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堂意外,成就精彩时刻

2014-07-18 22:59沈文燕
新课程·小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沈文燕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意外似乎难以避免。这是一种动态的、转瞬即逝的教學资源。看似出错的意外,却时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当出现学生探究中出错之时,当教学准备打乱影响上课时,当出现沉默的课堂时……教师对这些意外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要善于将这种意外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成就精彩的教学时刻。

关键词:课堂教学;失误孩子;沉默孩子;拦路孩子

为什么要有教学设计?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教学时希望学生能按着教师事前设定的步骤来,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符合教师的要求。这样课堂就不会出错,教师能较为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可是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探究活动最重要的参与者、评价者也是学生。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并且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特点,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无形中受到影

响。在课堂探究中,教师的设计往往被学生的意外打乱,甚至被全盘推翻,课堂局面令教师始料未及。不过,如果我们静心思考就会发现,课堂中的意外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怎样让这些意外成就课堂的点睛之笔,则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

一、“意外”发生,安慰鼓励,捕捉“失误孩子”的人文惊喜

课堂教学,一帆风顺固然是教师希望的,但是教学意外却是课堂中的家常便饭。尤其是在教师有充足准备下学生还是不会或答非所问的情况,教师总是会气不打一处来。一方面打乱了固有的教学进度,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教学时间更为紧张,另一方面也打乱了学生学习的思考或教师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的心情。

如,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为了让课堂更真实,我事先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份蔬菜拼盘——豆角、辣椒、茄子等蔬菜。一个孩子可能一时好奇或贪玩,把茄子和辣椒都掰开了。我看了他一眼,他好像已经知道错了,红着脸,低着头,不说话了。看着他这样,心想:要是再批评他的话,这节课对他来说就没有什么心情上了。于是,我把他掰开的茄子和辣椒拿起来给其他学生看,并向其他学生介绍了茄子和辣椒里面的构造,还大力“表扬”这个学生善于发掘事物的精神。他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通过这样的一个举动,这个学生更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就能更加的认真听课了。得饶人时且饶人,这不仅是教师课堂之上应有的态度,也为学生进行了良好教育。

每个人都会失误,更何况是学生呢?所以在课堂中如果遇到了学生失误的意外,我们教师不要一贯地去批评,而是要给他鼓励或帮他一把,这样不但没有打击失误的学生,还会使得课堂更加精彩。

二、“意外”发生,急中生智,激发“沉默孩子”的潜在惊喜

每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要活跃些,而且还要积极动脑,主动举手发言,使课堂气氛浓厚些。是的,只有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才有效。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学生总是不爱举手,不爱发言。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学生很少举手或根本不举手,那教师上课就会比较棘手,课堂效率就肯定不高了。遇到这样的意外,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记得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接到任务借班上课。那时我是教一年级的,但是要让我借五年级的班上《慈母情深》。事先我很认真地研究教材,也请教了很多老教师,准备了一份自己觉得还可以的教学设计。同时我也跟五(1)班孩子熟络了一番,觉得一切准备就绪,上课应该会比较顺利的。

但是当我正式上课时,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填空形式完成。”这五(1)班学生就一两个举手,当时我心里就急呀,这课可怎么上呢?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就在心里找原因——可能后面听课教师多的缘故,学生吓坏了吧。我赶紧鼓励性地叫了一两个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等他们回答好了还特意表扬了一番。心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总可以提高的。然而又出现了意外,当他们默读课文后,我让他们把母亲的动作、神态或外貌的句子划出来并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然而,课堂上竟然一个举手的都没有,当时天比较冷,但是我都已经急出满头汗了。这下可怎么办啊?在课前不是跟这群学生沟通得很好吗?这冷场我该怎么收拾呀?急归急,这骑虎难下的

时刻,我还是得想出法子让自己下台呀。于是我只能采取“点将法”了。

我这“点将法”可不一样,并不是叫谁谁的名字,说实话,让我叫名字,我还真叫不出几个来。心里寻思着,我首先得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要激活这课堂沉默的气氛。所以我就这样点将:“昨天老师跟你们都认识了,在昨天认识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你们各个都是很有个性的孩子,接下去我要请‘包公身边最有智慧的公孙策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就是你——戴个眼镜,肯定很有学识,你来跟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下你找到了哪些句子吧!”我这样一说,整个班都哈哈大笑起来了,而且各个学生脸上都来了精神。那个“公孙策”被我一点名,好像也来了兴趣,连忙站起来很快地与其他同学分享了他所画的句子及他的感受。我见这旺势,赶紧趁热打铁。“接下去,我要请另外一个有名的人物站起来回答了。”学生一听,立刻正儿八经地坐端正,并把自己的右手举了起来。我一看这架势,我乐了。“那就请我们古代著名诗人‘李白来跟我们分享吧!”哇,一听这“名角”,课堂上顿时沸腾了起来。跟刚才那冷场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后来我还点了“武状元苏乞儿”“抗金英雄岳飞”“七步成诗的曹植”……一整堂课就在这热火朝天的气氛下上下来了。听课教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还要学学我这特殊的“点将法”呢。

其实,当在上课的时候遇到学生不举手发言的意外时,这就考验到教师的掌控能力了,如果用普通的“点将法”,那肯定是激不起学生的积极性的。但是如果给学生扣上一顶“高帽子”,那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学生肯定会踊跃参加,而且总是会出乎你的意外,他们回答得都很精彩。

三、“意外”发生,阵脚不乱,转换“拦路学生”的意外惊喜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思路没有跟着教师预先设计的思路走,那会关系到课堂的成功与否。学生的思路跟教师的思路分道扬镳的话,将成为制约学生语文探究活动的“拦路虎”,制约探究的有效性。由于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尽管课前教师预设了很多学生可能回答的问题或答案,但还是会出现难以应对学生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课外看图作文的课堂上,是一幅雨中讓伞的图片,主要表现了小男孩助人为乐的品质。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如何写“让伞”或为什么要“让伞”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朝着我事先预设的思路发言和思考的。

正当我要总结让学生写作时,突然杀出个“拦路虎”,他急匆匆举手说道:“老师,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笨,不一定要把伞让给那个同学而让自己全身淋湿。他可以和那个同学一起撑伞,然后到他家时可以再把伞让给那个同学,那样的话自己就不会淋湿

了……”

听到这个学生的提问,我霎时顿了一下,一时还没有回过神来,其他学生已经在那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说法了。顿时课堂上七嘴八舌,他们的一番话说得我有点哑口无言了。顿了顿神,我马上先赞扬了他,并驳回了他的说法:“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如果他和那个同学的家是反方向的呢?那他们怎么一起撑伞回家呢?”

“哦,是呀,反方向的话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其他学生也立刻点头表示认同我的说法。

还好我“临危阵脚不乱”,及时想出了“对策”,拦了这只“虎”。

但是当我回头看“拦路虎”时,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了失望,他的情绪也很低落。我一看这架势,心里咯噔一下:哎,都怪自己事先没想到这观点,还狠狠地驳回了他这么灵动的想法,真不该呀,真是懊悔不已。于是我走到他的身边,俯下身子轻轻地跟他说:“其实刚才老师也想到了这个办法,原来你跟老师想的一样啊,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呢!但是今天途中的这个男孩的家跟那个同学的家真的是反方向的呢,他就把伞让给了那个同学呀,你觉得这个男孩的行为是不是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助人为乐呀?”他听了点了点头,我也顺势摸了摸他的脑瓜子:“好好地想一想吧,你这么聪明一定能把这作文写得很好的!”

又如,在上一年级上册《识字二》中的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时,在教学生字“告”的时候,让学生回答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时候,本来预设在肯定会很顺利地让学生回答出“上下结构”,但是突然我班有个高个子特别会动脑筋的学生举手说:“老师,你怎么不问我们这个‘告字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

咦,我是没问他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因为他们只暂时学了“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的方法,识字量还比较少,所以这个“告”用这三个方法不太好说。既然这“拦路虎”那么勇敢,那我就让他说一说,看他如何说出个方法来。

于是我说:“你好聪明,那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呢?”

“老师,我觉得这个‘告字可以看成一头牛的屁股换成了一张嘴巴。”听到他的回答,我着实一惊,其他学生也哈哈大笑了。但是仔细一看这字,确实是这样啊,心里在暗暗地佩服这孩子,但是这“牛屁股”换成“一张嘴巴”那确实不雅呀,于是我很快地把这个学生的说法稍微改了下:“你真厉害啊,能够想出这个形象的方法,

我们把这方法美化一下,我们可以这样记——一口咬掉牛尾巴,

这样是不是更容易记了。”学生听了纷纷点头。这“拦路虎”真是不简单,这个方法很形象,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记住这个“告”字,而且也调动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显然,像类似的“课堂意外”一定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但正是这种“意外”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促成了学生智慧火光的闪射,促使学生愿意去动脑思考。面对“意外”,我们在举措茫然中维护自身权威的同时,也要在亲和对话中捕捉类似“拦路虎”似的学生的意外惊喜。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堂之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否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先哲的话语犹如一声响雷刺激着我的神经。语文课堂,尤其是很多语文课堂探究中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面对那些具有教学价值的课堂意外,教师首先不应受制于在教学设计安排的教学流程,而无视意外的存在。更不应认为意外会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而人为地去扫除它,而应该为学生搭建谈及语文世界的舞台,让学生具有语文素养,在探究中产生,在意外中生长。课堂意外,也许蕴含着另一种智慧,且让我们淡看探究课堂上的意外,用自己的智慧去应对,去引导,将“意外”变成美丽的名词。

(作者单位 浙江省富阳市洞桥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