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宅建筑堂奥探赜

2014-07-18 11:41撰文姜志燕
中华民居 2014年8期
关键词:四合院梅兰芳

撰文/姜志燕

梅宅建筑堂奥探赜

MEILANFANG

撰文/姜志燕

二进院大门

门前空地三尺空地点尘不染,一段白墙青自显高洁,小窗暗锁内宅风景,朱色大门掩去市井气息。这就是梅兰芳旧居的剪影。小院系一座二进一主一次并列式四合院(也称带跨院的四合院),已于1984年升级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与故宫的摩肩擦踵、南锣鼓胡同的挥汗如雨比起来,护国寺街和梅宅都算是非常安静的,但并不寂静。从晨光微曦至晚霞夕照,总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前来探看,终日络绎,常年不绝。小院闲雅,花开有声,风过无痕,观者亦温润,轻言细语,举止文雅,唯恐惊动梅先生的好梦一般。

东西厢房和二进院门口

前堂见精神

走进厚重的朱漆描金大门,三千红尘的喧闹忽然远去。梅兰芳的汉白玉半身雕像迎目而入,一贯温润的眼神,柔和地注视着前来瞻仰膜拜的圣徒,雕像取了先生发髻齐整、笑意盈盈的神态,洋溢着可以亲近的平和,再现了一代大师的谦谦君子如玉。这是著名雕刻家刘开渠和其弟子白澜生共同创作的作品,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馆时移入。塑像背靠三尺见方的青石砖瓦座山影壁,稳妥安放在黑色基座上,黑白分明。两丛翠竹在左右两侧簇拥陪伴着雕像,微风过处,叶影窸窣摇曳。馆内人员解释说,选择竹子陪伴梅先生的雕像不是无意之举,梅兰芳先生的名字中嵌有“岁寒四友”中的三友,唯独欠了竹子,因此补足,也象征着梅先生宁折不屈的高尚民族气节。

踏过梅先生曾踏过的青砖地,向西移步,梅宅正式亮相。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有两进院落,院内外树木成荫,环境幽静。虽然秀气规整,但院子出乎意料地小,连院带房总占地面积不过700余平方米,让人感概如此浅池,如何容得梅先生这样的翩翩游龙。

外院主要建筑是南座房,原来是工人居所和梅兰芳戏服存放地,现辟为梅兰芳生平陈列室,展览梅先生演出的剧照。梅先生在56年的京剧生涯中,塑造了无数动人形象,创立了一个京剧流派,成为京剧旦行创门立派的第一人。从陈列室收藏的一件件珍贵图片和资料中,我们可以窥见梅先生一生的艺术活动是如何丰富多彩。

梅先生为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付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辛勤和努力,馆中展出照片记录了他广拜名师、八方学医的经历和故事,无论是什么门派行当,梅先生都抱着虚心学习和请教的心态,集人之所长,终于修成一代宗师。从霸王别姬到贵妃醉酒,从梁红玉到林黛玉,其扮相、身段、举止、眼神,都称得上炉火纯青。展台里保存的梅先生在北京、上海、美国、苏联、日本等地演出的海报、戏单、照片等,都是梅先生“大红大紫”的明证,当时梅先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绝不亚于当今艺坛的“天王”和“天后”们。

后院多闲静

二进院的大门是绿色的垂花门,施悬山"勾连搭"顶,造型玲珑,相当华丽。垂花门是内外的分界线。民间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这道垂花门。门边种有两棵大树,一名春树(椿树),一名秋树(楸树),取史书《春秋》之意,暗喻岁月青葱绵长。拾级而上,是一方红黑相间、描金纹的木质硬影壁,影壁上有屋檐形装饰。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宅前都有这样一个影壁,起到装饰和阻隔作用,防止外面的人看到家人的起居生活。绕过影壁,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格局规整、安全封闭、色彩鲜艳的小院出现在眼前,正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

院子四面见方,布局左右对称。院中花木葱茏,生机盎然。院中植有4棵树,两棵苹果树,两颗柿子树,寓意事事平安。树木遮住了四合院上的大部分天空,即使盛夏时节,院中也清爽宜人,阴凉点点。翠绿的草木与红色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一派富贵祥和氛围。站在院中环顾,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体会到了中国式的诗境。院落虽小,但便于梅兰芳与孙辈们亲近,尽享天伦之乐。有一次,孙子们在院里踢球,一脚把球踢进厨房饭锅里,梅兰芳只觉有趣,并不责怪。

影壁后方放有汉白玉雕刻的如意形鱼缸和一排四根花柱。这组石雕非常精致,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往往很快吸引了观者目光而成为庭院的焦点。鱼缸整体呈如意型,比例合理,造型优美,通刻繁复生动的如意花纹和“寿”字花纹,流动着盎然古意。鱼缸四角雕着憨态可掬的小石狮子,姿态呼之欲出,似乎马上能跃起与人嬉戏。4根花柱刻有栩栩如生的草龙纹样,刻法工严流畅,让人叫绝。曾有专家鉴定过,通过如意造型、草龙纹样和精致绝伦的雕刻工艺看,这是皇家用品。馆内工作人员亦告知,相传这是从圆明园流出的物件。鱼缸是老北京四合院的的标配,但对梅先生而言,还有观游鱼而练眼神的特殊意义。

内院与外院连接的月洞门

书房内景

客厅内景

起居室挂画《同光十三绝》(左三为梅兰芳祖父梅巧玲扮相)

屋宇留陈香

迎面四间正房是梅兰芳夫妇生前的卧室、会客厅、起居室和书房。最东边是梅兰芳夫妇的卧室,室内放有太师椅、木质转椅、穿衣柜等家具,两张单人床并排摆放。梅兰芳公务繁忙,经常很晚回家,演出后也习惯晚睡,为不打扰夫人休息分了两张床。卧室西侧是起居室,内有红木桌凳、小柜子、几台等家具,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靠窗放置的一架紫檀木龙形支架玻璃宫灯,纹理精美,造型古雅,可惜为复制品,原品在文革中被破坏了。室内还有老式电风扇、难得一见的电子管收音机等,这些在当时属于非常先进的用品,都保存着梅先生生前使用的原貌。

正房中间是客厅。整个客厅以红木家具为主,布局合理,古雅大方,并有中西兼容的风格。比如,靠西墙是一组棕色的牛皮沙发,屋顶上悬挂着西式百合吊灯。门口右手边靠窗位置摆放的螺钿镶嵌紫檀穿衣镜最引人注目,从上至下都镶嵌着晶莹雅致的螺钿花片,是八仙过海、岁寒四友等图案。可以想见,这面大镜子放在光线敞亮的地方,是为了方便梅兰芳对镜练功、指导儿女和弟子练功。多少往事明镜中。这面明镜必然见证过那个时代一流的艺术家、社会各界名士来访的盛景。据说,当时这间客厅非常热闹,盛况不亚于当年大无量胡同的豪宅沙龙。田汉、欧阳予倩、周信芳、袁雪芬、红线女、丁果仙等新时代的同事、同行,都是这间客厅的座上宾。用梅家厨师的话说,饭桌很少有空暇的时候。

屋子中间是一张精美的六角雕花紫檀木桌和四只红木坐墩,虽然历经岁月弥久,但紫檀桌婷婷如荷,尽显风范,据说这组家具本是故宫中皇家用品,流入民间后被梅兰芳购得。桌上掐腰景泰蓝花瓶中供着一束开得甚是烂漫的梅花,给屋中平添了一丝浪漫气息。靠西面墙的牛皮沙发前横着一张明代长茶几,上有精致的竹刻山水图。1926年,这张茶几摆在无量大人胡同会客厅,瑞典王储(即后来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来访,这位专业的东方艺术鉴赏家,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茶几说:“这样珍贵的艺术品在上面直接放茶盏太容易损伤了”。梅兰芳遂依王储的建议,定做了一块玻璃板罩在上面。如今,主人和客人虽都已经远走,但玻璃板还静静保护着茶几,见证着两位跨越种族和地域的艺术家的真挚友谊。沙发上挂着《四郎探母》和《群英会》的图画。屋子西南角摆放着梅兰芳的半身铜制雕像,显然以梅兰芳青年时代形象为模板。

起居室

客厅虽说是按原样布置,但实际只得原来轮廓,那些能表现主人艺术气息和独特品位的装饰品和配件已经在文革浩劫中风流云散。比如,作为“四旧”物品,那张曾被瑞典王储称赞过的茶几在“文革”时被人涂上了黑漆。上世纪80年代,一位擅长修复文物的老师傅将黑漆小心地抹去,山水图才得以重现人间。原本悬挂在客厅的画,有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双鸽图》、“扬州八怪之一”金冬心题写的梅华诗屋匾、齐白石和陈半丁合画的祝梅兰芳六十大寿的条幅、徐悲鸿为梅兰芳画的肖像《天女散花图》等珍贵艺术品。“文革”爆发后,梅兰芳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红卫兵冲进梅宅,把挂在墙上的字画及梅兰芳与家人、朋友、外宾的合影,连同紫檀木、黄花梨木的条案、琴桌、椅凳等珍贵家具扫荡一空,至今下落不明。多年之后,唯有《天女散花图》幸运地被人在仓库角落里发现并归还。

客厅西侧是寂静的小书房,这是整座院子里唯一只属于梅兰芳的房间。透过窗口望去,书房与客厅相通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缀玉轩”。这诗意的名字是为梅兰芳创作剧本的李释戡所拟,意思是采取众家之长,融为一体。缀玉轩本不是书房的名字,而是常在书房聚会的“梅党”团体雅号。梅兰芳搬进这所宅子时,梅党早已不复存在,大多数成员逝世,齐如山去台湾,银行家冯耿光留在上海“靠边站”,缀玉轩仍在,可谓故交零落。梅先生仍以此为名,既是怀念老友之意,也表达不断进取之意。据说,后来,常常在此聚会的,是梅兰芳的弟子和梅剧团成员。

梅兰芳与其子女合影

客厅全景

两厢有洞天

东厢房原是餐厅和梅兰芳女儿梅葆玥的卧室,现开辟为梅兰芳的国画作品陈列室。里面除了梅兰芳书画真迹,还有齐白石、陈半丁、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等画坛师友赠画的复制品。梅兰芳酷爱绘画,当时绘画名家被他拜了个遍,加之勤奋好学,在绘画方面取得了一定造诣。抗战时困在上海不登台,他经济困顿,心情苦闷,就靠画画养活家人、排遣苦闷。细观看其绘画作品,山水、人物、花鸟都有,可见其艺术修养和领悟力非同一般。

西厢房原是长子梅葆琛一家的住房, 现在开辟为梅兰芳道具服装陈列室,展示梅先生生前演出的部分戏服。说到京剧,有两个是不能不说的,一个是男角行当里的脸谱,一个是女旦的行头。戏剧是音乐、文学、美术的集合体,头面、首饰、水袖、袖带、钗裙等配件缺一不可。梅先生追求完美,对戏服非常讲究。所展出的服饰中,既有仙女贵妃高贵靓丽的服饰,也有村姑农妇朴实无华的衣着,每一件都代表着一个人物角色,每一件都讲述一个戏剧故事,特别是梅先生穿戴起来,更让人感到倍添光彩,给人美轮美奂的艺术享受。

东厢房

梅兰芳抵达日本东京羽田机场(1956年)

格局曾几变

在梅兰芳入住时,该四合院宅院建筑有大门、正房(北房)、东西厢房、南座房(5间)以及与主建筑并列的西房(坐西朝东,由南向北共11间)和后罩房,西厢房、后罩房均为梅兰芳入住后增建,这些建筑建成后,使该四合院的格局更加完整,面积分配更趋合理,从而成为北京少有的带跨院的经典宫第式宅院。

该院落占地进深(南北)38.3米,东西宽30.6米,比一般较宽的二进院落(进深30米,宽22米)都宽绰。从该四合院所建的大门——金柱大门(四合院大门的等级依次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来看,这座宅院一开始就是要规划建造中等以上规模的四合院。后来,这个院子只建了大门、南房、垂花门、北房和东西厢房,不过,据梅兰芳的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记载,南房在梅兰芳入住前未知何故又拆了还未重建。

梅兰芳是1950年上半年正式入住该四合院的。1951年,他的家属、子女、佣人也从上海迁回住进了该院,这样,原来觉得比较宽敞的院子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考虑到回北京后,为了方便演出,梅剧团有些人员也需要和他住在一起,为此梅兰芳决定按照四合院的规制,重建南房(5间)、增建西房和后罩房。其时,正好他四子梅葆琛从上海震旦大学建筑系毕业分配到北京设计院工作,梅兰芳就让他主持这件事情。

梅兰芳所建的南厢房、西厢房和后罩房,成为该院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梅兰芳故居独具特色的建筑。特别是后罩房(南北宽4.2米、东西长16米),由于受住宅基地面积限制,他和儿子研究后,将后罩房设计和正房相连,共4间,东面为梅兰芳夫妇的洗漱间(卫生间),中间2间为家庭棋牌室,西厕间为岳母卧室,从正房北墙东西两侧各开一扇门,东侧的门与梅兰芳夫妇卧室相通。为了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梅兰芳父子专门在后罩房顶部设计了高出屋顶1米多的玻璃墙。这样的设计,不仅实用美观,而且和正房以及周边建筑非常协调,成为辨别梅宅非常重要的标志。

梅兰芳《天女散花》舞台照

梅兰芳与檀香山总督合影

梅兰芳与卓别林合影

梅兰芳在北京东城区大无量胡同住宅接待瑞典王储

张大千为梅兰芳刻兽钮田黄方章

电影《梅兰芳》剧照

梅兰芳与齐白石合影

梅兰芳与夫人王明华在赴日轮船上留影

梅兰芳在伦敦与美国黑人歌唱家罗伯逊等人合影

梅兰芳在德国与驻德公使刘崇杰夫妇合影

梅兰芳创排的第一出红楼戏——《黛玉葬花》

梅兰芳与玛丽·璧克馥合影

梅兰芳与卓别林合影

猜你喜欢
四合院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熊佛西对梅兰芳的纯艺术批评与梅兰芳的隔空回应
细微见知著,守正出新章——评《梅兰芳·当年梅郎》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保卫四合院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四合院下的宝藏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四合院里的义务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