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汉字危机”

2014-07-18 08:22吴晓静
科学中国人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汉语汉字

吴晓静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300204)

引言:

汉字的改革及存亡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国人敏锐的神经。最近,由央视推出的暑期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南卫视主打的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英雄》在众多的综艺类节目中脱颖而出。这类节目的“走红”再一次引起了不少网友和各界人士对汉字存亡问题的大讨论:手写汉字离我们越来越远真的意味着汉字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计算机时代到来时就曾有人预言汉字难以进入计算机系统,拼音将逐渐取代汉字,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系统”的发明让这种说法不攻自破了,时间也做出了最好的证明。但是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成人组无论是对常用字还是生僻字的正确书写率都极低。这无疑是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恶果”,“无纸化办公”、“智能拼音输入法”都对手写汉字构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提笔忘字、写字难看、常用字不会写的“汉字危机”不会导致汉字的消亡。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一、文字有其独有的“威望”

首先文字具有声音符号所不具备的特有“威望”。正如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的一样:“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在于表现前者。…书写的词常跟它所表现的口说的词紧密地混在一起,结果篡夺了主要的作用;人们终于把声音符号的代表看得和这符号本身一样重要或比它更加重要。”①那么,文字为什么具有如此的“威望”呢?

根据索绪尔的观点,一方面,语言作为一个系统,那么某种语言的所有使用者就必须遵守该系统的法规,比如字典、语法或正字法,它们就时时刻刻在规范着某种语言的使用者,而这些法规本身恰恰就是成文的规定。因此,文字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汉语的使用也同样如此。现如今,全球有大约十几亿人在使用汉语,从古到今出版发行的汉语字典、词典层出不穷,国家和教育部门也十分注重对汉语和汉字的规范化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确定了汉字作为中国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由此可见汉字的地位不是随便可以动摇的。除此之外,中国正在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过渡,各项法律制度将逐步完善起来,各行各业已经或终将建立维护本行业正常秩序的规章制度,而这些法律法规最终都必须落实在汉字上,否则就失去了其威慑力,我们也将无法可依、无规章制度可循,社会秩序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一点上来看,只要中国没有走向灭亡,中国的社会没有倒退发展,那么汉字的生命力就会一直延续下去,绝不会轻易被淹没在历史的漩涡中。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文字表现为视觉形象,这要比听觉形象更容易为人所掌握,而且更持久、更稳固。因此文字作为语言的表现者,其一旦产生就会随着语言的使用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只要语言还被人们所使用,那么它的文字就不会轻易灭亡。对于汉语和汉字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使用时间最长的唯一的表意文字,汉字已经走过了五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历经朝代的变迁、更迭,却一直保持着它顽强的生命力。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大力推广汉语的同时,中国的不断强大带来了“汉语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汉语,他们想通过学习汉语来了解中国的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那么只要汉语还被人们所使用,汉字就不会轻易消亡,而随时代改变的只是汉字传播和传承方式而已。

二、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与传授的成果,有声语言的可怜的历时效应和共时效应都无法完成这一人类的伟大任务。所以,只有文字才是文化的基础和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和载体。《辞海》就将文字解释为:“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对人类文明的促进起很大作用。”汉字对中国文化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主要的基础”。③历经五千多年的积淀,中华民族拥有着最独特、最灿烂的文明,经历了无数次的历史变迁,汉字使中华文明在传承过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从未间断,其中汉字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在中国文化中,除了诗词歌赋意外,书法、对联、灯谜、酒令等等都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形式,而这些文化的传承是与汉字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了汉字,中华文明也将黯然失色。瑞典著名汉字学家也曾指出:“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就是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基础之时”。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汉字对于中国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何等重要的作用。此外,汉字“…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打开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金钥匙,它是掌握和运用这种文化的唯一不可或缺的工具”。④的确,文字是获取和传递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对中国历史的记载,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汉字来实现。更重要的是,在中华文明传承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反映古代军事、文学、哲学、道德、数学还是天文成就的书籍,还是反映近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现状的相关资料,主要都是通过汉字记载的。那么要想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与文明,那么汉字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媒介都不能取代的。

三、从历史的角度看汉字的生命力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数最多的表意文字,它所承载的中华文明曾在世界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四大文明古国所使用文字中唯一存活下来的。相反,其它三个文明古国的文明及文字早已随着外来侵略者和外来文明的入侵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外族入侵史。宋朝末期,蒙古族入侵中原建立了元朝并成为主要的统治者;明末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统治了中国将近三百年的时间,但是这两次外族入侵没有动摇汉文化和汉字的地位。不仅如此,满族入关之后被汉文化所折服,并逐步汉化,从几代皇帝的书法造诣上就可以看出满人对汉字的崇拜程度。而到了清朝末期,中华民族严重落后于西方,为了效仿西方的先进制度,就曾有许多进步人士提议舍弃汉字而使用拼音文字。但中华文明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已经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了。最终,该提议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类社会步入计算机时代,汉字在输入计算机、检索和编程方面遇到了巨大的瓶颈,这给汉字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人对汉字产生质疑,“计算机将成为汉字的坟墓”、“汉字将被拼音文字所淘汰”、“汉字无法进入计算机”等说法屡见不鲜,一时间,汉字成为众矢之的。但很快,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发明再一次向世人证明汉字的生命力是坚不可摧的。

如今,随着计算机、手机的不断普及,各种聊天软件、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代替了手写书信,学生撰写论文、作家创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轻松解决,“无纸化办公”更是司空见惯。大部分现代人换上了“电脑失写症”,对手写汉字越来越陌生。汉字再次面临危机,但我们大可不必为汉字的命运担忧。汉字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不用手写,并不代表汉字就会消失。在信息化时代,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反而丰富了汉字传播的途径,单一的手写汉字传播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潮流。事实已经证明,汉字从其诞生开始就一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但这些决不能成为我们握着鼠标就忘了笔杆、忽视汉字结构和书写方法的理由。

结语:

自仓颉造字起,汉字就与中华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传统文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以浩瀚广博不断抒写着不朽的华夏传奇,以隽逸灵秀展示着不屈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载体,汉字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它也必将以其健壮的骨骼继续屹立不倒。事实证明,汉字的生命力一直都存在。手写汉字的危机不会带来汉字的失传,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应该从写好每一个汉字开始,这需要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横平竖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保护好汉字和中国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①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47页.

②毕可生.汉字的社会学研究[J],汉字文化,1993(02).

③毕可生.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汉字社会学[J],兰州大学学报,1996(02).

④毕可生.汉字的社会学研究[J],汉字文化,1993(02).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汉语汉字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值守中华文明——解码文化传承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