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西玲
感悟,是指在与文本进行充满思维和情感活动的对话中,凭借语境直觉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想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教学,笔者发现学生朗读时普遍存在拖腔调或没有感情的问题。课上有教师的范读和指导,学生还能读出一些自己的感情来,可课后一旦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很多学生便找不到朗读的方法,只会逐字逐句的念,甚至常出现添字或漏字的现象,这些问题归跟到底还是由于缺少语感所造成的。怎样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呢?笔者认为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即“扣读导悟,读中求悟”。应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而通过自己诵读把这种感悟读出来。
一、朗读是感悟的前提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来感悟课文,因此,朗读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任务,如何培养学生朗读时的语感,则又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要指导好学生“朗读感悟”,应遵循以下几点:
1.整体感受,抓住核心
怎样正确快速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呢?教师一般先导入课题,继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谈读后感受,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并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板书课题后首先解释“天堂”,然后请学生自读《鸟的天堂》,说一说读后的感受:“你认为鸟的天堂怎样啊?有什么特点啊?”一般,学生较容易说出鸟的天堂“很美”“鸟很多”,这就基本抓住了课文的核心部分。继而可以依次辐射重点段落及重点语句,指导朗读:“你认为哪句话,哪个词最能表现天堂的美呀?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本文只介绍了大榕树的美吗?还写了它的什么特点?”意在引导学生找出大榕树的第二个特点“大”,进而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感悟到鸟的天堂的“大而美”。
2.指导朗读,生成语感
要读好课文,重点词句的指导不容忽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学会找重点词句,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说说为什么要这么读,为什么这些词语要强调等等,这样学生先是对课文有了理解,他们能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融入朗读中去,教师指导起来就更有效果了。
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由于二至六自然段是具体写周总理生活简朴、工作劳苦的。学生很容易找到具体的事例,所以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先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由读并说说这样读的原因。汇报“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个句子时,有的学生将“极其”“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强调读,教师可要求学生说明原因。“极其”“如此而已”“还有”这几个数量词,说明周总理的办公室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而周恩来身为堂堂的国家主席,他的办公室却如此简单,可见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的简朴。再如“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这一句时,学生很自然地将“相当长”“才”等词句重点读,并说明这些词表现了总理工作非常认真。在找重点词句进行朗读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就随之增强了。
当然,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激疑促读,个别检查读,教师范读,看图读文,创设情景读,男女赛读,同桌互读,表演朗读等,力求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从而作用于语感素养的形成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二、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体验。其实,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住往在个别重点词句上表现出来。抓住重点词句研读,能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自读自感自悟。这种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让感悟在想象中升华
对课文的感悟,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对语言文字的品评,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学生感悟了课文之后,教师可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写话、表演等方面的训练。
例如:在教完《将相和》后,笔者安排了学生演课本剧,让学生从三个人物中选一个演一演,学生经过准备,从道具到服饰到台词都下了一番功夫。课堂上,从练到演到评,整个过程学生兴致盎然。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一堂课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在笑声中结束了。课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表演感受写成文章,平时对他们来说很头疼的作文,此时却变得那么轻松。对一些本身基础较差的学生,这种有感而发的课堂小练笔,对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感悟是学生主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是教师课堂态度的一种转变,是真正走进美文,具有人文精神的体现。感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做到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积累训练中,形成大胆合理的想象思维,必然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