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2014-07-18 12:27张凤霞
考试周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现实学习者知识点

张凤霞

1.教学要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历史与现实分离,导致学生感觉历史都是过去的东西,学习历史没有任何价值,历史陈旧乏味;认为学习历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付考试”,学习无用的东西,即使再生动,也难以产生学习的“内在诱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历史与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们创造现实是在过去提供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客观上总会打上历史的烙印,总会借鉴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新课程通过“活动课”、“活动与探究”、“议一议”等栏目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类:(1)让学生从我们身边发现历史,如:“寻找历史”、“调查家乡的文物古迹;(2)让学生从熟知的影视剧入手,从史实与历史剧的比较中感知历史,如:“你在影视剧中了解到的武则天与历史上的武则天有没有差别?”“有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想一想,到底是谁错了?”(3)从日常生活谈起,让学生感悟历史,如:“举行方言游戏会,感受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2.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人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触觉学习者:当他们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最好。通常被叫做运动触觉学习者。第二种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学得最好;部分人为“印刷符号型”,可以通过阅读学习。第三种是听觉学习者:通过音乐、谈话的声音而学得最好(见《学习的革命》)。这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并无优劣之分,但教学时若注意到学习方式的不同,并以此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的讲授和对部分学生的提问,只适应于听觉学习者。此时若加上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绘制的图片或添加的多媒体声像影片,视觉学习者会开始启动。若再加入课堂讨论、课堂表演,那么,触觉学习者就会被调动,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

3.于教学重点处巧设历史问题情境

以世界近代史人物复习专题为例,在其巩固环节可以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某网站举行“世界因你而改变——世界近代史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请每个小组评选出自己组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三个人物,并撰写颁奖词。这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历史,把自己喜欢的重点人物从国家、功绩、品德、地位、评价等方面综合,撰写成一篇篇语言优美、情感到位的颁奖词(不能出现名字)。其他组的学生根据颁奖词所给的信息抢答,并说明判断是这位历史人物的原因。这个问题情境设计让课堂高潮迭起,不仅能高效地落实教学重点,更重要的是历史精英的优秀品质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精神需求。

4.课堂导入语要注意以旧导新

这是一种由旧知推求新知,即由已知求未知的导入方法。它可由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参与导入活动,也可由教师用讲述法总结旧知识而导入新课。例如教师说:“解放战争爆发于1946年6月。在战争的第一年,解放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通过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因此,战争进入第二年时,敌我双方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我军的变化,使我军有条件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外线作战,解放一些城市,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现在我们来学习‘挺进大别山这一课。”上述采用了讲述法导入,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教学。由于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抓住这种联系导入,就可以使新旧知识衔接得十分自然、贴切。揭示这种内在联系,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旧知识,而且为接受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5.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这就为学生理解历史设置了障碍。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复活”历史,让学生化身历史当事人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如在教学“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成为千古一帝?学生的探究激情被点燃,陈述的观点精彩深刻,而教师的赞许肯定及恰到好处的点拨,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洋务运动,教材中有这样一段材料: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教师此处设疑:如果你是李鸿章的部下,你该怎样安慰这位失意人?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这就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综合等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创设历史情境,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历史梦想剧场”,排练历史短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编写剧本,角色扮演,忙得不亦乐乎,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困生的特长,使他们获得在活动中展示特长的机会,培养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编辑整理、表述表演等多种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例如,在讲巴黎和会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英国首相、法国总理、美国总统,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学生对巴黎和会性质这个问题一目了然。

6.善于利用微课程

微课程是由各种学科各种小知识点组成的课程的统称。以前我们在研读教材时,缺乏相关工具,思路不太明确,现在的微课程、微学习等理念,为我们深化教材、处理教材提供了有效工具。我们可以把教材进行碎片化处理,即微处理,而不是满眼都是教材,无处下手。

现在我们处理某一课教材时,先要想清楚这一课教材中,涉及几个知识点,我如何处理这几个知识点,通过什么措施让学生掌握这几个知识点,通过什么方式检测这几个知识点的落实情况,等等,处理教材时一定要先考虑清楚。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设计、规划微课程时,一定要抓住这个“微”字,知识点划分得要小些,为学生进行微学习服务。从时间段上来说,学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10分钟,上限一定不要超过十分钟,如果超过了,就要想办法对微课程进行重新处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实学习者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