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赛君
摘 要:公共教育学课程面临整体改革,本文以该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为突破口,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队伍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现实路径
随着教育变革的深入,教育学相关课程的发展处于一个逐渐尴尬的困境中。以公共教育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所遭受的冷遇不但没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而减弱,反而愈演愈烈,如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程地位边缘化、课程改革形式化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结合实际情况,为了打破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困境,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育学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学生教育学科素养,发挥该门课程的作用,需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改革。
一、公共教育学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
1.课程内容庞杂,缺乏统一性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是以相关教材为依据,如今,教育学相关教材存在各种版本,但各版本在总体论述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基本都扣上了“大教育学”的帽子。通过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我们很容易了解到它的内容很庞杂。具体来说,一方面从哲学角度来界定什么是教育,另一方面又从社会学角度来界定为什么。除此之外,还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懂得教学法的相关技能。因此,其总体框架不符合教育实践的逻辑,内容面面俱到,结果必定导致教学过程面面俱到,无法深入。
2.教师的专业精神和教育哲学素养有待提升
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因自身原因,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既不注重自身教育能力的培养,也不注重理论修养的提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相关教育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讲解,也影响了他们对相关教育现象及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度,以致于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无法达到深入的理解。
3.学生学习兴趣低迷
公共教育学课程跟其他专业课相比,这门课程完全被学生忽视。一学期的课程,并不会给学生留下太多印象。当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课程内容远离实践,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兴趣之外,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仍然以纯粹的讲授法为主。因此,难免出现教学手段单一、机械灌输的结果,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存在较强偏见:一是认为学习教育学相关课程基本没什么用处;二是认为教育学相关课程大都是条条框框,课程内容枯燥,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很强的厌学情绪。
二、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现实路径
1.课程内容改革,注重理论和实践创新
(1)理论课程的创新。公共教育学课程需要阐明教育最基本的原理,而这些基本原理都是蕴藏在教育现象中。教师在陈述概念时,一方面要有一定的逻辑,有逻辑性的概念,才会进行有效的推理;另一方面,需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把最新的教育学科群的成果融合到教学中,这样的拓展学习就让学生不再把教育学局限于概念,而是把教育与社会、人类关联起来。相反,重复已有教材的内容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
(2)实践课程的创新。从深层次挖掘,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一般在理论课程中,实践的挖掘却十分不易。常见的实践方式主要有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堂实践指在课堂上通过模拟课堂等形式来培养教师教学技能和管理技能。通过课堂实践,使学生学会在大庭广众下表现自己。课外实践主要是通过走向社会去进行社会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等形式来实现。如家教这种简单形式,既可以获得相关报酬,也可以锻炼教学技能。
2.教学方法改革,注重课程教学实效
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以所谓的大学特色为支撑,教学方法或模式往往是利用幻灯片进行灌输。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居于主体地位而不是引导地位,学生只是扮演听、记的角色,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不好,因此要大力改革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教与学中的主体地位。通常,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案例教学。由师生共同收集典型实例,由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课堂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第二,专题讲座。由教师结合特定教学内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拓展教育学知识,弥补教材的不足,提升该学科知识的专业性。第三,模拟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在正常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半独立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第四,读书指导。在第一次课推荐经典教育学著作供学生选择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经典教育名著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五,影视作品赏析。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把典型事例和典型材料引入课堂,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情境。
3.整合师资,组建多元化教学队伍
教育学表面看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实际上它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因知识储备不足,或者对知识加工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学生无法看到其中蕴藏的知识,最终导致学习动力降低。
因此,对该课程的师资队伍进行优化、整合,组成多元化教学队伍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组建由教育学专业教师、学科教学论教师、辅导员甚至学生代表在内的各方人员组成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中,各方人员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如教育学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教育学理论部分的教授,辅导员负责课程学习的督促与检查,学生代表则可以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只有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才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起来。
三、小结
面对公共教育学课程面临的困境,对其进行整体教学改革是很迫切的。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要与时俱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只有这样,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改革才能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陈桂生.论公共课“教育学”定位的误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
[2]张爱玲.新课程背景下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浅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59-60.
[3]束仁龙.新课改背景下师专公共教育学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池州师专学报,2005,(1):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