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勤聪
摘 要: 后蹬不再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推动力,摆动力才是提高跑速的关键,以髋关节为轴的摆腿和以肩关节为轴强有力的协调摆臂是短跑技术的重点。
关键词: 短跑 髋关节 肩关节 摆动
1.引言
100米跑是高考体育考生必考的项目,100米跑成绩直接影响高考成绩。广大教练员对短跑的训练格外重视。随着体育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塑胶跑道的出现,在每年的全省体育高考中,100米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本地区的100米成绩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与全省短跑水平的差距不断加大。究其原因,有客观的原因,也有训练不科学的主观原因。下面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以10名嘉峪关市第一中学体育高考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实验对照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摆动技术对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的作用。
2.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短跑技术理论
20世纪60年代前,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跑的主要原动力是后蹬所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为了加大跑的动力,蹬地腿的髋、膝、踝3个关节要尽可能地蹬直”。因此,整个短跑动作的技术特点是:躯干前倾较大,大腿高抬,小腿前伸,脚的着地点距离身体重心的投影点比较远,步幅增大,步频减慢,整个短跑动作尽可能发挥伸膝的力量。由此,人们普遍认为腿在后蹬时的反作用力是推动人体向前移动的主要动力,其他身体的用力动作都是为配合后蹬这一关键技术环节而创造有利条件的。所以,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腿在后蹬时的反作用力。
旧的短跑技术理论忽略了对摆动腿动作技术的研究,只是简单地认为没有充分的后蹬支撑,就不可能有很好的摆腿技术。要求摆腿时大腿充分高抬,小腿自然紧紧折叠,在对摆腿的力量、速度和方向上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应以髋关节为轴的快速摆腿和以肩关节为轴的强有力摆臂动作没有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可以说是重要缺憾。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短跑发展趋势,必须对以髋关节为轴的高速摆腿和以肩关节为轴的强有力摆臂动作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3.以髋关节为轴高速摆动的短跑技术简介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就提出,以髋关节为轴的快速摆动—平动运动作为现代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主要理论。如刘易斯的教练员汤姆泰莱茨认为:后蹬这一术语不能贴切地描述支撑腿离地面这一过程,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是影响现代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我国学者早在1996年前后就提出“用髋跑”的短跑技术。
许多学者曾形象地比喻髋是牵引人体跑动的“发动机”,是人体快速前移的“马达”,实际上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脚与地面的接触实现的。髋与腿脚的关系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与车轮的关系一样。汽车要跑得快,表面上看是车轮转得快,而实际上是发动机在起牵引作用。人体水平加速的主要动力来源与髋,以髋关节为轴的快速摆动—平动运动是当代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后蹬动作被看做是以髋为轴的摆动运动的延续,后蹬基本不存在脚着地时的再次发力过程,否则,势必破坏跑的周期性、连贯性和协调性,跑进的步幅和频率将大大降低。据研究显示,现代短跑着地时间共大约80毫秒,后蹬时间大约30毫秒,不难看出后蹬力量的效果实际上和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后摆的力量和后摆的速度成正比。
3.1以髋关节为轴快速摆动技术对保持步频和增加步长的作用
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决定了步频的提高一般在10~13岁左右,但步长的增加不受这一年龄段的限制,因此,我们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尽量增加步长,特别是对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来说,增加步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积极送髋或者伸髋摆动技术可使髋关节沿身体垂直轴向内向前旋的幅度增大,从而增加步长。如果摆动腿的速度加快,支撑腿的小腿积极有效地扒地,支撑腿进行退让性收缩的时间就会缩短,从而在送髋摆动力量作用下产生加速度,途中跑的过程使速度的惯性继续保持,人体重心迅速超过支撑腿支点,较快通过垂直支持阶段,缩短支撑腿进行等长收缩时的时间。良好的送髋或者伸髋摆动技术,可以减小后蹬角度,增加后蹬力量,加速后蹬动作,送髋使身体重心腾起角度缩小,后蹬力量加大,速度加快,缩短腾空时间。因此,积极送髋或者伸髋摆动技术在跑的各个阶段中都能使各动作的时间相对缩短,从而有利于步频的增加。
3.2以髋关节为轴快速摆动技术可以减小短跑运动中着地脚制动的阻力
以髋关节为轴的摆动腿的快速高抬前摆,是髋腰肌和股直肌等髋部肌肉积极收缩的结果,摆动腿的大腿加速向前上方摆动,小腿放松则自然下垂,摆动腿的大腿摆动至大约水平后,股后肌群爆发性收缩,大腿快速用力制动,然后积极下压,直至前脚掌扒地式着地。由于送髋摆大腿,髋、腿的重心向前移动,导致人体的重心也向前,虽然由于摆腿增大了步幅,但脚着地点与总重心投影间的距离却不变。资料显示:“一般高水平运动员跑进时脚的着地点距总重心投影点约27~37cm”,这与运动生物力学揭示的“减少着地时制动阻力的方法是缩小着地点与总重心垂直线的距离”的原理相符。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可知,人体髋关节肌肉生理横断面大于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生理横断面。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运动首先由较大肌群发力,依次传递到小肌群,大肌群的力量是主要力量。现代短跑技术强调以髋关节为轴快速摆动技术,是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和人体解剖学原理的。
3.3以髋关节为轴快速摆动技术提高了脚“扒地式”着地的有效性
以髋关节为轴快速摆动技术,也就是建立正确的以髋为轴腿的快速摆动并带动小腿积极扒地的动力源,从而形成优越的“扒地式”技术。据人体在腾空运动时人体各个环节的运动速度与人体质点运动的关系可知:“在脚着地的瞬间,脚向下运动的垂直速度快于人体质点向下运动的垂直速度”。可以这样认为,人体在腾空时摆动腿积极向下向后的摆动及“扒地”动作,减小了地面对人体的阻力,速度损失不明显,这一技术动作充分保证了短跑者身体重心的平稳性和动作的连贯性。
4.以肩关节为轴的强有力摆臂动作是短跑运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
摆臂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和肩关节的灵活性直接影响速度和下肢摆动效果,由于在跑步的过程中上肢除了对下肢动作频率有带动作用外,还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同时上臂摆动有力,与下肢配合协调,使躯干纵轴旋转的幅度增加,因而延长了大腿前摆的有效距离,增加了步长。
5.结语
5.1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力量才是人体快速行进的最根本动力源。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应该在训练中重视髋部、大腿后侧及小腿肌群力量的发展。
5.2以肩关节为轴的强有力摆臂动作是短跑运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摆臂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和肩关节的灵活性直接影响速度和下肢摆动效果。
5.3大腿积极摆动技术,能增加运动员的步幅,减小短跑中地面对着地脚的阻力,形成有效的脚“扒地式”着地技术,形成现代短跑技术步频高、步幅大、动作协调、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小的特点,是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理论基础,充分展现了高效率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林辉杰,李兵.短跑中“扒地”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与若干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5(02).
[2]刘洪俊.短跑途中跑技术诊断与调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4).
[3]王志强,吴飞,李清华,王小鹏.对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1).
[4]杜少武,吉沙丽,詹晓梅,刘琪.跑步动力及阶段划分的若干问题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5]钱锋.后蹬跑练习对100m跑技术的负面效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