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教学中的辩证法

2014-07-17 08:03钟定军谢晓华
新课程·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教育

钟定军 谢晓华

摘 要:用辩证法统一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解放与约束、传统教学法与新型教学法,融合独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是非对错的困惑中跳出来。

关键词:教育;教学;辩证;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两种基本属性。马克思说:“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法运动的实质。”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我们不停地困在打“√”还是打“×”的“是非题”里出不来。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这些矛盾,许多困惑就会迎刃而解了。

一、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

人需要挫折,温室里的花草是经不住风雨的,只有经历挫折,才能变得坚强。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就如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一样。如果学校的教育也都是和风细雨,那当他们走出家门、校门时会是什么样呢?现实生活会照顾他们的自尊心吗?与其这样,还不如从小就学会承受挫折,在挫折中变得坚强。此话的确有道理,但故意设置钉子让孩子去碰,既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又会使孩子一天比一天自卑。孩子摔倒了,有必要叫他自己爬起来,却没必要再推他一下。不然,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会使小学生透不过气来。这种紧张的“挫折教育”是否应该大力提倡,有待详加考虑。

“赏识教育”仿佛是“挫折教育”的另一种极端,太过甜蜜轻松。重表扬轻批评显然使一部分学生过于自信,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标准。教师不用强制学生学习,只要夸夸他们的优点,学生就会有兴趣学习,这套理论说起来很容易,但实施起来太空。小学生犯错是家常便饭,如果每次只是轻描淡写说相信他们会改正,那无疑有点不负责任。专家分析称,如今的孩子缺乏“挫折教育”。其实,两种教育好像都有道理,到底哪种教育才是对的呢?这两种教育方式是对立的,但我们不用像政治立场那样鲜明,非得分出对错。这两种教育都有各自的道理,我们应该把这两种极端教育融合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挫折+赏识”。这样矛盾就统一起来了,跳出了这道是非题的困惑。

二、解放与约束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一句话:“教育即解放。”据说西方一些国家实行的是解放的自由式教育,学生可以用任何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课,躺着、站着、坐在椅子上、坐在桌子上、两脚架在桌子上等等。我们也一直倡导要解放我们的孩子,只有解放了我们的孩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不会被磨灭。可这样做,课堂热闹了,但实效没有了;孩子活跃了,但文明礼貌没有了。“解放”过后,孩子又被“不许乱动,不许多嘴”约束了。我们的教育是解放还是约束呢?我们又被这道“是非题”困惑了。

解放与约束双方是对立的,但没有约束也就没有解放,没有解放也就不存在约束。在约束中体现解放,在解放中体现约束,融全成“解放+约束”。这就如下棋,棋盘和规则是约束,棋法的灵活就是思维的解放。我们的课堂,纪律是约束,这些约束是必要的,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思维解放的前提。谁都无法在一个杂乱的环境中体现个体思想、思维上的独到之处,这也就谈不上解放了。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在纪律的约束下,体现思想和思维上的自由解放。

三、传统教学法与新型教学法

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和实施,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又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教师以往的统治地位被“推翻”了,学生“翻身做主”,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这种教育理念上的转变的确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率的保障。新型的教学法是这一转变最显著最重要的体现。于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被视为了至高无上的法典。一堂课,只要有“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就是体现了体理念、新教法,就是好课。如果没有,就被视为老套的、失败的课。难道每一节课、每一个内容都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吗?难道“旧”与“新”就只能是对立不能融合共存吗?

我们又被这道“是非题”困惑了,但依然可以用辩证法的思想跳出这样的困惑。传统的教学法以讲授为主,这确实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生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但也有它的可取之处,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讲授法”运用起来简单,可以把更多的知识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比如,在数学中有些定理是人类长时间总结归纳出来的,就不适合在课堂上自主探究。

其实在教育教学当中,还有很多矛盾给我们带来困惑。如果用辩证法统一起来,融合成我们自己独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是非对错的困惑中跳出来。如果两个矛盾方面能够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教育思想就能提升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境界。

(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源小学 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统一数量再比较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