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艳红
新课程实施,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是能否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求教师在激励与评价中一定要讲究方法和艺术,做到注重运用语言的激励性,注重把握评价的全体性,注重突出个体的差异性,以达到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之目的,使其收到良好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艺术探究学习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探究合作自主学习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就是要以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在探究合作自主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常用的一种方式,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是能否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注重运用语言的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它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奋发向上,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评价基础上,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突出激励性评价,使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成为提高学生兴趣的助推剂。如“你提的问题很有特色,但是这与问题的解题思路稍有出入,能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你答题时总是面带微笑,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的,如果你再仔细想一想,会把问题回答得更好。”这样的“评语”既激励了学生,使他能进一步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鼓励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课堂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我校四(1)班有个学生叫刘圳浩,我发现每次上课都很积极、主动、善用手势、眼神和同学交流,也很有激情,但有时由于思考欠周详,回答问题时总不全面且语言表达不流畅。有一次的小组交流中,他代表小组回答问题,这个毛病尤为突出,小组没有拿到完整的分数,很沮丧。我见此情景,立刻说:“圳浩同学回答问题很有激情,时时给大家带来欢乐,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笑声,同时也让我深刻理解了一个词——‘手舞足蹈的含义,太感谢他了。”话说完我看到刘圳浩脸上流露出了笑意,又说:“如果圳浩回答问题前思考的再全面一点,回答问题再流利一点,大家是不是更佩服他呀?”学生纷纷回应,刘圳浩的脸色缓了过来,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课下我又和他进行了深谈,指出了其缺点,并商量了解决的措施,随后的课堂上,他上课更认真,回答问题更积极,说话也流利了许多。
二、注重把握评价的全体性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贯要求,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然而,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存在着个性及学力差异,真正能将这一看似“家常”的要求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却未必容易。在课程改革实践当中,一种很有效的策略就是“化大班为‘小班”。这里的“小班”,指的是大班内的学习小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将大看小,把大化小,把大班化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教学面向全体的目的。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定的策略引导,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出现少数反应灵敏,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主动,而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消极被动的局面,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如反馈、汇报和展示要在小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和汇报的是小组的意见,展示的是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绝不能顾此失彼,忽略了全体学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评价自己的学习感受,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各自的学习感悟,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情感发展。所以,在课堂上,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的集体荣誉观念,评价的对象就要面对小组全体。在我的政治课堂上,我采用的方法是:对小组实行捆绑式评价,每节课我对小组的评价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是自学环节,小组之间比的是自学的专注度、自学的速度和效率;第二,是合作环节,小组之间比的是讨论的有序、有效性,回答问题准确、条理性;第三,是小组的学习效果展示,小组之间比的是记忆的准确性、听课的效率如何。每一环节除了运用适当的激励性语言评价之外,分数主要成为考核小组的依据。分数如何运用呢?我采用的方法是每节一小结,一月一大结。每节评出优秀小组和待改进组,优秀小组享有点播节目和下节课优先回答问题的权利。待改进组下节课上课之前要为全班表演节目,节目可以是小品、游戏或唱歌。每月评选出三个优胜组和三个提高组,提高组要为优胜组买棒棒糖。由于有评比,每组上课都不甘落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三、注重突出个体的差异性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可以说,关注个人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因此,尽管在课堂上对小组的整体评价,能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有时会出现个别学生不参与课堂活动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个人学习的情绪和小组的集体合作效果,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和学生的沟通,我分两步走,第一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为小组的捆绑式评价是离不开小组每个成员的参与,每节课每小组至少有两名学生回答过问题,才能评为本节课的优秀小组,每月的优秀小组要求在这一月中每人至少回答过两次问题,否则不能参与优秀小组的评比,在每月的总结中,对选出的优秀小组,必须经过全班的民主评议,如果班内对这个小组提出异议,进过复议后确认不符合条件,要取消优秀小组的资格;第二步看作业,每节课的作业我都要全员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书写、完成的质量(包括答题的准确度、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和条理性)等情况,评选出一、二、三、四等,第一等的作业加4分、第二等的作业加3分、第三等的作业加2分、第四等的作业加1分,不交作业者扣3分,由课代表记录,每月一总结,每月根据作业的得分多少,评选出若干优秀作业、若干进步作业、若干待改进作业个人,分别进行精神奖励(给家长发喜报或打电话、发短信表扬)和物质鼓励(待改进作业个人给优秀作业、进步作业个人买棒棒糖),同时还要私下和待改进作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制定目标,订立协约,随时督导。通过这些措施,现在几乎每位学生在我的政治课堂上,没有睡觉、看课外书等违纪行为,大多数学生能主动回答问题、认真听讲,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建立小组有效评价机制是小组保持长期获利的关键,是小组活动的助推剂,是小组活动得以生存发展的源泉。只要我们在小组活动中,不断探究评价的艺术性,使评价到位、具体,就能使学生合作付出,不但能提高小组学生学习的持续力,他们也会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