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宗凯 孙俊勇 张乐华 崔秀梅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以某市为例
●侯宗凯 孙俊勇 张乐华 崔秀梅
普通高中学生的发展动力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目前及未来发展的水平。某市以该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进行“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现状与对策研究”,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摸清当前普通高中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动力现状,根据现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普遍提升高中学生的发展动力。本文是该课题组对其所做的学生问卷结果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到目前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的强弱分布状况,基于此,初步分析造成学生发展动力强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以有效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发展动力。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现状;对策
德智体美基本状况
某市“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开展了普通高中学生的抽样调查。本文就是该项调查活动的结果,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的现状;二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的提升对策。
按课题组界定,本文将从“德、智、体、美”等4个学生发展一级指标、“人生理想”等19个学生发展二级指标以及133个发展动力归因“节点”,由宏观到微观,来分析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的现状。
(一)学生发展动力宏观排序:德>美>智>体
如图:
该图显示的是普通高中学生在“德、智、体、美”4个发展领域的动力得分状况,是一种宏观反应。由图可知,学生在“德、美、智”三个领域的发展动力得分相对高一些(平均得分都超过了4分,满分是5分),唯独“体”的发展动力得分最低。下面依次进行分析:
1.德。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德的国度,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并接受了多年的德育,在认知层面,他们都知道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所以从测试结果来看,学生“德”的动力得分比较高,这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里的高得分可能主要源于学生对“德”的正确认知,也会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有往“好处”回答的倾向,这有可能造成动力得分的“虚高”。
2.美。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美”的需求逐渐增强。他们能够很好的意识到美,感受到美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能够认识到美对人的发展很重要,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并期待自己在这方面能够有所提高和发展。于是,这种期待就表现在了发展动力上。
3.智。和平日的付出相比,学生“智”的发展动力没有排在第一,这让我们多少有点失望,但这也正好成了反思“智育”问题的契机。问卷中对“智”的调查主要涉及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学生“智”的发展动力相对不高,说明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了解到:就学习目标而言,学生知道要考大学,但是对于要考什么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具体目标是什么等比较迷茫;就学习兴趣而言,很多学校、教师认为兴趣培养是小学和初中该做的事,到了高中就是考大学,过大的升学压力让学生失掉兴趣;就学习方法而言,多数老师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但是对于学习方法的引导相对较少;就学习习惯而言,学习差的学生学习习惯自我评价相对偏低,而学习优秀的学生自我要求比较高,也倾向于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在该方面的动力得分也不是很高。
4.体。这是发展动力最弱的一项。对照测试内容,我们重点关注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生活习惯、情绪调控,这些方面的得分低,反映了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联系学生目前的高中生活,这样的结果很容易找到答案。迫于升学压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大多数高中学生(体育特长生除外)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参与体育运动,开展体育活动,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情绪调控也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所以,学生在“体”上的发展动力最低是容易理解的。
(二)学生发展动力中观比较:19项指标中,13强、6弱
我们把学生发展动力4维度——德、智、体、美,作为一级发展指标,每个一级发展指标再作二级分解,共产生19项二级发展指标。
学生在这19项二级发展指标上的发展动力情况见下表:
一级发展指标二级发展指标及其发展动力得分勇于担当(4.266)、集体利益(4.252)、诚实守信(4.204)、助人为乐(4.127)、勤劳俭朴(4.036)遵纪守法(3.951)、自尊自信(3.923)、人生理想(3.627)智>4分学习方法(4.182)、学习习惯(4.170)、学习兴趣(4.059)<4分学习目标(3.887)体>4分生活习惯(4.114)、情绪调控(4.099)<4分运动参与(3.722)、运动技能(3.580)美>4分感受美(4.124)、鉴赏美(4.120)、创造美(4.000)>4分德<4分
我们重点分析发展动力较弱的方面。
1.德——遵纪守法、自尊自信、人生理想。客观上说,学生当前的主要生活是学习,他们还没有真正融于社会,没有体验到遵纪守法对自己及他人的重要性。因此,对于“遵纪守法”方面的发展动力而言,得分不高尚可理解。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遵纪守法”,它是一个人成为社会人的必然要求,所以,学生当前在该方面的发展动力不强,足以引起我们重视;“自尊自信、人生理想”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因素,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发展动力偏弱是不容乐观的。究其原因,学校及家庭对学生施加的教育,主要还是注重学生适应集体的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发展个体的地位,这点必须予以纠正。
2.智——学习目标。我们可能会认为,高中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了解,即使把学习目标定位在“考大学”上,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自己要考哪所学校,自己该学习何种专业,都是没有很好的定位的。因为学生对自我的了解不够,自己适合做什么,兴趣在哪些方面,一些职业或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如何,学生们都不了解。所以,对于未来的长远目标自己是模糊的。就是近期目标,很多学生感到,自己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的安排去做,很少能够自主开展学习,所以近期目标一般也懒得订立。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今后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教育,不仅要确立短期目标,更要树立长远目标,要全面认识自己,更要主动了解社会,用高远的学习目标指引自己的学习生活。
3.体——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方面,可能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自己能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本来就是有限的,除了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之外,多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就是为了放松身心,并没有抱着学到体育技能的想法,因此学生在运动技能发展方面得分不是很理想。运动参与方面,学生可能并不缺乏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很多学生都清楚,高中由于紧张的学业压力不可能拿出很多时间来让自己去运动休闲。因此,即便是感受到运动参与的重要,也不能进行更多的参与行动。从另一方面来说,两个指标的发展动力低,也说明学校和家庭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保障性条件。
(三)学生发展动力弱点归因:重点关注133个节点中的41个节点
我们给19项二级发展指标中的每一项,都按照知、情、意、行等4个内部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等3个外部因素,一共7个动力影响因素,编制问卷试题,这样便产生了133个问题。我们把这“133个问题”称为学生发展动力的归因“节点”。
下面这个表,就是通过学生问卷测试,了解到的学生发展动力弱点“节点”分布表,共发现41个弱点“节点”:
学生发展动力弱点“节点”分布表
1.知(3个)。即认知、观念,指的是学生对某方面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是学生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在19项二级发展指标中,有3项指标在该影响因素上的得分较低,它们是“智”中的“学习目标”,“体”中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说明学生对这3个方面缺乏重视,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它们的价值。
2.情(1个)。即情绪、情感,指的是学生对某件事的爱憎、好恶等情感态度,它对认知和行为起调节和激励作用。在19项二级发展指标中,只有“德”中的“勤劳俭朴”在该影响因素上的得分较低。说明学生没有建立起对“勤劳俭朴”的美好情感。
3.意(5个)。即意志,指的是学生为实现某种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常常表现为能够坚持、按计划、克服困难和挫折去干某事。在19项二级发展指标中,有5项指标在该影响因素上的得分较低,它们是“德”中的“自尊自信”、“遵纪守法”,“智”中的“学习目标”,“体”中的“生活习惯”,“美”中的“创造美”。
4.行(9个)。即行动、行为,指的是学生在某事件中所采取的行动或养成的行为习惯,是其内在认知、情感的外部表现行为。如上图所示,在19项二级发展指标中,有9项指标在该影响因素上的得分较低。
5.家庭(5个)。即家长给予学生的影响,也包括家庭为学生发展提供的保障。在19项二级发展指标中,有5项指标在该影响因素上的得分较低,它们是“德”中的“诚实守信”,“体”中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美”中的“感受美”、“鉴赏美”。
6.学校(17个)。即学校给予学生的课程、课堂、教师、管理、文化、氛围等各方面影响。如上图所示,在19项二级发展指标中,有17项指标在该影响因素上的得分较低,只有“智”中的“学习目标”和“体”中的“运动技能”稍好一些。这说明:学生对目前学校的状况是不满意的,但这并不一定就代表学校工作“很差劲”,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证明了学生对学校有更高的要求,希望学校能更好的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
7.社会(1个)。即社会需求给予学生的影响。与“学校”因素出现大面积“低分”的情况恰恰相反,在该因素中,19项二级发展指标中,只有1项指标的得分较低,即“德”中的“助人为乐”。其实,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并不见得就这么好。我们认为,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学生对“社会”因素的重视程度没有“学校”因素那么高,或者学生对“社会”因素的了解深度不够。当然,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文明进程的不断深化,就像“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已经成为社会的正能量一样,社会能够给予学生发展的正向影响一定会越来越大。
通过上述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现状的分析,我们明确了学生发展动力比较弱的方面,特别是找到了这些发展动力弱的方面的影响因素,就为我们提出学生发展动力的提升对策提供了依据。
(一)内源性发展动力的4条提升对策
“知、情、意、行”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瞄准这些影响因素中学生发展动力的“弱点”,实施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可以促进学生内源性动力的显著提升。
1.知。增强学生对“学习目标”、“运动技能”、“运动参与”重要性的认知。学生发展的动力与对自我发展目标的建构有直接的关系。[1]学生对“学习目标”重要性的忽视,其实主要还是目前的高中学校,大多习惯为学生设计学习,这往往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被动者。因此,要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重视,首先在于改变学校这种“保姆式”教育方式,要真正放手,让高中生脱离“婴儿车”,学会自己去面对学习与生活,迎接困难和挑战。然后,学校还要通过必要的“目标教育”,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给予充分的重视,比如:通过典型案例、名人讲座、名生心得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进步、人生成长的重要性。对于“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学生对它们的轻视,主要是由于狭隘的升学教育导致的。我们要大力倡导“健康第一”的发展观,身体健康才能有益于学习,有益于未来。因此,作为学生,必须认识到运动的重要,积极参与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作为学校和家庭,要鼓励并保障学生参与运动。
2.情。培植学生对“勤劳俭朴”的美好情感。当前,学生都是每个家庭中的“小太阳”,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家长们普遍都有的观念。这使得学生们成了在娇惯中长大的一代。他们在家很少做家务,在校懒于干值日,吃的要好,浪费常有。在学生们的观念中,“勤劳俭朴”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价值标准。当然,这里自然也有学校的责任,在当下的多数学校里,没有把“勤劳俭朴”始终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不高,执行不严。从人的发展来看,缺少了“勤劳俭朴”,就像美玉蒙上了瑕疵。要改变这种状况,工作的着力点是转变学生对“勤劳俭朴”的态度,不能仅靠说教,而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促进学生自觉改变。比如:开展换位体验,感受困难家庭生活的艰辛;寻找身边的勤俭标兵,树立生活中的勤俭榜样;举行辩论会,形成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态度等等。只要学生有了对“勤劳俭朴”的美好情感,转化成“勤劳俭朴”的行为习惯就不再是难事。
3.意。意志是人的意识中的能动要素,是调解行为的精神力量。[2]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内心变得强大起来,特别是在“自尊自信”、“遵纪守法”、“学习目标”、“生活习惯”以及“创造美”等5个方面。意志的磨练虽然是个内在的过程,但需要外在的途径和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针对上述领域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然后定期进行调度,指导学生进行内省,并且相互进行点评,重点放在有没有按照计划持续努力,在过程中是否有自我否定与放弃的表现等。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最后,当学生成功的完成计划时,要进行表扬,并让意志品质进步大的学生谈谈心路历程,传授在意志磨练中的经验和收获。
4.行。对照前面发现的9项动力“弱点”,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行动教育”,避免空泛的说教,要强化“做中学”。[3]这要求我们调整教育方式,多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允许他们去尝试,乐见他们在失败、错误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比如:我们不应满足于倾听学生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动是否与理想目标相一致;我们不应满足于学生言语中表现出来的“自尊自信”、“勇于担当”和“集体利益”,而应多给学生提供投身学校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成长;我们不应在管理和教学中墨守陈规,而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晰学生的“学习目标”、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指导学生的“情绪调控”,去进行有效的变革。
(二)外源性发展动力的5条提升对策
“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前面发现的动力“弱点”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使它们的影响对于激发学生发展动力成正向作用。
1.家庭要扮演好学生发展的陪伴者和保障者的角色。特别是在“诚实守信”、“运动技能”、“运动参与”、“感受美”、“鉴赏美”等几方面,家庭成员要理解并支持孩子的合理诉求,并且,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家庭成员也应该尽量做到,至少不能背道而驰。比如:家长说过的话,要信守承诺;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跑跑步、打打球、看场比赛等;陪着孩子去参观美术展、文艺演出,并和孩子多多交流观后感等。当然,这样的“家庭”是需要教育的,学校要承担起这份教育的责任,通过家校沟通、专家讲座、学生影响等方式,让家庭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这样才能使家校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4]
2.学校工作改进的4条对策。如前所述,在学生发展的19项二级指标中,因“学校”因素而致学生发展动力减弱的竟有17项之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经过对这些动力“弱点”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学校改进对策。
(1)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德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来看,高中学校还是比较重视德育工作的。但和升学教育相比,德育工作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在大多数学校里,德育工作往往就是“调味菜”,只是学校生活的“点缀”,没有谁真正重视它。当然,这样做的后果是无法满足学生“德”的发展需要,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德育工作,切实做好如下两方面:一是丰富德育内容。改变原来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过于简单、随意的弊端,重点关注“人生理想”、“自尊自信”、“诚实守信”、“勇于担当”、“集体利益”、“遵纪守法”、“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等8方面内容,构建以此为核心内容的德育课程;二是提高德育实效。改变原来德育工作的“花架子”,在德育实效上狠下工夫,做好结合、渗透文章,即把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将德育渗透在学校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并且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德育发展的结果实施评价。
(2)一定要关注学习的内在品质。所谓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即学生的学习是否基于“学习兴趣”,是否有自己的清晰的“学习目标”,是否建立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是否产生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兴趣”方面,除了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学习兴趣之外,学校更要做出一些积极的行动。比如:消除教师职业倦怠,让教师满怀激情的投入工作;有效进行教师研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内容研究,使之成为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等等。在“学习目标”方面,除了狭义的学业目标,学校应对高中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让高中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树立长远和近期目标,从而提升学习目标发展的动力。在“学习习惯”方面,很多老师认为高中生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学习习惯已经定型,不会再有发展了。所以,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就成了最容易被学校忽视的层面。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有害的。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并成为所有教师的研究课题,定期交流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在“学习方法”方面,学校应该承担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任务。重点可以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体验、对学习方法的总结等角度来引导,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学习方法之重要,树立学习方法意识,增强运用方法的自觉性。学习方法可以包括宏观的一些学习策略,比如时间管理策略、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等,也要包含一些学科具体的学习方法,比如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等等。所以,学校要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发展纳入学校规划,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建立多学科老师共同努力培养的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创立学生学习方法发展的氛围,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方法发展的动力。
(3)一定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目前,在很多学校,为了能够让学生考的分数再高一些,学校管理变得简单、粗放,甚至冷漠。比如:学生应有的活动时间被压缩、挤占;学生生活被漠视,不良习惯少人问津;学生情绪问题得不到及时调节等等。这让学生感到压抑、缺少关爱。没有爱的教育注定会是失败的。因此,学校改变要突出“爱”的主题,一定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对照学生发展动力“弱点”,需要特别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改变:一是保障学生“运动参与”的时间和条件,如体育课、运动会、体育社团等等,在校园里,要让青春的热血流动起来,青春的身影跃动起来,青春的笑声响彻起来;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给予他们必要的生活指导。如科学的作息、健康的饮食、良好的卫生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悉心的照顾;三是高度重视学生“情绪调控”的问题。首先,学校要改进那些可能会造成学生情绪问题的做法,如:考试排名等;其次,选派有心理专业特长的教师,开设系统的心理教育课;三是设置“心灵小屋”,对那些有情绪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科学地疏导。
(4)一定要让学校充满美的教育。虽然从学生发展动力的得分来看,“美”的得分并不低,但从得分来源分析,这主要得益于学生对“美”的内在发展需要。反观“学校”对学生“美”的影响,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各方面都造成了发展动力“弱点”。这说明,学校美育工作一定存在诸多纰漏,已经成为制约学生美的发展动力的主要因素。为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需要做出如下变革:一是充分重视并实施美育(美术、音乐)课程。决不能削弱美育课程,要像对待其它课程那样落实美育课程方案,精研美育课程实施策略,提高美育课程实施效果;二是鼓励并支持艺术活动的开展。采取学校组织与学生自主(社团)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比如:师生书画展、歌咏比赛、歌剧演出、艺术讲堂等,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成为美的感受者、鉴赏者、创造者;三是让学校管理达到美的境界。管理的最高境界,不只是规范、科学、有效,而是在达到这三者的基础上,让管理的受众身心愉悦,感受美的体验。比如:校规校级、校容校貌、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各方面,作为每一名参与管理与实施的人员,都要以“美”的境界要求自己,让学校所有的工作都成为对学生实施的美的教育。
[1]李彬.学生发展的动力及其径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4(23):52-54.
[2]陶梅英.磨练意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J].中学教育,2002(07).
[3]杜威.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7.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06.
(责任编辑:金传宝)
侯宗凯/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62)主持人孙俊勇/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张乐华/寿光市世纪学校教师,崔秀梅/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他们都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动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本文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