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2014-07-18 11:32:17杨丽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6期
关键词:新式术式妇产科

杨丽中

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杨丽中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 90 例剖宫产后再次行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根据其前次剖宫产术式分为 A 组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 , 40 例 )、B 组 (新式剖宫产术式 , 25 例 )、C 组 (子宫下段剖宫产 , 25 例 ), 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腔粘连、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 A 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均明显短于 B 组、C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 组腹腔粘连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 例 (7.5%)、2 例 (5%)明显短于B 组 4 例 (16%)、5 例 (20%)、C 组 7 例 (28%)、10 例 (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 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 B 组、C 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相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式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有助于提高再次妇产科手术成功率 , 减少手术时间、腹腔粘连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剖宫产术式 ;再次妇产科手术

剖宫产术式为产科重要的生产手段 , 术中需要开腹 , 因此术后可引起近期、远期并发症 , 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康复。近年来随着剖宫产人数的不断增加 , 术后再次手术患者明显增加 , 剖宫产对再次妇科手术影响最大为盆腹腔粘连 , 再次手术难度及风险明显增加[1]。为对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 ,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 90 例剖宫产后再次行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 2011 年 12 月 ~2014 年 12 月收治的 90 例剖宫产后再次行妇产科手术患者 , 年龄 23~50 岁 , 平均年龄 (36.52±4.17)岁 , 所有患者均有剖宫产史。A 组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 , 40 例 )再次手术类型 :卵巢肿瘤手术 14例 , 子宫肌瘤手术 10 例 , 异位妊娠手术 8 例 , 二次剖宫产 8例 ;B 组 (新式剖宫产术式 , 25 例 )再次手术类型 :卵巢肿瘤手术 6 例 , 子宫肌瘤手术 7 例 , 异位妊娠手术 7 例 , 二次剖宫产 5 例 ;C 组 (子宫下段剖宫产 , 25 例 ), 再次手术类型 :卵巢肿瘤手术 7 例 , 子宫肌瘤手术 7 例 , 异位妊娠手术 6 例 ,二次剖宫产 5 例 , 三组患者年龄、再次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三组患者麻醉方法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 仰卧体位 , A 组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 , 撕开皮下脂肪后剪开筋膜 ,将腹直肌钝性分离 , 之后纵形剪开膀胱、子宫及腹膜 , 并反折腹膜 , 子宫操作与常规操作相同 ;B 组采用新式剖宫产切口;C组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进行。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腔粘连、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与B、C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分析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分析

注 :与 B 组、C 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 m i n ) 术后排气时间 ( h ) 术中出血量 ( m l ) A 组 4 0 5 0 . 3 2 ± 1 7 . 9 4a 2 1 . 9 4 ± 5 . 6 5a 2 9 6 . 5 2 ± 2 2 . 1 5aB 组 2 5 5 8 . 2 6 ± 1 9 . 8 5 2 3 . 1 7 ± 4 . 3 4 3 0 7 . 1 5 ± 3 4 . 3 6 C 组 2 5 6 3 . 1 7 ± 2 2 . 0 9 2 5 . 5 7 ± 5 . 3 6 3 1 8 . 2 5 ± 3 0 . 2 5

2. 2 A 组术中盆腹腔粘连、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 例(7.5%)、2 例 (5%), B 组术中盆腹腔粘连、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4 例 (16%)、5 例 (20%), C 组术中盆腹腔粘连、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7 例 (28%)、10 例 (40%), A 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C 组 (P<0.05);B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C 组 (P<0.05)。

3 讨论

在剖宫产手术操作中 , 可导致纤维组织沉积、腹膜损伤等 , 进而导致盆腹腔粘连等症状 , 同时外源性异物、腹膜炎症及机械损伤等均可导致腹膜表面严重损伤[2]。间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等为腹膜的构成部分 , 当腹膜损伤后 , 主要可通过三种来源实现间皮细胞再生:切口边缘间皮细胞的再生、腹膜下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及血管周围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的转化 , 因此损伤后腹膜表面可出现上皮化 , 进而形成新的腹膜。然而腹膜愈合速度较慢 , 同时对缺血、挤压等较为敏感 , 因此极易出现炎症反应[3];而在手术剥离、撕拉时 , 亦会导致机械损伤及组织缺血等 , 而一旦术中沉积增加及局部纤维蛋白降解能力下降 , 可导致粘连反应等 , 导致手术风险及操作难度的增加[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 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于再次妇产科手术的操作有着重要影响 , A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C 组 , A 组患者腹腔粘连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等发生率明显小于 B 组、C 组 (P<0.05)。传统剖宫产切口多为纵形切口 ,需要将腹壁各层逐层切开 , 之后缝合 , 同时术后产生的机械牵拉等可导致较为严重的刺激 , 而术后缺血坏死症状、异物反应等均会导致腹腔粘连的发生。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较短 , 同时疼痛较轻 , 术后患者可快速恢复 , 然而在操作中 , 钝性分离导致的机械伤、参差不齐的撕拉切口等可对腹膜切口游离造成影响 , 并导致盆腹腔粘连的发生。而改良后的新式切口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 , 同时不会对筋膜下血管造成损伤 ,血管神经良好保留 , 机械损伤明显减少 , 在缝合中亦不会引起缺血坏死等 , 因此能够明显降低盆腔粘连的发生。

综上所述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够有效避免盆腹腔粘连的发生 , 缩短手术时间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可作为有效的剖宫产术式推广使用。

[1]王科娜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江苏医药 , 2013, 39(10):1186.

[2]苏卫贤 .不同剖宫产术式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 2013, 28(5):887.

[3]王秋媛 . 116 例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妊娠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 2011, 26(32):5098.

[4]郭丽俊 . 3 种剖宫产术式再次手术腹腔粘连情况比较与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 2011, 26(9):1417.

2014-04-14]

462500 河南省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新式术式妇产科
新式汽车
小主人报(2022年12期)2022-08-23 06:10:34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甘露/新式婚爱珠宝《爱will》放大你身上的幸福光芒
中国宝玉石(2018年5期)2018-11-12 09:23:04
Cartoons
Special Focus(2018年8期)2018-08-31 05:57:58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18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新式可伸缩性布朗式架的改良及应用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10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