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宇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中蕴含丰富、生动、具体的德育题材,在化学实验中不断地渗透德育,会使化学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达到智育和德育双赢的效果,在文中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22-1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优良传统的热爱之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例如演示碳酸盐性质实验时,可以利用科学家的爱国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侯德榜博士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科学家的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的意愿。
二、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实验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就能够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微粒性质实验中,要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还有溶解实验与结晶实验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通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中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性质不同;由于硫酸浓度不同导致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只要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实验过程中,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规律指导学生自己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创新精神教育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史诗,若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应是创新型的;而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学生按照书本规定好的步骤去做就行了,学生不需动什么脑筋,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改革,并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教育。例如,利用“假黄金冒充真黄金”的报道、“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等事件,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剖析。要求科研小组的成员寻找样品、了解样品来源并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经过科研小组集体论证后,对所取样品进行检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等都得到了锻炼。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创新,不仅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求知与创新的意识。化学教师要密切注意和广泛收集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坚毅品质教育
初三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其心理,有足够的热情,但缺乏耐心。学生做实验普遍存在好奇、随意的心理,做实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动了手,粗枝大叶,丢三落四,遇到困难轻言放弃。如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失火,把衣服都烧着了;如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因盐酸加得太多导致产生气体太多,酸液冲到手上;又如粗盐提纯实验步骤多点,有些学生看到就害怕,信心不足,结果操作时发生错误。
克服和纠正实验中的不良心理,培养学生的坚强毅力可用以下方法:用榜样激励法。如:居里夫人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实验,终于发现镭和钋并获诺贝尔化学奖。用名人名言鼓励法。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等。用表扬激励法。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当老师的应多多表扬学生,在实验中哪怕是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应该加以表扬,还要多加训练,熟能生巧法。
五、勤俭节约教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奢侈浪费、讲气派、互相攀比心理在学生中日趋严重,节约认为是小气,不体面。这种不正常的心态也常常会带到实验中来,结合实验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是实验中注意节约药品,如实验中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至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再者,要注意废品的回收和利用,在实验室的显眼处,摆上个废品回收容器,并贴上显目的标签,并讲明回收后的废品还有其他用处,使学生明白,废物并不废,还有其利用价值,从而自觉地将废品回收。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挖掘化学实验中的有利因素,寓德育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于细微处见精神,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