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分析

2014-07-17 01:03刘秋颖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的色彩

刘秋颖

美的事物蕴藏于生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和理解,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的素养,要接受相应的教育和熏陶,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才能逐步得到和提高。美术课是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美术教师正是这一活动的引导者和主导者。

美育引导者潜移默化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学生审美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主要通过学校美育来实现,美术课是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师参与了重要角色。审美的水平与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鉴别美几方面内容。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充分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艺术修养,树立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一、美术教师是促进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引导者

马克思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课堂活动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多用讨论式,给学生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很高。例如,在欣赏课《格尔尼卡》教学中,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绍,毕加索及立体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毕加索的大幅作品,上课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虽然这种讨论非常不成熟,但是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1)立体派产生和主要活动的时间;(2)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3)产生地点;(4)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以及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在重点介绍毕加索的作品的同时,我进行了拓展,例举了我国当代油画家李自建的作品“人性与爱”系列《南京大屠杀》,将之进行类比,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作品除了装饰屋宇的功用之外,还能发挥那些作用?极具冲击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都强烈地体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情感。教师经过提问、解答,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二、审美教育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内容和途径

1.形式美感的培养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对色彩的感知能力,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

2.审美情趣的培养

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摹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

3.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力和感受力,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去。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绘画技能的培养仍然是教学的重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绘画技巧的讲解,应当通过布置一定的绘画任务,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的美术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快就能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纸上可视的绘画作品。

4.审美理想的培养

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5.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新编美术教材中,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求。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的色彩
美术课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神奇的色彩(上)
趣味美术课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