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亚
通过对近十年的文献检索,从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的概念及标准、中学教师目前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引起人们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充分重视。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产生原因危害一、前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可是教师的心理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曾经报纸上有一篇文章,在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对在场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1.5%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的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也经常有媒体报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言语过激、情绪反常、行为过当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发展为“恶性事件”,对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假期拜读了《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我更深的感受是:教育者拥有年轻健康的心态,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非同小可。很难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让教师心灵充满阳光、拥有年轻健康的心态在当今社会显得非常必要。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呢?到底什么样的心态才是健康的心态呢?
二、教师具有健康心态的标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提出了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热爱生活、悦纳现实,善于交往、悦纳他人,自知自尊、悦纳自己。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
三、教师自我心理保健和调适的方法
1.善待自己,合理调节情绪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人师表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势必会使其心理不堪重负。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尽心了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学生的成绩排名,不要因此而增加自己的烦恼,这是一个平凡教师的最直接的精神压力。
2.勇于改变自我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教学上、科研上的内功,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竞争和挑战。给自己制定一个个人发展规划,并按此目标去努力。
3.对工作、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克服惰性情绪对自己的困扰
美国的希尔博士说:“人生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心态,成也积极,败也积极,顺也积极,逆也积极,始终积极。人生总体上是美好的,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我们努力,眼前的不如意都会逐渐消失的。当自己遇到挫折时,可读一读伟大人物的传记,看一看身边的挫折人物的事例,和他们相比,这点挫折算什么,这样心里也就释然了。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那就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引发不愉快的情绪,导致心理异常。那么,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放弃权威身份,平等、友善、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接纳他人。不把自己的准则强加于他人,要求他人,尊重他人,尊重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自尊和个性,这样才能获得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集思广益,才能与学生、与师友、与他人同舟共济,积极愉快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5.社会应关爱教师,建立有利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应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学校要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追求在和谐中竞争,在竞争中的和谐,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设立丰富充实的物质环境。很难想象在一个沉重压抑的环境中,教师会有舒畅心情的。另外,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师的精神生活,完善教师的人格。学校工会应多组织教师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如打球、爬山、唱歌、书画比赛等。一方面学校千方百计要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如为教师的运动提供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房等;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这些活动、鼓励他们重在参与。这类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心态,完善人格。
最后让我们记住: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参考文献:
[1]谬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危害——目前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2).
[2]李晓丽.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
[3]姚本先,方双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J].教育文汇,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