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具有很好的可表演性。于是,课堂表演,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实际的教學中,在公开课上使用的频率尤其高。课堂表演的好处明显:学生的积极性高,课堂氛围极佳,其乐融融。但却上得“飘”了,语文的积累、感悟、运用不到位,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把语文的“本体”给淹没了。反观我们的课堂,有时课堂表演恰恰只起到了“色素”的作用,甚至走进了误区。
一、小学语文课堂表演的误区
1.对文本内容不加选择,滥用表演,弄巧成拙
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表演能活跃课堂气氛,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所以不管什么样的课文内容,只要里面有几个角色,只要有一些人物的动作、对话,也不管适不适合表演,表演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先演了再说,所以往往课堂表演就变成了一场闹剧。曾看到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悲壮的一幕》中,为了体现当时的紧张氛围,突出宇航员科马洛夫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为人类的进步、科学事业的发展甘洒热血的豪情壮志,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表演。要求先小组准备,再选几组上台表演。于是,刚刚还被紧张、悲切氛围笼罩的教室一下子喧闹起来:男同学抢着要演科马洛夫,女同学争着要演母亲。有的忙着戴帽子,有的忙着扎围巾,真是不亦乐乎。好端端一篇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文章,这样一表演冲淡了文本中蕴涵的意味,真是弄巧成拙!
2.对表演的指导不到位,匆匆过场,虚假作秀
这在公开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在40分钟内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给听课教师留下良好的印象,往往在课前选几位有表演天赋的学生进行排练,动作、语言、神态一一指导,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完美展示。课堂上,教师既不面向全体进行表演前的“说戏”,表演中也没有恰到好处地适时点拨引导,表演后仍没有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反馈,让大家一起查找原因,反省不足,就这样为表演而表演,表面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课堂表演成了追求形式主义的“作假”。
二、对策
出现以上问题,在于部分教师对语文课堂表演的性质、作用不甚明了。要使课堂表演获得成功,收到实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表演目的,还课堂表演真实本质
一般来说,课堂表演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词句、再现文本的情节、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展示文本人物性格和把握文本的主旨等作用,也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恰当地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文本内容迅速成为表象,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获得真切的感受,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不同的文本,其表演目的也应有所区别,在备课之时,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2.认真钻研教材,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平等地位中的首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勿庸置疑,教师的“导演”作用对整个对课堂表演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要选择适合表演的课文内容及其材料。语文教材中,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表演,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表演,更不是任何表演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选择那些形象性和感情色彩或者内在感情因素较强的课文,尤其以情节生动、对话较多的文章为宜。一般而言,故事、戏剧等文体比较适合教师作为表演材料提供给学生。(2)选定材料后,教师还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使之在表演中较好地反映出来,通过表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接下来的分派角色、指导训练、组织表演等几个基本环节,教师都要给予扎实而得体的指导。
3.引导解读文本,让学生获得真切体验
要想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得恰如其分,最关键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及对人物的把握。要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体验作者情感,为后面的课堂表演做好铺垫。
4.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现在的课堂强调全员参与,课堂表演也不例外。小学语文课文的情节不太复杂,需要的角色通常只是三、四个人,因而,表演完全可以在小组中开展,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有自己的位置,共同收获表演的果实。即使在只能允许少数学生上台表演的阶段,其他学生也可以以新的角色加入课堂表演中,而不是以“看客”的身份被拒之“戏”外。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时,让其他没有能够扮演角色的学生担任导演,并热情洋溢地说“导演更了不起”。表演结束,这位教师又请这些“小导演”对“小演员”的表演提出意见,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积极性高涨,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乐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也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收获。这不正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点吗?因而,课堂表演切忌只有个别优秀的学生参与,其他学生成为旁观者。
课堂表演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手段,深受师生的欢迎。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若能明确课堂表演的目的和作用,立足文本,适时、适度地巧用表演,相信课堂表演能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活化剂,引领学生获得五彩斑斓的美妙体验!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