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探讨

2014-07-18 12:06:49刘艳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6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螺杆菌幽门

刘艳霞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探讨

刘艳霞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 并抽取同期到本院作健康体检的48例人员作为对照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阳性率77.1%, 阴性率22.9%;对照组阳性率25%, 阴性率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4%,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对照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2.5%,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4.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具备浸润关系密切,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值得关注及预防。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局部浸润;相关性

据相关资料显示, 胃癌位于肿瘤死因第2位, 同时位于常见肿瘤的第4位, 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近几年的临床研究中, 幽门螺旋杆菌成为I类致癌物之一,是淋巴瘤样组织的重要致病因子, 目前, 相关研究认为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 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明确。为了可更好治疗胃癌, 提高其预后质量, 本文主要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 患者经胃镜、病理学检查,并相应的结合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 确诊为胃癌;男27例,女21例;年龄37~64岁, 平均年龄(42±5)岁;并抽取同期到本院作健康体检的48例人员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对比。

1.2检测仪器 纤维仪器、电子胃镜及光学显微镜等。

1.3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 采用快速尿素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于两组患者采取钳夹钳取患者胃黏膜组织, 使用HP102型试剂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治疗组也需进行病理学检查。

1.4诊断标准[1]阳性:幽门螺杆菌计数>20;阴性:幽门螺杆菌<20, 或不存幽门螺杆菌。

1.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血管内皮生(VEGF)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关系[2]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比例>10%;阴性表达:阳性细胞比例≤10%。

1.6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对比 治疗组阳性37例,占77.1%;阴性11例, 占22.9%;对照组阳性12例, 占25%;阴性36例, 占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MMP-2和VEGF蛋白检测对比 治疗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4%,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对照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2.5%,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4.6%;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MMP-2和VEGF蛋白检测阳性率对比[n(%)]

3 讨论

胃癌病因复发多样, 多与地域、饮食生活因素, 基因或遗传因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我国胃癌高发区, 其中有超过6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由于幽门螺杆菌会使硝酸盐转换成亚硝酸盐或者亚硝胺, 造成癌变;或者人们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再加上环境因素会加快胃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 导致畸变致癌[3]。在此次研究中, 主要是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 主要是以48例胃癌患者作为治疗组, 48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 治疗组阳性率77.1%, 阴性率22.9%;对照组阳性率25%, 阴性率75%;组间对比(P<0.05)。可见胃癌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明显高于健康人员。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会由于体内幽门螺旋杆菌损伤胃肠道黏膜, 加快了胃肠细胞更新速度, 提高了损伤DNA的机率。并且胃肠发生炎症后会产生自由基和超氧化物, 并不断增加, 损伤了细胞过氧化, 在长时间作用下会形成细胞肿瘤。据相关资料表明, 慢性胃炎患者没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时,经检查发现, 胃黏膜上皮细胞未出现增殖现象;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 胃黏膜上皮细胞不断增殖, 并加速更新。并且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 会导致患者发生相应的炎症免疫反应, 形成细胞因子, 并与相关细胞相互作用下, 会出现细胞增生, 导致细胞损伤。

相关资料显示, MMP-2蛋白会降解基底膜和间质性结缔组织, 会提供相应的通道促进胃癌转移。VEFG蛋白可增加血管通透性, 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胃癌转移, 并会促进胃癌浸润。并且MMP-2蛋白表达会相应的促进VEFG蛋白表达。可见, 当MMP-2蛋白及VEFG蛋白出现多度表达时会诱发胃癌转移, 并促进胃癌浸润, 是促进胃癌局部浸润主要危险因素[4]。在本次研究中, 治疗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4%,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对照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2.5%, 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4.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及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人员, 与上述观点一致。因此, 当患者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及VEGF蛋白阳性过分表达时, 会加快胃癌的转移和浸润速度。

综上所述, 当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不断提高时, 就有可能促进胃癌的发展, 形成胃癌局部浸润的机率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掌握幽门螺杆旋菌与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 可在初期阶段阻断胃癌转移, 以此提高患者根治机率,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1] 戚红霞.胃癌组织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环氧化酶-2的关系.重庆医学, 2013,42(26):3087.

[2] 吕静.APE-1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19):3313.

[3] 吴文朝.幽门螺杆菌OipA与胃癌组织中p53、ras蛋白表达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 2012,28(13):2156.

[4] 刘爱群.胃癌组织中FAF1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重庆医学, 2011,40(22):2213.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幽门螺杆菌阳性必须根除治疗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2
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OipA6间接ELISA法的建立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