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月飞
摘要:笔者就如何真正利用好思品教材作了自己的分析,认为不仅要用教材,而且要活用,只有把教材同生活相联系,才能做到活、真、实、广。
关键词:思品教材;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68-2
思想品德教材是例子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学生来说,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概念一般比较难懂,作为教师如果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思想品德事实”,并采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画龙点睛地教学,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思品教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生活体验,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用“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丰富和发展思品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每一位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思想品德课,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思想品德知识,其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思想品德现象、思想品德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质性的、刚性的认识、思考乃至习惯,这些思想品德知识虽然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是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学习思想品德的必要基础和宝贵资源。课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思品生活实际,并回忆和思考自己的亲身生活体验,就能增强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目的性,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譬如:在九年级学生学习《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请同学们对以下所列心态和表现进行简短地评价,并谈谈自己面对竞争时的态度和做法。
1.“你们争吧,我先歇一会儿。”
2.“下次再落你40分我就跳楼。”
3.“我就比你强。”
4.“我已经尽力了,为何还是这样?老天,我算完了。”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观点分成小组七嘴八舌地进行讨论。通过分析、争论、交流,学生知道了在校园生活里,竞争无处不在,人人须正确面对竞争,这样教学既丰富了学生对“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的正确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身边处处有思品学习素材,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中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激起他们爱思品课、学思品课、用思想品德主动培育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自觉地运用所学思品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积极意识与实践能力。
思想品德教材是资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思想品德生活经验,摄取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开发生活、热爱生活。实施生活化思品教学的首要理念就是:思想品德即生活,生活即思想品德。这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重要理论内核,也是目前“生本教学”双主体教学思想所积极倡导的。
譬如,在讲到“挫折也是财富”这一框时,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生命之树常青的张海迪、“乒乓皇后”邓亚萍等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迹,感悟“在逆境中崛起”的人生哲理。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是将思品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生活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边生活边学习,学以致用,倡导理论联系实际,让有实用价值的思品知识成为学生生活的宝贵财富,突破实践与思维的禁区,全方位多角度地去体验和感悟思想品德生活,去习得思想品德知识与技能,指导其快乐优质地生活,为其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品德教材是媒介教材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介,但不是金科玉律。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思品教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思想品德课,从思想品德课走向社会。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着基础知识、基本观点,遵循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思想品德现象与现状,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思想品德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科学,自觉地遵守学校纪律与社会规范。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对周围同学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探讨与解决;对他们感兴趣的思想品德小调查进行进一步研究、交流、实践、总结;对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的学生进行重点表彰。
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更要转变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自觉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笔者的做法是:
运用思想品德教材教思品教材中包含丰富的活力教学内容,笔者注意充分挖掘,运用教材开展活力教育。譬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框时,无论是资源节约型社会还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都蕴藏着社会生活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真理,它们既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点燃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力的有效素材。教学中笔者运用教材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理分析全球变暖、酸雨、天灾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均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违背自然规律所造成,从而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活化思想品德教材好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我们一
定要以全新的理念改革教学,创造性地处理与利用教材,使其能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恢复和彰显思想品德课知识的社会性、生活性、情境性和实用性。
譬如,在教学《践行民族精神》这一框时,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活动:(1)交流:你了解或参观过哪些引领我们认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列举它们,并谈谈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什么优良传统美德。(2)探究:联系与分析抗震救灾的有关材料,谈谈对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解。(3)实践:说说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学生现实生活的具体要求;为班级弘扬民族精神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使教材趋于情境化、问题化、生活化和个性化,从而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世界、健康成长的需要相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与能力相沟通,也就是使思想品德知识恢复到人的生命生活质性层面的鲜活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生存息息相关,进而渗透生命教育,有效点燃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活力。
延展思想品德教材实近段时间丹阳市房地产市场炙手可热,于是在学习“合理消费”这一节时,笔者就针对生活中的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讨论:①本市最近推出的某最火爆楼盘,房地产开发商大肆渲染的卖点有哪些?②请前期入住的学生谈谈自家是怎样作出选择的?交流中大多数学生除了就题论题进行热烈讨论之外,还结合现场情况在其中找出两条耐人寻味的告示:一是该小区为减少高层光污染而不允许装太阳能热水器,大部分同学(批判意识不强)表示认同,但也有不少同学说这样做是减少了光污染,但造成了资源浪费,与创建节约性社会不协调,况且大量使用燃气热水器,也会造成新的污染。二是发现通往本小区的公交车并没有房地产开发商原先承诺的那么多,例举了有几路离小区要步行至少两三站路的公交站,这足以说明住宅区应有方便居民出行(上班、消费)的区位,但这一小区并没有做到,导致生活质量不高、出行不便。俗话说得好:“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实践和调查,大大延展了思想品德课教材,使之自然而然地回归到生活,由此,学生的认知便不再机械,思维异常活跃,活力跃然升华。
由此可见,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学生的需要,也是思想品德课活力课堂的使然: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思想品德课“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