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打压植骨法在胫骨平台骨缺损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2014-07-18 11:32:16王汝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
关键词:植骨自体胫骨

王汝鑫

自体打压植骨法在胫骨平台骨缺损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王汝鑫

目的 探讨自体打压植骨法在胫骨平台骨缺损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48 例胫骨平台骨缺损患者 , 在行膝关节置换术中采取自体打压植骨方法进行修复 , 对手术前后患者的主动屈伸度与 KSS 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 以评价自体打压植骨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前 , 48 例患者的主动屈伸度及 KSS 评分均较低 ;手术后 6 个月 , 患者的主动屈伸度及 KSS 评分均有显著上升 , 且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自体打压植骨法在胫骨平台骨缺损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显著 , 有利于术后关节部分功能改善和恢复 ,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自体打压植骨 ;胫骨平台骨缺损 ;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平台骨缺损是在膝关节置换术过程中因胫骨平台被磨损导致 , 对于一些患有畸形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在手术中对胫骨截骨后会形成周围型骨缺损[1]。骨缺损的形成会影响手术后胫骨平台的恢复和假体的长期稳定 , 膝关节置换术往往更容易造成胫骨平台骨缺损 ,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已经有了很多方法 , 但是很多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自体打压植骨法是采用颗粒骨打压植骨的方式将手术中截骨时获得的松质骨重新利用来修复骨缺损 , 这种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无免疫反应、利于术后骨吸收等优点[2]。本研究对 48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胫骨平台骨缺损患者采用自体打压植骨的方式修复 , 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4 年 1 月 ~2013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的 48 例胫骨平台骨缺损患者 , 其中男 21 例 ,女 27 例 , 年龄 29~77 岁 , 平均年龄 (48.5±6.4)岁。经 X 线检查所有患者均存在因为胫骨平台骨缺损而引起的膝外翻或膝内翻 , 外翻 21~34°, 平均 (29.7±2.4)°, 内翻 22~36°, 平均 (32.8±2.3)°。膝关节手术评分 (KSS)38~53 分 , 平均评分(44.5±4.3)分。

1. 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胫骨平台截骨 , 依据无缺损侧的平台高度保持截骨线和胫骨力线垂直截骨。用磨钻打磨截骨后的残留骨损伤与硬化带 , 注意保护平台边缘骨壁的完好 , 使其形成包容性的凹陷形骨缺损。在显露的松质骨面上方 , 使用细钻打孔至深部的近端松质骨。在胫骨与股骨侧截下端的骨块上得到松质骨粒置于骨缺损当中 , 采取分层打压方式植骨 , 并以松质骨片来覆盖缺损处的截骨面 , 使其同胫骨截骨面在同一平面上 , 夯实平面。最后 , 使用常规骨水泥使假体固定于缺损植骨处 , 多余的骨质使用咬骨钳来修整 ,使其与假体边缘匹配。术后置常规引流管 , 2~3 d 拔管。随后逐渐进行功能训练[3], 主要包括被动屈伸与主动的股四头肌负重锻炼等 , 注意训练应该逐渐加强。

1. 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 6 个月 , 观察患者的主动屈伸度与 KSS 评分 , 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前 , 48 例患者的主动屈伸度及 KSS 评分均较低 ;手术后 6 个月 , 患者的主动屈伸度及 KSS 评分均有显著上升 , 且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患者的主动屈伸度及 KSS 评分比较

表1 术前术后患者的主动屈伸度及 KSS 评分比较

注 :与术前比较 ,aP<0.01

时间 例数 主动屈伸 ( ° ) K S S 评分 (分 )术前 4 8 1 5 . 7 ± 3 . 4 4 5 . 3 ± 6 . 2术后 4 8 7 6 . 2 ± 8 . 7a 7 4 . 1 ± 8 . 5at 4 4 . 8 7 3 8 1 8 . 9 6 5 3 P< 0 . 0 1 < 0 . 0 1

3 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广泛应用于由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功能障碍 , 膝关节置换术首先要刮除胫骨上的粗糙部分 , 这会造成胫骨平台骨缺损。临床上对膝关节置换术造成的胫骨平台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已经有很多的方法 , 例如加大胫骨截骨量 , 使假体可以避开骨缺损位置 , 并以骨水泥填充部分骨缺损部位 , 也可以通过异体骨植骨和定制假体的方法来减少胫骨平台的骨缺损[4]。这些方法对于某些患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骨水泥填充常常由于胫骨缺损面积和骨质缺损深度问题无法定形 , 造成自体骨质和骨水泥脱离 , 当胫骨平台缺损面积过大时加大截骨量无法进行有效的修复 ,不利于骨量的保存 , 而异体骨植骨存在骨组织来源较少、免疫排斥、并发症较多等缺点[5]。

自体打压植骨法可以尽量保存胫骨平台的骨量 , 并且自体骨也不存在免疫排斥、传播疾病和愈合不良的情况。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自体骨质打压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 , 充分利用了截骨 , 并且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 是比较理想的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方法[6]。本研究通过对 48 例膝关节置换患者采用自体打压植骨法进行修复 ,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手术后 6 个月 , 患者的主动屈伸度及 KSS 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显著上升 , 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综上所述 , 自体打压植骨法在胫骨平台骨缺损膝关节置换术中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 有利于术后关节部分功能改善和恢复 ,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蔡谮 , 王岩 , 王继芳 , 等 .自体打压植骨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 .中华医学杂志 , 2008, 88(41):2907-3000.

[2]马喜洪 , 马建军 , 邵芳 , 等 .自体打压植骨法在胫骨平台骨缺损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临床骨科杂志 , 2013, 16(1):18-20.

[3]戴雪梅 , 陈巧玲 , 王小俊 .自体或同种异体腓骨联合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病人的护理 .护理杂志 , 2010, 24(12):3140-3142.

[4]吕厚山 , 王东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 .中华骨科杂志 , 2003, 23(8):466-469.

[5]何剑锋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自体骨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 .中国医药导报 , 2013, 10(25):31-33.

[6]马涛 , 宋伟 , 张育民 , 等 .自体骨植骨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11, 10(15):1172-1173.

2014-05-19]

455000 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植骨自体胫骨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3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