了合成空间的新意:读者不受现实的影响,专心致志地在阅读小说。

再如,“He who is afraid of the leaves must not to into the forest.”(PassageⅡ,Unit 7 BookⅠ)这句话的意思是:怕树叶者别进森林。这句谚语包括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1提供了一个关于“怕树叶的人”的组织框架,包括某人、害怕树叶、不敢进森林等元素;输入空间2提供了一个“不敢去某地”的组织框架,包括具体元素:某人、胆小、不敢去某地等。类属空间提取了两个输入空间的共享元素“行为者”、“原因”、“后果”,这为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提供了可能。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张的认知过程,我们构建了谚语的意义:一个人如果没有勇气和自信就不敢去冒险。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借用汉语中意义相近或相同,具有自己文化色彩的方法对谚语的新意加以归化,以此来强化对英语谚语的理解。就此例而言,我们能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语言形式“山路不敢走,岂能当猎手”。

总之,概念整合理论对习语和谚语的理解有很强的解释力。用概念理论指导习语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透过表面的概念意义获得深层含义,而且能拓展学生文化概念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那些英语文化特有而在汉语文化中缺失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式思维方式。

四、结语

概念整合理论是探索意义构建、信息整合的理论框架,它动态地演绎了心智空间网络认知模型合并的运作过程。英语学习是新输入信息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经验知识动态交互的过程,其本质是在于通过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对所接受文字符号进行分析、归纳、整合,最终实现意义重构。因此在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进行词汇和习语教学,具有可行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概念整合能力,启发他们的认知联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式思维方式和提高他们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

[1]Fauconnier,G.&M.,Turner.Blending as a central p rocess of grammar[A].In Conceptual S tructure, Discourse and Language[C].Ed.Adele Goldber.Stanford:CSLI Publications,1996.

[2]Harmer,J.1991.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England:Longman.

[3]桂诗春.认知和语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3):3.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07.

[5]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6.

H319

A

1009-8534(2014)01-0138-03

2013-08-24

郭静静(1982—),女,天津人,浙江农林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

猜你喜欢
习语谚语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东医药(2020年34期)2020-12-09 01:22:24
养生谚语也要“更新升级”(上)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说说谚语
实用习语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
习语自有WAR
海外英语(2013年2期)2013-08-27 09:36:27
习语自有WAR
海外英语(2013年1期)2013-08-27 09:36:04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