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涛
校园文化体育精神素质教育一、培养体育精神,重树健康新理念
1.体育精神的内涵与作用
(1)意志品质的培养与人格的完善。要实现强身健体、报效祖国的理想,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活动中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的思想品质,是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2)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追求。体育活动必须遵循身体发展的规律,以科学锻炼的方法为指导,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愉悦身心,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主动性,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健康新观念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体现
(1)健康新观念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学习锻炼的第二课堂。目前,每周两三节的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这就需要课外体育活动来补充。通过开放式、活跃式、主动参与式的锻炼,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组合,不断丰富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文化修养。
(2)加强对体育环境、体育安全等知识的宣传。体育安全是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不可忽视的工作环节。我们一方面结合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结合教材的性质特点组织一些自救、急救方面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救护能力,并结合室内课、黑板报进行一些知识的讲解、宣传,或者举办专题的讲座,提高认识。
二、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1.内容要迎合学生的趣向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可参与性,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如男生对球类、武术等一些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比较感兴趣,我们可多安排一些,满足学生要求;女生相对来讲,由于生理心理的因素,对形体训练、啦啦操、舞蹈、羽毛球等项目感兴趣,我们要尽可能地在场地布置、教师的配备上满足她们。这样,学生就有选择余地,使自己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2.多搞专题性活动
除了各种运动会,有趣的体育比赛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组织观摩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吸引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三、学生应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人
1.充分发挥团组织与学生会的作用
为了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落实,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需求,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如各种球类俱乐部、健身俱乐部、艺术体操队等,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人。
2.广泛开辟体育宣传阵地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运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站、电视等宣传媒体,宣传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体育比赛中公平竞争、公开竞争、求真求实、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感化教育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