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效
吟诗作画养生之法
吟诗作画历来被视为养生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这些爱好会影响到人的生理活动,比如写字作画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头部端正,两肩平齐,胸张背直,两脚平放,这样才能提全身之力,做到意念集中,宠辱皆忘,心正气和,而灵活自如地运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和力,自然地通融全身气血,调和机能,平衡情绪,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全身肌肉保持舒适状态。
苏轼数十年的贬谪生涯,其苦闷心情能得以排解,与其常习字作画不无关系。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福与祸始终伴随着他。既经顺境,复历逆境,得意时是誉满京师的进士,失意时经历了著名的“乌台诗案”,成为狱中死囚;随着朝廷的更迭,他处于新党与旧党之间斗争的夹缝中,几经得失、荣辱,饱经忧患。虽然苏轼任地方官时有所作为,但却远远没能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抱负。晚年的他,更是境况凄凉,令人悲叹。
虽然命运多舛,但苏轼的精神不垮,始终表现出一种随缘任运的心态,心境恬淡,无论处境多么险恶,他仍然“超然自得,不改其度”。这缘于他生长在一个具有浓厚佛教信仰气氛的家庭,一生对佛教都很热衷。
在心性修养上,佛与禅的影响在他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并与他固有的儒家思想水乳交融,互相作用,使他总在超越“世俗之外”的高度上“以时自娱”,享受物我相忘、无待于外的人生至乐,把苦事和乐事看的很开。在他看来,乐既不足慕,苦亦不足畏,身历其中,苦乐一样平常,艰难困苦终将过去,功名利禄又何尝不是过眼烟云?所以,环境的改变没有使他迷失自我,荣华富贵中他没有随波逐流,依旧过着恬淡简朴的生活。因为他深知,功名利禄,声乐酒色,都是外在的东西,只能带给人暂时的满足,过后仍是无边的空虚,是“贪”的欲望在作祟。只有去除贪念,才能过上快乐圆满的幸福生活。
无事以当贵
正是基于对人生本质清醒的认识,苏轼才形成了独特的养生内涵。他曾给讨教养生保健密方的朋友张鹗写过四句话:“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无事以当贵是说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遥,随遇而安,无事以求,比大贵能使人终其天年。早寝以当富是指要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尤其是早睡早起,健康的生活习惯比获得任何财富都更加富有。安步以当车是指人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车马,提倡多运动才可以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晚食以当肉是指人应该控制食欲,等饿了再吃,这样才能如同吃上美味佳肴一样。苏东坡的这四句话,实际上可归纳为“情志、睡眠、运动、饮食”的养生要方。
苏轼崇尚简单易行的养生之道,比如每晚入睡前,他都要在床上舒展四肢,使其完全放松,如果身体哪处感到有些倦痛,则略微按摩一会儿,然后轻轻合上双眼,呼吸渐渐均匀平缓,心也跟着静下来,此时如果身上再有某处发痒、不适,也不应随意动弹,务必以定力克制自己,这样坚持一顿饭的工夫,“则四肢百赅,无不和通……睡思既至,虽寐不昏”。
尽享梳头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梳头和沐浴是苏轼的两大爱好,也是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但是,他到了晚年被贬谪海南时,那里既无浴室,也无澡盆之类,洗澡很不方便,于是,只好采用道家的方法,每晚睡觉前双手揩摩全身,称为“干浴”。在《次韵子由浴罢》一诗中,他还幽默地以老鸡倦马自比,抒写干浴的乐趣:老鸡卧粪土,振羽双瞑目。倦马展风沙,奋鬣一喷玉。垢净各殊性,快惬聊自沃。
说到晨起梳头百遍的习惯,苏轼到晚年才终于实现了。苏东坡二十多岁开始做官,早晨起来匆匆忙忙地梳理几下,乱丝还没有梳整齐呢,就带上官帽去“上班”了,哪有闲暇之心享受梳头的乐趣呢?所以,苏轼虽然深解梳头养生的益处,但青壮年时无法做到。到了晚年,他才有时间实践梳头的养生之理,感受梳头的愉快心情,这些都体现在他写的《旦起理发》一诗中:安眠海自运,浩浩朝黄宫。日出露未晞,郁郁濛霜松。老栉从我久,齿疏含清风。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意思是说,晨起的时候,当太阳升起,露水还未全干,无忧无虑地起床,在晨风清凉里洗脸梳头,有着说不尽的清爽与舒畅。
南北朝著名医家陶弘景就在其《真诰》一书中说“发当数栉,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可见古人早就明晓梳头养生之理了。由于古代人蓄发,所以梳头要比今人麻烦很多,需要把头发缠起,用头巾裹好,用簪子把头发与帽子固定在一起。但是,晚年的苏轼还是对梳头乐此不疲。
家和万事兴
苏轼是一位生活在现实之中,有血有肉、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他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吉祥与和美。妻子贤惠勤俭,安贫乐道;孩子个个勤奋好学,聪明懂事。他的家庭正是中国古话“家和万事兴”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人们欣羡他多才多艺的学识,更景仰他笑对人间盛衰的超然旷达。因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的故事总是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他的经历永远给人们心灵的启迪。
链接: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和苏轼一起并称“三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