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葛藤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分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2014-07-18 18:59仰玲玲吴向阳仰榴青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挥发油

仰玲玲+吴向阳+仰榴青

摘要:对茅山地区野葛藤的挥发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对野葛藤进行提取,用GC/MS对其挥发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并用DPPH法、邻二氮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了葛藤挥发油清除自由基活性。得出结果:葛藤分离出的153个组分中可鉴定组分64个,其中主要以烷酸和烯酸类化合物为主;且挥发油都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关键词:野葛藤;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 GC/MS; 抗氧化活性

中图分类号: R28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268-04

收稿日期:2013-07-07

作者简介:仰玲玲(1983—),女,安徽巢湖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食品工艺与检测。E-mail:foodwhat605b@aliyun.com。

通信作者:吴向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研究。E-mail:wuxy@ujs.edu.cn。野葛[Puerariae lobata (Wild) Ohwi]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广泛分布在茅山地区。中国药典收载的葛根系野葛的干燥根,其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葛根具有显著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压及血管阻力、抗心律失常、抗氧化作用、提高学习记忆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1]。另外,近年来研究发现野葛的其他部位,如葛藤(葛藤茎和葛叶)、葛花,也具有类似的药理活性。目前我国野葛的研究和开发都集中在葛根与葛花[2]部位,而对葛藤部位的分析主要为异黄酮类成分,对其他化学成分的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少。本研究分别利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对野葛藤进行提取,并对所得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以期为葛藤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材料与试剂

野葛藤样品,2007年10月采集于江苏省茅山地区,60 ℃烘干,粉碎,过60目筛,贮存于干燥器中备用。5%苯酚溶液的配制:取苯酚100 g,加铝片0.1 g和碳酸氢钠0.05 g,蒸馏,收集182℃馏分,称取10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00.0 mL,摇匀,置棕色瓶内,放冰箱中备用。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美国Sigma公司);邻二氮菲和苯丙三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95%医用乙醇;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所有用水均为双蒸水。

1.2主要仪器与设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配有6890N 色谱仪、5975B VL MSD和HP7683全自动进样器(美国Agilent公司);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E-52C(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葛藤挥发油的提取准确称取葛藤茎叶50 g,置于 2 000 mL 圆底蒸馏烧瓶中,加入500 mL蒸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进行提取,时间为12 h,蒸出液用乙醚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乙醚自然挥发干,得到金黄色挥发油0.2011 g。

1.3.2挥发油成分分析

1.3.2.1供试样品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挥发油,加入甲酯化试剂(10 mL浓H2SO4缓慢倒入90 mL CH3OH中,搅匀,待冷却加入100 mL苯)3.0 mL,室温下反应24 h;加入1.0 mL苯和0.5 mL饱和NaCl溶液,充分搅拌,离心5 min,静置,取上清液备用。

1.3.2.2GC-MS分析条件气相色谱条件:DB-1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膜厚0. 25 μm);载气He,载气流量1.50 mL/ min;柱温75~220 ℃;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 75 ℃,保持3 min后以8 ℃/min的速率升至220 ℃,保持 5 min;气化室温为260 ℃;分流比为25 ∶1。质谱条件: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 ℃;电子能量70 eV;接口温度250 ℃;质量扫描范围35~540 u。

1.3.3 抗氧化活性试验

1.3.3.1 清除DPPH·自由基试验[3-4]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DPPH·的清除率,测定波长为524 nm。分别取2 mL不同浓度的以80%乙醇为溶剂的样品液于试管中,加入2 mL 0.2 mmol/L 的DPPH·溶液(以无水乙醇配制),混合均匀,暗处反应30 min后于524 nm处测定其吸光度D524 nm,以溶剂80%乙醇代替样品液测得空白吸光度D0,重复3次。清除率按下式计算:

清除率S=(D0-D524 nm)/D0×100%

1.3.3.2清除羟自由基(·OH)试验[5]取1 mL 0.75 mmol/L 邻二氮菲无水乙醇溶液于试管中,依次加入 2 mL 0.2 mol/L pH值7.40磷酸盐缓冲溶液和1 L蒸馏水,充分混匀后,加入1 mL 0.75 mmol/L硫酸亚铁溶液(FeSO4)混匀,再加入1 mL 0.01%双氧水(H2O2),于37 ℃水浴60 min,在536 nm处测其吸光度,所测得的数据为损伤管的吸光度D损;以1 mL样品液代替1 mL蒸馏水测得样品的吸光度D样;用1 mL蒸馏水代替1 mL双氧水测得的吸光度为D未。重复3次。清除率按下式计算:

清除率S=(D样-D损)/(D未-D损) ×100%

1.3.3.3清除超氧自由基( O-2· )试验[6]取9 mL 0.01 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值8.2)与1 mL样品液混合,25 ℃ 恒温水浴15 min。取3 mL混合液于比色皿中,加入 0.1 mL 的45 mmol/L邻苯三酚,摇匀,在第4分钟加入 10 mol/L 盐酸1滴终止反应,于325 nm处测定样品吸光度D1,同时分别测定不加邻苯三酚的样品液和磷酸盐混合液的吸光度D2和以1 mL溶剂代替样品液的磷酸盐和邻苯三酚混合液的吸光度D3,重复3次。 O-2· 清除率按下式计算:endprint

清除率S=[1-(D1-D2)/D3] ×100%

2结果与分析

2.1葛藤挥发油成分分析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葛藤挥发油201.1 mg,出油率为0402%。利用毛细管色谱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化学工作站给出总离子流色谱图(图1)。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它进行总离子质谱检测,采用计算机对各峰质谱图进行标准谱库的检索并结合质谱裂解规律,从153个峰中鉴定出64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17%。利用峰面积归一化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析鉴定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成功鉴定出的64种化合物中:醇类化合物(7个,见表1中序号14、22、44、54、55、58、60)占总量的522%;酮类化合物(2个,见表1中序号25、38)占4.41%;烯烃类化合物(3个,见表1中序号22、34、57)占0.65%;烷烃类化合物(3个,见表1中序号7、10、21)占0.12%;醛类化合物(6个,见表1中序号2、8、11、13、15、59)占0.32%;烷酸和烯酸类化合物(31个,烷酸见表1中序号1、6、9、12、16、19、23、28~31、35、36~37、41~43、46~47、49、53、61,烯酸见表1中序号3、27、40、48、52~53、56、62~63)占69.72%;芳烃类化合物(4个,见表1中序号5、18、20、50)占0.65%;酯类化合物(5个,见表1中序号4、17、33、45、64)占3.55%;其他化合物(1个,见表1中序号39)占1.35%。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葛藤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 2-甲基-Z,Z-3,13-十八碳二烯醇,植酮、壬二酸、十二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Z)-9-十八烯酸、10,13-十六二烯酸、11-十八碳烯酸、8-(2-呋喃)辛酸酯、2-戊酸十四酯、9-十八炔,其中主要以烷酸和烯酸类化合物为主。

2.2抗氧化活性试验

2.2.1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图2和图3分别为挥发油和维生素C对DPPH·的清除效果。可以看出,挥发油对DPPH·具有清除作用,清除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值为 3.3011 mg/mL,其清除DPPH·能力弱于维生素C(0.009 1 mg/mL)。

2.2.2清除羟基自由基(·OH)效果图4和图5分别为挥发油和维生素C对·OH的清除效果。可以看出,挥发油对·O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浓度为4 mg/mL时,挥发油的清除率为72.48%。挥发油对·O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值为3.075 5 mg/mL,其清除·OH能力弱于维生素C(0.347 7 mg/mL)。

2.2.3清除超氧自由基( O-2· )效果图6和图7分别为挥发油和维素C对 O-2· 的清除效果,可见挥发油在3 mg/mL的清除率达到64.39%。挥发油的IC50值为2.342 4 mg/mL,其清除率低于维素C(0.229 9 mg/mL)。

3讨论与结论

采用硫酸催化甲酯化衍生化方法,对野葛藤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中醇类化合物(7个)占总量的5.22%;酮类化合物(2个)占4.41%;烯烃类化合物(3个)占0.65%;烷烃类化合物(3个)占0.12%;

醛类化合物(6个)占0.32%;酸类化合物(31个)占6972%;芳烃类化合物(4个)占0.65%;酯类化合物(4个)占3.55%;其他化合物(1个)占1.35%。

本研究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3个方面试验,并与维生素C进行比较,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野葛藤挥发油对3种自由基(DPPH·、·OH、 O-2· )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可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参考文献:

[1]赵亮,潘显道,朱承根. 葛根黄酮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通讯,2004,33(11):33-35.

[2]周艳晖,岑颖洲,李药兰,等. 广东连南地区野葛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4,25(3):381-385.

[3]Liyana-Pathirana C M,Shahidi F.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whole wheat and milling fractions[J]. Food Chemistry,2007,101(3): 1151-1157.

[4]许申鸿,杭瑚. 葡萄籽和葡萄片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99(12):28-30.

[5]于立梅,赵谋明,崔春,等. 山竹壳中原花青素提取分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7,23(4):60-64.

[6]Ouettier-Deleu C,Gressier B,Vasseur J,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buckwheat(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hulls and flour[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0,72(1/2): 35-42.endprint

清除率S=[1-(D1-D2)/D3] ×100%

2结果与分析

2.1葛藤挥发油成分分析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葛藤挥发油201.1 mg,出油率为0402%。利用毛细管色谱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化学工作站给出总离子流色谱图(图1)。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它进行总离子质谱检测,采用计算机对各峰质谱图进行标准谱库的检索并结合质谱裂解规律,从153个峰中鉴定出64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17%。利用峰面积归一化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析鉴定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成功鉴定出的64种化合物中:醇类化合物(7个,见表1中序号14、22、44、54、55、58、60)占总量的522%;酮类化合物(2个,见表1中序号25、38)占4.41%;烯烃类化合物(3个,见表1中序号22、34、57)占0.65%;烷烃类化合物(3个,见表1中序号7、10、21)占0.12%;醛类化合物(6个,见表1中序号2、8、11、13、15、59)占0.32%;烷酸和烯酸类化合物(31个,烷酸见表1中序号1、6、9、12、16、19、23、28~31、35、36~37、41~43、46~47、49、53、61,烯酸见表1中序号3、27、40、48、52~53、56、62~63)占69.72%;芳烃类化合物(4个,见表1中序号5、18、20、50)占0.65%;酯类化合物(5个,见表1中序号4、17、33、45、64)占3.55%;其他化合物(1个,见表1中序号39)占1.35%。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葛藤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 2-甲基-Z,Z-3,13-十八碳二烯醇,植酮、壬二酸、十二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Z)-9-十八烯酸、10,13-十六二烯酸、11-十八碳烯酸、8-(2-呋喃)辛酸酯、2-戊酸十四酯、9-十八炔,其中主要以烷酸和烯酸类化合物为主。

2.2抗氧化活性试验

2.2.1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图2和图3分别为挥发油和维生素C对DPPH·的清除效果。可以看出,挥发油对DPPH·具有清除作用,清除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值为 3.3011 mg/mL,其清除DPPH·能力弱于维生素C(0.009 1 mg/mL)。

2.2.2清除羟基自由基(·OH)效果图4和图5分别为挥发油和维生素C对·OH的清除效果。可以看出,挥发油对·O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浓度为4 mg/mL时,挥发油的清除率为72.48%。挥发油对·O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值为3.075 5 mg/mL,其清除·OH能力弱于维生素C(0.347 7 mg/mL)。

2.2.3清除超氧自由基( O-2· )效果图6和图7分别为挥发油和维素C对 O-2· 的清除效果,可见挥发油在3 mg/mL的清除率达到64.39%。挥发油的IC50值为2.342 4 mg/mL,其清除率低于维素C(0.229 9 mg/mL)。

3讨论与结论

采用硫酸催化甲酯化衍生化方法,对野葛藤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中醇类化合物(7个)占总量的5.22%;酮类化合物(2个)占4.41%;烯烃类化合物(3个)占0.65%;烷烃类化合物(3个)占0.12%;

醛类化合物(6个)占0.32%;酸类化合物(31个)占6972%;芳烃类化合物(4个)占0.65%;酯类化合物(4个)占3.55%;其他化合物(1个)占1.35%。

本研究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3个方面试验,并与维生素C进行比较,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野葛藤挥发油对3种自由基(DPPH·、·OH、 O-2· )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可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参考文献:

[1]赵亮,潘显道,朱承根. 葛根黄酮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通讯,2004,33(11):33-35.

[2]周艳晖,岑颖洲,李药兰,等. 广东连南地区野葛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4,25(3):381-385.

[3]Liyana-Pathirana C M,Shahidi F.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whole wheat and milling fractions[J]. Food Chemistry,2007,101(3): 1151-1157.

[4]许申鸿,杭瑚. 葡萄籽和葡萄片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99(12):28-30.

[5]于立梅,赵谋明,崔春,等. 山竹壳中原花青素提取分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7,23(4):60-64.

[6]Ouettier-Deleu C,Gressier B,Vasseur J,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buckwheat(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hulls and flour[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0,72(1/2): 35-42.endprint

清除率S=[1-(D1-D2)/D3] ×100%

2结果与分析

2.1葛藤挥发油成分分析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葛藤挥发油201.1 mg,出油率为0402%。利用毛细管色谱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化学工作站给出总离子流色谱图(图1)。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它进行总离子质谱检测,采用计算机对各峰质谱图进行标准谱库的检索并结合质谱裂解规律,从153个峰中鉴定出64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17%。利用峰面积归一化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析鉴定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成功鉴定出的64种化合物中:醇类化合物(7个,见表1中序号14、22、44、54、55、58、60)占总量的522%;酮类化合物(2个,见表1中序号25、38)占4.41%;烯烃类化合物(3个,见表1中序号22、34、57)占0.65%;烷烃类化合物(3个,见表1中序号7、10、21)占0.12%;醛类化合物(6个,见表1中序号2、8、11、13、15、59)占0.32%;烷酸和烯酸类化合物(31个,烷酸见表1中序号1、6、9、12、16、19、23、28~31、35、36~37、41~43、46~47、49、53、61,烯酸见表1中序号3、27、40、48、52~53、56、62~63)占69.72%;芳烃类化合物(4个,见表1中序号5、18、20、50)占0.65%;酯类化合物(5个,见表1中序号4、17、33、45、64)占3.55%;其他化合物(1个,见表1中序号39)占1.35%。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葛藤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 2-甲基-Z,Z-3,13-十八碳二烯醇,植酮、壬二酸、十二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Z)-9-十八烯酸、10,13-十六二烯酸、11-十八碳烯酸、8-(2-呋喃)辛酸酯、2-戊酸十四酯、9-十八炔,其中主要以烷酸和烯酸类化合物为主。

2.2抗氧化活性试验

2.2.1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图2和图3分别为挥发油和维生素C对DPPH·的清除效果。可以看出,挥发油对DPPH·具有清除作用,清除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值为 3.3011 mg/mL,其清除DPPH·能力弱于维生素C(0.009 1 mg/mL)。

2.2.2清除羟基自由基(·OH)效果图4和图5分别为挥发油和维生素C对·OH的清除效果。可以看出,挥发油对·O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浓度为4 mg/mL时,挥发油的清除率为72.48%。挥发油对·O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IC50值为3.075 5 mg/mL,其清除·OH能力弱于维生素C(0.347 7 mg/mL)。

2.2.3清除超氧自由基( O-2· )效果图6和图7分别为挥发油和维素C对 O-2· 的清除效果,可见挥发油在3 mg/mL的清除率达到64.39%。挥发油的IC50值为2.342 4 mg/mL,其清除率低于维素C(0.229 9 mg/mL)。

3讨论与结论

采用硫酸催化甲酯化衍生化方法,对野葛藤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中醇类化合物(7个)占总量的5.22%;酮类化合物(2个)占4.41%;烯烃类化合物(3个)占0.65%;烷烃类化合物(3个)占0.12%;

醛类化合物(6个)占0.32%;酸类化合物(31个)占6972%;芳烃类化合物(4个)占0.65%;酯类化合物(4个)占3.55%;其他化合物(1个)占1.35%。

本研究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3个方面试验,并与维生素C进行比较,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野葛藤挥发油对3种自由基(DPPH·、·OH、 O-2· )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可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参考文献:

[1]赵亮,潘显道,朱承根. 葛根黄酮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通讯,2004,33(11):33-35.

[2]周艳晖,岑颖洲,李药兰,等. 广东连南地区野葛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4,25(3):381-385.

[3]Liyana-Pathirana C M,Shahidi F.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whole wheat and milling fractions[J]. Food Chemistry,2007,101(3): 1151-1157.

[4]许申鸿,杭瑚. 葡萄籽和葡萄片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99(12):28-30.

[5]于立梅,赵谋明,崔春,等. 山竹壳中原花青素提取分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7,23(4):60-64.

[6]Ouettier-Deleu C,Gressier B,Vasseur J,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buckwheat(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hulls and flour[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0,72(1/2): 35-42.endprint

猜你喜欢
抗氧化活性挥发油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海洋药物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
LDH型高效中药挥发油蒸馏提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