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课堂出彩

2014-07-18 05:03李秀海
新课程·上旬 2014年4期

李秀海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

关键词:创意朗读;自主感悟;张扬个性

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只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感性体验出发,注重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强调熏陶感染,才能达到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

一、迁移体验,感情朗读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感悟原文。如,在教学《雪娃娃》之前,我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雪吗?当你睡醒发现昨夜下了一场大雪,是不是想立刻喊出来呀?你能喊给大家听吗?”这时我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学生沉浸在雪后的喜悦中,读得很出色,达到了感情朗读的境界。

二、用声音再现图画,感情朗读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自己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我用绘声绘色地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之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扮演角色,感情朗读

学生特别在意通过“视觉”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种种表情,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必须满足低年级学生的这种需求。读《比尾巴》一文时,学生戴上了头饰,分别扮演文中的小动物,学生在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态语气,极富感情色彩。由于学生要进行表演,就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如临其境,抽象的文字顿时“活”了起来,思维也“活”了起来,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音乐渲染,感情朗读

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教学《生命生命》这一课时,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课文。那悦耳动听的《生命交响曲》伴随着学生的朗读,放飞学生对生命的联想……这样的感情朗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探索语文个性化朗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有能力地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更能表达情意的有声语言,使他们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能充分感受其中的美和祖国语言的魅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经济开发区第七中学)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