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文萍
继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等非洲三国之后,李克强总理也在2014年5月4日-12日开启了他就任总理以来的首次非洲之旅,访问了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和非盟总部。
两次重要访非,充分彰显了习李领导下的中国新一届政府继续高度重视中非关系的发展和南南合作的加强。李克强总理在访非期间,提出了积极推进未来中非在产业、金融、减贫、生态环保、人文交流以及和平安全等六大领域的合作。而且这六大工程的每一项都有具体数字跟进的实施路径和总体方案,并得到了非洲国家的热烈响应,实可谓“中非全面合作的升级版”。另外,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人的先后两次访非还体现出很强的互补与承继关系。如果用一把伞的形象来比喻的话,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非主要是原则的指引,就像“伞”上面的“人”,宣示加强中非关系的意愿,澄清中非关系大的原则,提出“真、实、亲、诚”四字箴言;李克强总理此访则用六大工程等具体内容落实这四字箴言,好比是“伞”字下面支撑的骨架。这把“伞”既是对中非关系未来十年的一个布局,同时也将为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遮风挡雨。
中非合作的动力之源
中国与非洲虽然相距万里,但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非关系之所以能历久弥坚,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正确原则。在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关系主要体现在政治上的相互支持和合作。为支持非洲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解放和巩固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国在自身经济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向非洲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大量无私的精神和物质援助,彪炳中非关系史册的“坦赞铁路”(1970—1976年修建完成,耗资4.55亿美元)就是这一时期中非友好关系的见证和写照。80年代,在继续加强友好政治关系的同时,中非关系开始将重点转向经贸领域,强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多种经济技术合作。进入9 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非洲形势的变化,中非关系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阶段。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则为加强双边交流、沟通和合作建立了机制化的战略平台。
从2000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会议到2003年的亚的斯亚贝巴会议,还有2006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2009年埃及沙姆沙伊赫的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以及2012年第五次北京部长级会议。每隔三年就举办一届的论坛会议已成为中非合作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舞台和强有力的推手,使得中非关系在这十年里取得了快速和全方位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发展最快的时期。
十多年来,中非关系依托“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强劲的机制化平台,在贸易、投资、承包合作、发展援助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实现了跨越性的大发展。如今,中国已自2009年超越美国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2100多亿美元,是1960年贸易额的2000多倍。另外,非洲还是中国第三大海外投资市场和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截至2013年底,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的存量也已达到250亿美元,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则超过了2500家。与此同时,中非之间人员的往来也愈发频繁。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为非洲国家培训5.4万名各类人员,派遣技术人员、青年志愿者、农业专家36万多人次。中非合作在31个非洲国家设立了37所孔子学院和10间孔子课堂。目前,中国在非洲42国还派驻有43支援外医疗队,队员近千名。保守估计,在非洲的中国人总数已逾百万,来华学习、经商和交流的非洲人也越来越多, 2013年,非洲仅在华留学生总数就有约3.3万人。
中非关系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不断向前发展,是因为中国与非洲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发展机遇和对外战略的重要支点。中国需要非洲,非洲也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对非洲不是威胁,而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如今,不仅在中国兴起了投资非洲的热潮,许多非洲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虽然中国也到非洲来开采自然资源,但与西方半个多世纪以来免费攫取的做法不同,中国还向非洲提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量投资作为交换。中国在最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雄辩地说明,非洲不能再把欧美模式看成解决问题的药方。非洲必须加强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贸关系,与中国的发展共成长。中国参与非洲事务是非洲发展的最新机遇,非洲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再错过。
正确“义利观”下的未来中非关系
在对非外交中要摆正“利”与“义”的关系,要持有正确的“义利观”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大力主张和强调的重要对非外交方针。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访非演讲时曾用“真、实、亲、诚”四个字高度概括中国的对非政策,指出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引起非洲领导人和民众的强烈共鸣。2014年1月,外交部长王毅访问非洲时,再次强调“正确义利观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他在与塞内加尔外长恩迪亚耶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指出,“义”是指“道义”,中国在同非洲国家交往时应以道义为先,坚持与非洲兄弟平等相待,真诚友好,重诺守信,更要为维护非洲的正当权利和合理诉求仗义执言;“利”是指“互利”,中国在与非洲国家交往时绝不走殖民者的掠奪老路,绝不效仿资本家唯利是图的作法,也不会像有的国家只是为实现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是愿与非洲兄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此过程中,中方会更多考虑非洲国家的合理需求,力争通过合作让非洲早得利、多得利。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还要重义让利,甚至舍利取义。当年的坦赞铁路是正确义利观的一个典范,今天屹立在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会议中心是另一个例证。
仔细研读李克强总理推出的“升级版”中非关系蓝图以及总理在非洲四国访问中参加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正确“义利观”和“取舍观”的体现。如李克强总理在非盟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把对外援助的一半以上用于对非援助,将向非洲国家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使已承诺的对非贷款额度达到300亿美元。还将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20亿美元,使其达到50亿美元的规模。
这些资金的大幅投入体现的是中国对非洲发展的倾情投入和“贡献力量”。我每次访问非洲,听到最多的就是非洲朋友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由衷赞叹和敬佩。虽然从人均GDP来看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但国家整体力量的日益强大使得我们有能力从更高层面、更长远和前瞻的视野对中非关系的发展做出规划,对非洲的发展做出贡献。李克强总理访非时还提出,到2020年,中非贸易规模要力争比现在翻一番,达到4000亿美元左右。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则要从现在的250亿美元提高到1000亿美元。另外,李克强总理还表示要帮助非洲打造从地面到天空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以及非洲区域航空网络等“三大网”的建设,助力非洲实现其把非洲所有国家的首都用高速铁路连接起来的“世纪梦想”,以及大力推进非洲一体化的进程。毫无疑问,上述“六大工程”和“三大网”建设均契合了非洲的需要,其中每一项都在非洲引起轰动,而且任何一项的顺利推进和完成都能够实际改变非洲的面貌,都是中国在非洲发展中正确“义利观”和“贡献力量”的具体体现。
中国体现“责任担当”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在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地“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必然要“承担责任”。近十多年来,随着中非关系的大发展以及参与中非合作主体的多元化,中非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也与成绩结伴而来,对此,李克强总理称其为“成长中的烦恼”。在访问安哥拉(在该国的中国公民有26万,占中国在非洲公民总数的近1/4)时,李克强总理在紧张的日程中专门召开了“海外民生工程座谈会”,听取来自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国商会的代表发言。李克强总理在发言中既强调了中国政府对公民海外权益的保护及对领事保护工作的重视,也要求中国企业严格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要对承包工程的质量负责、对商品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当地社会和环境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访问肯尼亚时,李克强总理还和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共同参观了该国焚烧象牙纪念地,表明了中国政府与非洲国家一道共同打击非法盗猎和走私象牙行为以及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诚意与决心。李克强总理还宣布,中国政府将向非洲提供1000万美元援助,专门用于保护非洲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非洲的生物多样性,促进非洲的可持续发展,要让“美丽中国”和“绿色非洲”一路同行。另外,李克强总理在访非期间还强调要支持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非洲的转移,支持中国企业的本土化,要增加非洲国家的就业岗位,要把一半以上的中国对外援助用于非洲,重点放在减贫、卫生、防灾等民生领域等等。
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非恰逢周恩来总理1964年初访问非洲50周年纪念。50年前周恩来总理访非时提出的“中国对非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迄今仍是指导中国对外发展援助的重要原则。50年后的今天,李克强总理访非,提出了未来中非密切合作的“六大工程”。从李克强总理的非洲行中,我们既看到了中非牵手共推的中非合作未来发展蓝图的“升级版”,也把脉到了“升级版”中的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李克强总理出访前在接受非洲媒体联合采访时,曾引用非洲谚语“独行可走得更快,但结伴同行才能走更远”来强调中非合作的重要性。的确,只有共命运、有担当、相知相伴的中非关系才能走得更稳和更远。
中非合作“包容性发展”
5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尼日利亚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的致辞中说,中国和非洲加起来有23亿多人口,中非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人民的福祉,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包容性增长。中国帮助非洲一起发展,通过真诚开放、互利互惠的合作使占全世界总人口近三分之一的民众真正从经济增长中受益,实现生活改善,这对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有极大促进作用,也是中国“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
众所周知,非洲拥有54个国家和10亿多人口,自然和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因长期的殖民掠夺和局部冲突动荡,经济仍比较落后,缺乏发展资金、技术和经验。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规模和实力有了显著增长,拥有各个阶梯层次的适用技术和设备,以及30多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当然也包括一些教训),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新的问题。因此,中非之间在资源、市场和资金、技术与经验间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与合作可以促进共同发展并极大地提高南南合作的水平。特别是近十年来,中非间加大了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力度,通过人才培训和促进能力建设,为非洲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南南合作开辟了一条新路。中非合作和共同发展不仅可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贡献,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为大多数穷人实现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做出了贡献,为塑造一个更合理、更公正,能使世界上大多数人在发展中受益的新世界秩序做出了貢献。
因此,从更广阔的人类发展大势和社会进步的视野看,在当今南北差距持续扩大、恐怖主义威胁阴霾不散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繁荣以及深度参与并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果实,对于推动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另外,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还客观上带动和推动了其他国家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关注非洲和帮助非洲发展。2006年中非北京峰会结束后,国际上陆续出现了韩国—非洲峰会、印度—非洲峰会,以及土耳其—非洲峰会,等等。传统的法非峰会和欧盟非洲峰会也放下身段,开始与非洲探讨“共同战略”和“互利共赢”。除此起彼伏的各国对非峰会外(2014年8月美国奥巴马政府也将召开美国历史上的首次美非峰会),各大国首脑和政要也纷纷造访非洲,试图在非洲日益释放的经济潜能中锁定自己的位置。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访非的前夕,美国国务卿克里也开始了他的闪电非洲之旅,而且访问国家和约谈对象均与李克强总理的行程颇多交集。就在李克强总理5月4日抵达访非第一站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前一天,克里国务卿刚刚离开此地奔赴下一站安哥拉。在埃塞俄比亚期间,他还与李克强总理将要访问的另两个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外长进行了专门会谈。
姑且不论克里国务卿此次闪电非洲之旅的意图与成效,中非关系的不断发展的确推动了国际“非洲热”的升温。应当说,由中非关系快速发展所客观带动的国际社会对非洲发展的新一轮关注对非洲发展应当是一个利好消息,这有利于改善非洲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为非洲发展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也有利于世界包容性增长和发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