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虹 季必发
(1.杭州行政学院 经济学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0024;2.杭州市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6)
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杭州实证
葛彩虹1季必发2
(1.杭州行政学院 经济学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0024;2.杭州市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6)
通过对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产生、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互动关系与合作模式的分析,同时在对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合作关系及其互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互动、实现地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服务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现代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其增速远超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1/3。*王子先:《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报告(2007)》,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133页。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许多制造型企业通过大规模进入或兼并生产性服务业整合原有的业务,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经从制造业转变为服务业,经济活动也由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杭州重点加快发展生产服务型、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已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生产性服务跨国公司,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大企业骨干作用明显、吸纳就业能力增强,但在集聚发展程度、总体竞争力、区域平衡发展、小型企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当前,产业转移的大趋势正从生产外包转向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杭州市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工业兴市的重要内容,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生产性物流服务业是由生产性服务的概念延伸而来,是指物流服务系统中面向生产制造的部分,侧重于为生产者提供的物流服务。生产性物流服务与制造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生产性物流服务是制造产业链完整存在、流畅运转、实现国际分工和转移的基础条件,因此它也是最具有生产性服务特性的行业之一。现代制造业国际分工已经从产业或行业之间分工转向产业或行业不同生产阶段的分工,生产性物流服务重点将由不同行业产品的流通贸易转向同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衔接,由连接、协调流通的直接生产转向对科技竞争和高端技术研发的服务,转向对国际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服务。
生产性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使整体物流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其规模化的发展使服务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这样现代制造业生产性物流服务的外部化比例就会提高,从而促进现代制造业升级与发展;现代制造业生产发展又使专业化的生产性物流服务外包数量和种类增加、服务要求提高,促使生产性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增加并且升级,从而推动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不断向前发展。它们之间是一种循环促进的发展关系,其发展关系如图1所示。
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间展开的各项物流合作,在选择模式时需要兼顾两者的利弊,既要站在制造业的角度,又要站在生产性物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选择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合作模式,真正达到深化互动发展、扩大互动合作的效果。影响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类型、经营范围、服务能力、关注点、核心竞争力以及物流需求等。依据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关联因素的互补性,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一次性合作模式、短期合同合作模式、基于实物运作的合作模式、基于管理活动的合作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合作模式。*郭淑娟、董千里:《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10年第13期,第13-16页。
图1 生产物流服务与制造业的循环促进发展关系
为了进一步掌握杭州市生产性物流企业与现代制造企业的互动关系,笔者对杭州200家现代制造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又选择了50家大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了访谈。根据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对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生产性物流发生情况、物流能力需求以及与生产性物流业合作原因、合作模式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针对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特点,笔者对相关企业访谈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调查共分为四个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生产性物流业务合作情况,企业与生产性物流公司互动程度,对二者物流合作的影响因素。在调研期间,采用问卷发放和代表性企业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访谈代表性企业25家,共收回问卷177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2.5%。
通过对比现代制造企业与合作物流企业的观点和做法,从而更加清楚地观察双方在理念、实践上的差异,帮助双方发现互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一阶段现代制造企业反馈的调查结果基础上,主要针对与制造企业互动机制相关的问题,从中选择了部分与制造企业合作时间较长、以生产性物流服务为主的大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补充访谈。选择的物流企业共计50家,最后愿意接受访谈的为42家。样本企业的基本资料见表1至表3。
表1 现代制造业样本企业行业类别统计
表2 现代制造业样本企业近三年年均销售额
表3 接受访谈的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基本情况
(二)现代制造企业生产性物流情况
对企业生产性物流发生的衡量目前还不完全统一,通常是用物流量(货运周转量)和物流费用来测度整个生产性物流的规模,因无法测算整个杭州地区所有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性物流规模,故主要从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出发,了解企业不同供应链阶段生产性物流量和物流费用发生的相对指标,从而了解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主要合作的供应链阶段及其相对的比例。将供应链分为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阶段、产品生产阶段和产品销售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生产性物流量及物流费用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4和表5分别是对受访企业在供应链不同阶段发生的生产性物流量和物流费用的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样本企业对原材料采购阶段和销售阶段的生产性物流业务相对重视,而近一半的企业对生产阶段的物流业务没有进行专门的管理,显示出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在内部生产物流业务管理方面还不够规范。
表4 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不同供应链阶段的物流量发生情况
表5 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不同供应链阶段的物流费用发生情况
无论是对生产性物流量发生情况还是对物流费用发生情况的统计,均显示出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业生产性物流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销售阶段,这个阶段的物流业务规模大、业务成熟、外包合作稳定,是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合作的主要领域。原材料采购阶段在物流量和物流费用上均值都不到0.5水平,相对销售阶段明显偏低,主要是因为该阶段很多现代制造企业采取的是供应商管理库存与物流的模式(VMI),很多受访企业没有把这部分物流业务纳入自己的业务范围。与上述两个阶段相比,生产阶段物流费用和物流量均明显偏低,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制造企业对于内部物流的管理不够系统(大部分是由自己的仓管部门完成,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其专业化程度高、内部物流技术系统与操作流程标准化程度低,与外部物流企业合作难度比较大。有部分制造企业在访谈中表示,希望有更专业的生产性物流服务商进行生产阶段的物流优化和设计,这说明相对于供应链的其他两个阶段,二者在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内部生产物流方面进一步展开合作的空间还很大。
(三)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物流业合作原因
对于生产性物流业务的合作,主要是由制造企业的外生需求产生的,因此,对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合作原因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制造企业合作动机,同时根据制造业的分析结果,对生产性物流企业进行了针对性补充调研,对二者在实践和观点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对于二者合作原因具体指标的选择上,在参考相关的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了代表性企业的访谈结果,最终确定了制造企业进行物流合作普遍关注的七大指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内部物流管理能力、改善整个供应链质量、专注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灵活性、提升客户满意度和降低风险,每个影响因素采用Liket五点法进行衡量。二者合作原因的描述性统计如表6所示。
表6 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合作原因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6显示的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发现,七大指标均是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业的合作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专注核心竞争力、改善供应链质量、降低风险成为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寻求物流合作的首要因素;对于降低成本,制造企业的考虑比较分散,虽然都认为这是与物流企业合作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其总体均值比较低,说明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正处于价值链提升的阶段,已逐步摆脱了基于成本控制的发展态势;提升内部物流管理能力的均值也相对不高,结果较分散,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杭州地区生产性物流服务主要集中在供应链两端的原材料供应和出厂销售阶段,还没能大范围地进入到更加专业化的内部生产环节。
图2将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直观的对比,进一步的因子分析可以将二者合作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两类:(1)通过更加专业化的互动合作,制造企业可以节省生产性物流方面的投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2)通过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设计,降低了生产性物流精益化安排的复杂性及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降低了风险,从而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灵活性和质量。另外,对于如何通过二者的专业化合作提升内部物流管理能力等方面,是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进一步开展合作的主要领域。
图2 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合作影响因素
对于二者合作的影响因素,笔者还对与上述制造企业发生合作关系的物流企业作了补充调研,主要从物流企业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对于合作影响因素的看法与现代制造业的差异,将二者对各因素的得分均值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他们实践上的差距。其对比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对合作原因的观点对比
对于两类企业在合作影响因素上所持观点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生产性物流企业普遍认为在合作过程中,成本(基于价格的因素)与客户满意度两个因素是比较重要的,且统计数据显示这两个方面的观点也比较集中,而对于如何提高企业灵活性、改善供应链质量与专注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明显低于现代制造企业,这是因为生产性物流企业更看重的是给制造企业带来直接利益,而对于制造业对整体竞争能力和供应链效率提升等战略性需求体会不深刻。杭州地区物流企业需要从现代制造业的角度出发,对于如何通过物流服务提升制造企业供应链质量和企业灵活性进行再思考,将二者的认识差距逐步统一。
(四)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物流业合作模式
对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合作模式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合作方式、近三年制造企业合作的物流公司数量以及物流业务合作的管理部门。
在对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合作过程中具体采取何种合作方式的调研中,根据对二者合作机制相关研究文献的参考,结合相关专家以及部分物流专业人员的意见,主要分为五种合作模式:(1)制造企业和多个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但主要是一次性合作,即一次性合作模式;(2)制造企业和物流公司就某些业务采取短期合同合作方式,即短期合同合作模式;(3)制造企业根据物流公司的特点,将不同的物流业务分配给不同专长的物流公司,也就是按物流功能选择相应的物流公司进行中长期的合作,即基于实务运作的合作模式;(4)制造企业将主要生产性物流业务托管给某个第三方物流企业全权运作,即长期整体外包合作的基于管理活动的合作模式;(5)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者共同投资专用性物流资产,公司与物流企业共同设计供应链,共同降低供应链成本,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物流战略合作模式。
根据调研分析,有60%的现代制造企业将不同的物流业务分配给对应的物流公司,即根据物流功能进行中长期合作,这说明大部分现代制造企业还是认为选择与具体物流功能优势相一致的物流企业更能发挥专业物流公司的优势。进行整体业务外包的企业约24%,主要是松下电器、东芝电器和九阳集团等规模较大的电器生产企业,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厂家产品数量众多、销售区域分散、物流网络复杂等,同时公司对于将非核心业务整体外包以更好地聚焦核心竞争力具有较高的认识。基于战略联盟合作的企业有4%,主要是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浙江鸿程等高端智能控制设备制造企业,由于其设备的特殊性和物流需求的专业化,专门有为之配套服务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可以说这种服务是供应链层次上的一体化合作模式。另外,采用一次性合作和短期合同合作的企业分别占8%和4%,主要分布在相对传统的设备制造企业。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的合作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合作模式
在对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合作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近三年来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合作的具体数量作进一步分析。调查显示,近三年来仅与1家物流企业进行合作的制造企业共计11家,占8.8%,这些企业主要是基于整体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合作的大型制造企业,与其合作模式的选择基本吻合;与2家~5家物流企业合作的制造企业有94家,占74.4%,这些制造企业的主要合作方式是基于功能的中长期合作,其中少部分制造企业是基于功能的合作与整体的业务外包两种合作方式共存;与6家~10家物流企业合作的制造企业占12%,与10家以上物流企业合作的占4.8%,两项合计16.8%,这些企业普遍的合作方式是一次性合作和短期合同合作。
对二者物流业务合作的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可以从企业内部进一步了解其对物流业务的重视程度、业务沟通协调与合作的层次。对于生产性物流业务管理部门的分析显示,大量的物流业务由具体业务经理和部门经理决定,两项合计占72%,这与大部分制造企业合作模式相一致(基于物流功能的中长期合作模式),具体的物流功能需求主要由业务经理和部门经理根据不同部门的功能与要求提出;另外,大约20%的决策权由公司高层掌握,这个主要集中在采用整体第三方物流业务外包和采取战略联盟合作的大型企业,统计显示主要集中在松下、东芝和中策橡胶等大型企业,一旦确定了外包物流企业,很少再有变动,体现了两者互动合作的深度和稳定性,其业务模式主要是制造企业将内部与物流相关的服务内容全部委托给物流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少部分制造企业还与物流企业共同组建专用物流资产;另有8%的制造企业由后勤部门进行生产物流的管理,主要是一些零散物流业务比较多的日用品制造企业。其分布情况如表9所示。
表9 制造企业生产性物流业务管理部门分布
(五)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物流能力需求
对地区现代制造企业物流能力需求的分析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功能角度进行的分析;第二个层次是基于供应链角度的具体物流业务的分析。对这两个层次的生产性物流能力需求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杭州地区当前现代制造业的主要物流能力需求分布情况以及在供应链不同阶段具体物流业务的分布情况。
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对制造企业的访谈,项目组从功能角度将现代制造企业的物流能力分为三类:(1)常规性物流能力,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装卸和搬运等基本的物流服务能力;(2)增值物流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贴标签、产品跟踪、流通加工、电子支付和分类结算等物流增值服务能力;(3)综合性的物流服务能力,主要包括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服务的持续改进、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一体化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综合物流能力。
对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基于功能层次的物流能力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59%的企业物流能力集中在基本的运输、仓储、配送和装卸搬运等常规性物流能力方面,19%的物流能力分布在具有增值服务的物流能力方面,22%的物流能力需求为综合性物流能力。对这些功能层次的物流能力分析表明,杭州现代制造企业的物流能力需求首要的还是要解决基本的物流需求,但是在对成本控制、服务改进和总体方案设计等较高层次的物流能力需求方面较传统产业的需求已经明显提高。更进一步的分析可发现,对综合性的物流能力和具有增值服务物流能力需求的企业主要是以浙大中控、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和浙江新远方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高端现代制造企业,他们的物流能力需求体现了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对物流能力需求的发展趋势。
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对不同物流业务形态在现代制造企业不同供应链阶段的具体分布情况,提出了按供应链不同阶段进行分析的十种具体业务形态,其结果如表10所示。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性物流业务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其业务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原材料供应与采购阶段,运输服务、仓储服务、配送服务和货运管理等生产性物流需求比较集中;在产品生产阶段,运输服务、仓储服务和货运管理等生产性物流需求比较集中;在产品销售阶段,其生产性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仓储服务、统一配送服务、货运管理服务和物流信息管理等方面。在原材料采购阶段对物流信息管理和相关物流增值服务等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比例;在生产阶段除了运输管理外其他生产性物流需求比例都不到30%,这又说明现代制造企业对于生产内部的专业化物流仍然倾向于由自身来完成;在产品销售阶段,现代制造企业在逆向物流和增值服务等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意愿。
表10 不同供应链阶段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与
为促进杭州地区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互动、专业化配套与对接,实现地区生产性物流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加快制造业内部生产性物流标准化应用
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杭州地区很多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企业在采用标准化计量和设备以及参与标准化应用等方面已经逐步展开,部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现代制造业与大型物流企业已经开展先行先试工作。但制造业内部生产性物流标准化工作明显滞后,现代制造企业内部生产性物流外包比例偏低,其标准化应用滞后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可以将内部生产性物流标准化作为物流标准化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实施局部突破。具体由相关机构建立标准化信息平台,设立专项资金,完善机制,鼓励现代制造企业进行内部生产性物流标准化评估,支持其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确保统一的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送标准等物流产业标准在内部生产物流中的推广应用。对于现阶段确实无法标准化的,可以先摆脱具体物流载体和计量方法的束缚,从物流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入手,先进行“大致标准”的开发与应用,达到先局部突破再谋求整体发展的目的。相关部门也要统一协调、解决物流企业之间衔接不畅、标准之间不配套等问题,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二)建立物流信息平台
杭州地区还没有专门的区域性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大型的3PL虽然有自己的物流网站,但局限于自身的物流业务,现代制造企业寻求生产性物流合作企业成本较高、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阻碍了二者生产性物流业务的专业化对接(这一点在访谈过程中多次被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企业提及)。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为了消除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顾虑,需要建立专业评级机制与企业准入机制,多个行业信息平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证实,专业化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只有保证它的唯一性、权威性以及公信力,才能保证资源的快速整合和真正的有效运作,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参与建设和监管,可以和电子政务系统有机结合,行业主管部门也可以依托平台在市场管理、市场服务领域实现职能创新和手段延伸。
(三)加快培育第四方物流市场
面向现代制造企业服务的生产性物流专业化程度高,物流增值环节多,能力需求和组合复杂,供应链参与程度高,需要具有综合物流方案解决能力和多物流能力整合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应该依托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大力培育第四方物流市场和第四方物流企业。鉴于第四方物流市场的特殊性,应该以政府引导为主,坚持政府引导、分布推进、企业运作、注重实效的分步骤原则。可以先选择杭州地区比较成熟的大型3PL或者已经确定的生产性物流研究牵头单位进行试点培育,对于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物流承接配套的相关投资和基础建设,参照国税发〔2005〕208号文件《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执行,或者配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扶持政策,有资金需求的,择优推荐给有关银行提供政策性贷款支持。
(四)推进物流功能整合和服务基地改造
目前,杭州地区主要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根据产业定位,现代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前两个开发区,其对专业化的生产性物流的需求比较集中,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的物流基地为基础,将与生产性物流紧密相关的运输、仓储、配送、保税、货代、报关、结算、物流系统和特种物流等各类物流功能主体和3PL进行集聚和整合,立足园区现有基础,进行生产性物流基地功能改造和提升。由于消费性物流主要以快递运输和货物送达为主,物流环节比较简单,可以考虑将消费性物流企业和生产性物流企业分离,部分两项业务兼具的物流企业可以进行适当的业务分离,将专业性更强的生产性物流部门设立于统一的现代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基地,在达到物流功能整合与物流要素集聚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提供专业化程度更高、更具灵活性和规模优势的生产性物流服务基地。
(五)提升物流专业化培训,培养专业人才
鉴于现代制造企业与生产性物流企业普遍认为教育培训和专业化人才是影响现代物流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和提升物流专业化培训市场。在杭州现代制造企业集聚的国家级开发区内都有高教园区,可以充分聚合开发区与大学的知识与产业优势,构建企业、高校、政府“三位一体”专业化教育培训机构,具体可以依托高等职业学院,与知名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远、传化等)共同建立物流培训机构,以面向生产性服务的高技能物流培训为突破口,由高职院校进行理论指导,由开发区物流企业提供实训岗位,培训机构与企业高效互动,以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现提升物流专业化教育培训水平、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六)鼓励二者信息系统对接,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和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是深化互动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供应链整合的必要条件。调研发现,杭州地区现代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已经较高,几乎都拥有自己的信息网络和ERP系统,但是能与物流企业系统有效对接的较少,能与合作物流企业进行物流系统集成的只占23%。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和鼓励现代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在采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数据接口和业务流程,支持现代制造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企业发展面向客户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与系统的有效对接,加快二者物流系统的集成。
杭州是长三角地区比较发达的现代制造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远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且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环境容量的提升作用巨大。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必须重点发展与现阶段现代制造业性质、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活力,提升服务性环节在整个价值链生产过程的价值,满足现代制造业对其的需求,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提高现代制造业附加值,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促进产业升级。总之,不断增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共生发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物流规划、专业化基础设施配套、教育培训及专业人才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是促进杭州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提升和产业链价值增加的必然选择;是杭州重点加快发展生产服务型、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实现现代制造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实现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到2015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杭州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第21-23页。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陈汉轮)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Services andModern Manufactur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Hangzhou
GE Caihong1& JI Bifa2
(1.TeachingandResearchDepartmentofEconomics,HangzhouAdministrativeCollege,Hangzhou,Zhejiang, 310024,China;2.InstituteforPublicPolicyofHangzhouC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6,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tion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services, and the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services and modern manufacturing.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artnership and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moder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production logistics service industries in Hangzhou, it proposes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romo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services and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achieving the specializat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 of region’s production logistics services.
service economy; producer services; logistics service industry;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2013-05-30;
2013-10-17
葛彩虹,女,浙江宁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产业体系与结构调整。
10.3969/j.issn.1671-2714.2014.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