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幼儿绘画的教育目的不是传授简单的技术技能,而是开发其智力,注重其个性的张扬。所有幼儿在不会写字的情况下都会记录,他们会用符号、图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以幼儿的图画最能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最能体现幼儿观察、记忆和创造动手能力。而且老师都认同:谁画的画就像谁。那么如何在专人执教的长久持续的绘画活动中保持和张扬这些个性化的东西呢?
1.珍视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也是兴趣之根本。孩子要学绘画首先要对其感兴趣。其次对新事物、新问题要感到好奇才能汲取绘画所展示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这就要求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化。美术老师要在短时间内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必须争取家长的配合,活动前有计划地布置任务(激发好奇)。活动中耐心倾听幼儿的提问,指点孩子突破难点(保持好奇)。活动后有目的地留有悬念,让活动延续(扩大好奇)。如绘画《激烈的球赛场上》,我在前一周活动结束后布置任务:回家看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在组织绘画《激烈的球赛场上》时,和孩子们谈论足球赛况。孩子们对巴西赛况,到参加比赛的两队队员的服饰,到比赛的规则都侃侃而谈,我没有因为时间不够打断孩子的谈话,而是耐心倾听。然后请孩子们模仿球星的动作,让其他人观察其肢体动作,靠记忆绘画出来,这是难点,需要教师讲解人体结构比例。最后留下悬念:“参加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各需要多少人?”活动后孩子们继续探索,整个活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和创造各种活动。绘画需要孩子大胆表现,会表现,就要对自己有信心。很多家长拿过孩子们的画,都是说:“这画的什么!?”“看某某画得多好!”即使孩子真的画得不好,也不能这样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何况你的孩子并不是画得不好,只是你不明白罢了,你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讲一讲他的画,可能比画一张模仿画要好几千倍,因为既发展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尊重了孩子。我是在美术教学中树立孩子自信心的做法如下:
首先要为孩子创造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组织每个活动我都选择故事、歌曲、谜语开头,让幼儿轻松、愉快地绘画。然后用游戏让孩子动笔,只要孩子能动笔就是成就。很多孩子在给他一个主题,看了很多图片后,如果不示范画就不敢下笔,“老师,我不会!”这是初学绘画的孩子的口头禅。我会和他们做“拉钩”“卡印”的互动交换游戏,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动笔。
其次要让孩子发现长处,及时体验成功。比如孩子一笔下去一条线,我会根据主题编个情节故事,让孩子们有信心绘画下去。如绘画《顽皮的小猫》,杨达成小朋友画了一条长长的曲线,我及时引导:“你的小猫怕丢啦,用链子拴住,拉着它出来溜达溜达。”于是杨达成把曲线变成了美丽的锁链,末尾真的拴着一只小猫,形象极了。孩子高兴地添画大马路、楼房,嘴里咕唸着:“穿过大马路,来到广场。”
最后要尊重孩子的创作,保护其作品积极性。在许多家长眼里,他们觉得孩子的画和老师画的规范画接近就是好画。但是孩子画出来的荒诞形象,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所以要尊重孩子大胆的创作,新颖超常的设计是提高幼儿自信心的根本,也是幼儿个性张扬的重要体现。另外常态下孩子们的作品都进了垃圾箱。我一直给孩子们灌输“将来的画家就是我们,我们的作品大家抢着收藏”的观念,并郑重地把孩子的作品装订成册,增强孩子们的自豪感。
3.提高幼儿的变通力
变通就是灵活。音乐有乐谱,计算有法则,语言有文字,就是游戏也要有规则,唯有美术没有定性,所以美术是培养幼儿灵活力、探索力的关键手段。如何让幼儿变通?
首先让幼儿掌握美感,让幼儿经营美。作品不能有涂改,作品不能出错。那出了错误怎么办?就需要幼儿学会变通。中班绘画《蚂蚁》,孩子们多出线条几笔,知道变成蚂蚁洞。画出圈圈圆圆变成了蚂蚁搬运的粮食,既丰富画面又拓展幼儿的思维。
其次将无意识变成有意识,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幼儿的绘画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作画,就是给他们命题画,他们的随意性也很大。如大班的《我设计的机器人》,很多孩子连想都不想就画一个方头,俩天线。因为他们印象当中的机器人就是这样,无法更改的形象变通在构图上,有的孩子创设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有的创设了遨游宇宙的场景。中班《水果娃娃》,有的孩子画了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如排队一般,这样设计出装饰图案,让孩子们领略到重复就是有秩序。
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其变通方式也不同,重要的是老师的因势引导。因此老师要有很强的敏锐力、洞察力才能提高幼儿的变通能力。
绘画是在幼儿独立、自主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是最直接的差异体现,最直接的个性的表现。老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回归最原始的想象,全面树立孩子的自信,大胆描绘,不断提高孩子的变通能力,推陈出新创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