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梅
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风云际会、激流碰撞的时代,网络的发展在汉语言文字演化流变的这条大河中掀起阵阵波澜。汉语言文字的流变演化并不是毫无章法或者可以任意为之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规范、准确地使用汉字,需要我们理清“文”与“言”的关系,把握语言文字的创新与传承平衡,明确网络语言和作文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使汉语言的生命力更加蓬勃、永恒。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
当前,因为网络交流的即时性、直接性和公开性,网络语言也铺天盖地地迅速蔓延开来:从“芙蓉”“石榴”“凤姐”“犀利哥”“小月月”到“我爸是李刚”,从“山寨”“雷人”“打酱油”“躲猫猫”“俯卧撑”“土法炼钢”“人肉搜索”到“算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从“糖高宗”“苹神马”到“神马都是浮云”,从“恐龙”“青蛙”到“小伙纸”“菇凉”到“正太”“萝莉”“御姐”,从“油菜花”到“矮油”“盆友”等,现实社会里的欣喜愠怒、激昂悲恸,无不在网友的戏谑和恶搞中悄然展现。尤其是“给力”一词被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拿来做了标题,《纽约时报》更是专门为之刊文,使得“给力”成为2010年度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词汇。同时还有数字表意,如:“01925——你依旧爱我,02746——你恶心死了,043——你是神经”等。随着博客的广泛使用,文体也发生了改变,如继QQ和360开战之后,“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一夜之间被网友演绎成了“3Q”体。还有“凡客体”“子弹体”“羊羔体”等,博客文体已经盛行。网络语言的活泼、形象、超强的情感表现力很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海纳百川浪淘沙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我们的语言一直在演变。从上古的甲骨文到楷书,无论是词义的扩大还是缩小,它艺术的形体、悦耳的韵律、包罗万象的含义一直是越来越丰美的。如果说甲骨上那些难懂的文字是古人朴素地师法自然,从具体的物象脱胎而来,那么到了《周易》等上古典籍中,汉字就具有了非常深奥博大的涵义。在诸子百家的典籍中,对事物的描述、对义理的明辨、对处世的准则、对治国安邦的探索中,汉语言文字显示出了成熟的智慧和精准的表达能力。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唐诗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宋词和元剧展示了她声调平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声韵之美,而明清小说洋洋百万言的鸿篇巨制,更是展现了她在编码、涵义和信息量等方面的无限可能性。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之下,汉语言同样展示了它的包容能力。面对网络语言,我们最好的应对办法或许是少一点干预,多一点尊重学生的创造和实践。我们相信,人们对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领悟,都可以细细分辨千差万别、奥妙无穷的自然、社会和人事。他们可以找到生动活泼、形象传神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所感、所思、所想,去表达他们所发现的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并且可以让那些遣词造句像艺术一样令人着迷,让我们真心地感动。事实上,早在2005年年底,《新京报》的记者曾经在北师大附中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仅占到百分之五,很多学生在博客上使用的语言一般是不会在作文中使用的,两者泾渭分明。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语言流变现象,要给变化和发展的词汇留出空间,有些很有生命力的词汇,是应该让它存在并被使用的,无论是在作文中出现或在其他书面的场合出现。如刘半农先生当年创造了一个“她”,我们今天受益无穷,同样,鲁迅先生创造的“猹”,正在逐渐淡出文字的舞台。
三、删繁就简三秋树
如果说网络用语、外来语、数字符号表意、字母缩略是标新立异的话,那么在指导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上,就需要删繁就简。如鲁迅,就提升了汉语言的杀伤力。他的语言工于抒情状景,铺陈奥妙道理。工于言不及义,温柔敦厚。工于谎言与碑文。工于诏书、奉本、文告、对偶,以及描述鬼怪神异。鲁迅从前朝的词语里挑出带刃的、带刺的作兵器,使之工于见血。他自称笔下文字为匕首与投枪。然也,既能远掷夺命,又能给对方贴身安上一刀。余光中的诗歌蕴藉丰富,可是意象和语言相当简单。一只蟋蟀,一张邮票,一片松林,一段晚霞,因为文化底蕴的演绎而诗性十足,意味悠长。《红楼梦》里有纷繁富丽、花团锦簇的场景,却没有一句废话和华丽的语言装饰。刘姥姥的村俚俗语和婆子下人们的吵架,简洁明了,笔力见骨。因此,规范,准确的前提就是简洁,“用最简省的笔画画出人物”。大刀阔斧地删除冗余,课堂“炼字”是主要途径。
四、繁华落尽是沧桑
一直以为,简洁凝练、朴实无华才是语言的最高境界。只着一字,占尽风流,体现的是最深刻的功力。大漠孤烟之“直”,长河落日之“圆”,诗人捻断的胡须,老僧月下的敲门,祥林嫂间或一轮的眼睛,都是我们学习的范例。如巴金,心灵的顿悟越多,文字越是平淡如水。汉语有着深邃的、厚重的内涵,于纷繁芜杂中,总有一个字,会直指我们的灵魂。
不仅仅是载体,不仅仅是外壳,语言文字自有着呼吸和生命,它一直在成长,姿态万千,日益丰盈。各种各样的演变丰富了我们的语境,自然要求我们也要随之厚重、广博、新锐。
我们不必惊呆,繁华落尽是沧桑,“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