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梅
摘 要: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是满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指导学生发展的根本所在。本文首先分析高校辅导员建设的内涵与特点,从而提出有效的途径,帮助高校辅导员完成团队建设,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最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质量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改革的目标就放置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之上。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尽可能贴近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展团队建设。因此,本文就高校辅导员的团队建设思路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一、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内涵及特点
高校文化价值理念是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基础所在,再结合辅导员本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人生价值作为其立足点,将科学化、专业化的学生工作作为核心,进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发展学术、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特点:第一,所有团队成员都有共同的学术目标和学生工作经验。由于团队成员都会涉及到某一个学生管理领域,有着共同的研究目标和兴趣爱好,因此它是团队建设的基础所在,同时也是团队工作的行动方向与工作追求。第二,团队拥有有效的分工和灵活的组织形式。其基本的结构是负责人—骨干—成员,有相互的合作,也有相互的分工。每一个成员都有自身的工作任务,同时还需要对整体的目标加以负责,积极配合,共同来承担责任。第三,团队应当具备一定的沟通与领导才能。团队当中的领军人物起到了脊梁和引导的作用,凭借其高深的学术水平、良好的协调能力以及人格魅力,从而设计与明确团队的发展目标,带领团队完成目标任务。在相互的鼓励工作之中,团队成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相互地进行学术争论,能够达成共识,促进相互的信任,这样才有利于学术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1.明确的目标定位
就目前多元化的发展形势以及高等院校的发展特点,高校辅导员的团队建设应该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创新大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走辅导员的职业化道路;建立素质精良的工作队伍,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
2.开展非正式集体活动,促进相互的沟通与交流
想要在个人思想观念中植入团队精神,不能仅仅局限于办公室的交往。多种实践表明:只有放松的、随意的、非正式的群体性活动,才有利于人们的交往,才能增进人们的感情。由于辅导员事务繁重,面临的压力较大,因此有效开展非正式的集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近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感情。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月月谈”的内部论坛活动,对于一个月的工作内容进行相互的交流与回顾。也可以不定期地开展聚会,可以在谈笑间、饭桌上讲成员之间的矛盾化解,交换各自的工作思想。还可以利用BBS、论坛、贴吧等,建立学生工作群,利用QQ、MSN等进行相互交流,也有利于彼此距离的拉近。
3.建立学习型辅导员团队
在《第五项修炼》一书当中,彼得·圣吉提到了五项修炼,也就是系统的思考、改善心智模式、自我的超越、团队学习、建立共同的愿景。高校也应该建设进步、创新的学习型辅导员团队。而辅导员团队的建设离不开五项修炼作为其理论支撑,以此来鼓励辅导员大胆地放开自己,去接受、去超越,克服心理障碍,相互坦诚交流,树立共同的思想抱负,懂得相互的工作与学习交流,能够以全新的思考方式,充分了解团队如何运作,形成集体化的想象力,并且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前进,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配合效果表现出来,进而达到1+1>2的效果。
4.完善有效的运行和评价机制
高校可以帮助辅导员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民主协商机制以及工作研讨机制,确保团队保持较高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可以通过辅导员的博客群、工作论坛等,利用平台来进行相互的交流。
比如:南京农业大学在2008年开始就建立出了学生奖惩工作论坛、学生党建工作论坛、学生资助论坛、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以及招生工作论坛。论坛内部的成员主要是负责相应的工作,并且每一个月开展一次集体活动,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了解,交流各自的工作经验与工作心得,为之后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也可以通过评价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与心理进行妥善的评价,给予合理的评定,也有利于辅导员更加热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深刻的。无论是学生的品德形成、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注重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创新多种形式,进行统一规划,积极地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新思路,才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措施。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地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团队建设,才有利于高校辅导员、高校学生和高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新芳.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10):56-57.
[2]俞世恩.高校校院辅导员团队分层建设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4):37-38.
[3]陈柏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D].重庆:西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