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舜 唐步龙
摘要:在生产商占据主导地位且零售商承担物流服务成本的两级供应链中,同时考虑生鲜农产品的实体损耗和价值损耗,建立物流服务水平影响产品供给率与产品新鲜度的模型。结果表明,加入利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的分散决策下期望利润之和等于集中决策下系统最优期望利润,实现供应链协调。该契约实质是在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将系统最优期望利润进行分配,通过算例验证该契约的可行性。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实体损耗;价值损耗;利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
中图分类号: F724.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388-03
收稿日期:2013-07-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10YJC790234);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编号:HAS2011056)。
作者简介:沈正舜(1983—),男,江苏淮安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营销战略与产业经济。E-mail:zhshshen@163.com。生鲜农产品是我国消费者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之一,其生产和消费均具有分散性,零售商和生产商可通过跨区域合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鲜农产品属于变质品范畴,具有易变质、不耐贮藏的特性,物流服务水平会对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针对产品的实体损耗和价值损耗,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但大多只考虑一种损耗,例如,但斌等分别考虑了产品的价值损耗和实体损耗,引入一个指数形式的新鲜度衰减函数表示产品的价值损耗,结果表明,考虑价值损耗时,集中决策模式不能协调供应链;考虑实体损耗时,集中决策下系统订货周期等于分散决策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周期,系统损耗最小[1-2]。曹武军等仅考虑了产品的价值损耗,结果表明,基于收益共享与损耗共担的策略,引入期权契约可协调供应链[3]。与这些文献不同之处在于,本研究同时考虑了产品的实体损耗和价值损耗,建立物流服务水平影响产品供应率与产品新鲜度的数学模型,尝试在生产商主导的供应链中加入合理的契约协调该供应链。由1个生产商和1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利益共享契约是一种重要的协调手段,Cachon等研究了利益共享契约在供应链协调中的重要性[4]。目前,利益共享契约已广泛应用于供应链协调机制,胡本勇等考虑了利益共享与努力成本共担的策略,结果表明,加入期权销量担保契约可协调两级供应链[5]。何勇等认为,单纯的利益共享契约无法协调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引入回馈与惩罚策略,可协调两级供应链[6]。本研究则考虑在市场需求为随机变量且物流服务水平影响产品供应与产品需求的情况下,引入利益共享契约协调供应链[7],即零售商愿意将部分利益共享给生产商,以此激励生产商参与协调供应链[4],将利益共享的对象定为销售收入和处理剩余产品的收入。本研究以市场需求为随机变量,零售商承担物流服务成本,在模型中同时引入生鲜农产品的实体损耗和价值损耗,试图加入利益共享契约,协调生产商占据主导地位的两级供应链机制。
1描述模型
2数学模型
2.1集中决策模式
2.2无契约的分散决策模式
2.3加入利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的分散决策模式
3数值模拟
4结论
参考文献:
[1]但斌,陈军. 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 中国管理科学,2008,16(5):42-49.
[2]陈军,但斌. 基于实体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3):54-62.
[3]曹武军,樊苗. 农超对接下生鲜农产品的期权契约定价策略[J]. 物流技术,2012,31(9):102-105.
[4]Cachon G P,Lariviere M A.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J]. Management Science,2005,51(1):30-44.
[5]胡本勇,雷东,陈旭. 基于收益共享与努力成本共担的供应链期权销量担保契约[J]. 管理工程学报,2010,24(3):33-38.
[6]何勇,杨德礼,吴清烈. 基于努力因素的供应链利益共享契约模型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11):1865-1868.
[7]Yao Z,Leung S C H,Lai K K.Manufacturers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and retail competi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8,186(2):637-651.
[8]Krishnan H,Winter R A.On the role of revenue-sharing contracts in supply chains[J].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2011,39(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