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趣游戏分层指导初探

2014-07-17 03:54高兴花
新课程·上旬 2014年3期

高兴花

摘 要:原始游戏阶段,让幼儿玩起来;发展游戏阶段,让幼儿玩得好;提高游戏阶段,让幼儿玩得巧。在这样一个游戏环节中,老师巧用幼儿的游戏成果进行了有机的横向联系,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幼儿通过自我努力体验了游戏的乐趣。幼儿在游戏中有挑战、有快乐、有欢笑、有自信、有满足,这是幼儿游戏智慧的体现,也是老师对竹片游戏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分层指导的收获。

关键词:原始游戏;发展游戏;提高游戏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心理学界就肯定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意义,提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体活动,是最适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幼儿能力的提高带动游戏进一步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因此,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按游戏的发展情况进行分层指导,能使幼儿在游戏的每一个阶段得到相应发展并带动游戏发展,进而促进两者之间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下面,就以竹趣游戏的分层指导为例谈几点感受。

一、原始游戏阶段,让幼儿玩起来

原始游戏是指幼儿对新游戏尝试的阶段。此时,老师观察游戏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老师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可以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效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有的放矢地帮助幼儿进入游戏,使游戏顺利开展。

竹趣游戏的主要材料有粗细不一的竹筒、长短不同的竹片、形状各异的竹块,它们虽然是来自于平时生活的材料,但幼儿接触较少。当他们第一次玩竹趣游戏时,兴趣只停留在对材料的新异性上。有的拿着竹片敲敲打打;有的拿着竹棒挥舞一气;有的拿着皱纹纸条在竹筒上绕来绕去,缺乏游戏的目的性。我将这一阶段的游戏情况看在了眼里。这时,我悄悄地在竹筒上简单地粘上眼睛、嘴巴,将竹筒打扮成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头:“小朋友们,看。”作品的展示给孩子们带来了游戏的灵感。有的说我想做一只青蛙;有的说我想做一只小白兔;有的说我想做一辆汽车;有的说我想做一个老爷爷……游戏就这样热闹了起来,这里,老师的参与起到了积极的暗示作用,打开了幼儿怎样玩游戏的思维闸门。

例如,圆圆小朋友选了半片竹块,拿在手里端详了半天,问我:“老师,这有点像青蛙的身体吗?”我马上对他的想法作出了热烈的回应:“对呀,对呀,真像青蛙的身体。”于是,圆圆高兴地在竹块上设计了青蛙的眼睛、腿,一只胖乎乎的青蛙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时,其他小朋友也在画得画、剪得剪、贴得贴,都有了自己游戏的方向和目标。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很快过去了,孩子们仍沉浸在游戏的创想之中。再看展台上已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虽然有些粗糙和稚拙,但充分显示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热情。

原始游戏阶段,老师通过观察幼儿尝试游戏的行为,参与游戏之中,或用语言或用游戏行为或用鼓励与肯定来引导幼儿将游戏玩起来,起到了“点悟”的作用。

二、发展游戏阶段,让幼儿玩得好

发展游戏是幼儿对游戏的继续尝试的阶段。此时,幼儿单独利用竹材料进行装饰性游戏已得心应手,但没有创造新玩法的动向。如何引导幼儿创造游戏新玩法?如何促进游戏继续发展?成为老师进一步指导幼儿游戏的目的。幼儿的游戏经验来自于生活,如果能得以分享,就可以丰富游戏内容,开阔视野,有利于经验进一步积累。这时,老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可将一些零散的、不系统的、浅表的经验进行组合、凝聚,进而引导幼儿创造游戏新玩法,促进游戏进一步发展。

我们讨论的话题有:你见过哪些用竹子做的东西?如何用竹筒、竹片、竹块等组合玩?你有什么新玩法?

例如,涛涛小朋友说:“我看见过用竹子做的蛇。”董露露说:“我看见过用竹子做的风筝。”青青说:“竹椅是用竹子做的。”贝贝说:“妈妈说,竹楼也是用竹子造起来的。”……“那,你们想来拼一拼,摆一摆吗?”小朋友都饶有兴趣地将自己的设想用建构的形式表现起来。而增添材料和创设环境也是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引导。我们根据幼儿需要增添了斗笠、筛子、淘米篓、畚箕等农村特色的竹制品,同时还增添了一些辅助性的装饰材料,有光盘、乒乓球、吸管等,还有许多小竹筒。

当幼儿又一次走进竹区角时,他们的玩法与之前大不相同。例如,飞飞小朋友用大竹筒当头和身体,用小竹筒当手和脚,并进行粘贴和装饰,表现出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敏敏用方方的竹块做螃蟹的身体,用弯弯的竹片一段一段地摆在两侧做螃蟹的脚,经过一番加工后,一只大大的螃蟹活灵活现。铭铭神气地举起创作成品:“老师,看,我做的竹枪。”“哇,好棒哦!”惊奇的感叹使他又羞涩、又高兴。一溜烟跑开了……

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主动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使游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提高游戏阶段,让幼儿玩得巧

老师在游戏中的作用还在于了解了幼儿经验的丰富程度的基础上,适时地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使游戏得以延伸,并更具生命力。而生命力就是游戏的趣味性。幼儿为乐而游戏,唯乐原则是幼儿游戏的真正动因。如何引导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巧用幼儿游戏成果进行有机的横向联系,是提高游戏阶段的指导要点。

例如,当涛涛小朋友拿到斗笠时,他向我提出:这真像狮子的头。根据这一创想,我们首先在兴趣活动中让幼儿多次尝试了狮子的绘画技巧,对狮子的头部特征有了较多感知。其次,引导幼儿大胆地运用辅助物来代替狮子脸部的五官,如,用乒乓球做眼睛,用光盘做耳朵,用吸管做胡子,用蛋糕盘子做嘴巴等。老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其中,有助于幼儿游戏技巧的提升。师生相互合作,第一只有个性的狮头做成了。涛涛和亮亮将狮头举得高高的,边跑边叫:“我们做狮子了哦!我们做狮子了哦!……”

“我们做了狮子可以怎样玩呢?”老师再次引导,超超小朋友想起了舞狮子的玩法。小朋友们顿时兴趣倍增,相继用不同材料装饰了多头狮子,并用布条做了狮皮,用塑料篓子做狮尾,玩起舞狮子的游戏:狮头绕一圈抖两下,蹦蹦跳跳向前跑,俩俩合作非常有趣。

“啥时可以见到这样热闹的场面?”有的说过年时;有的说过节时;有的说新郎新娘结婚时……“我们表演区就有漂亮的新娘,去接新娘怎样?”“好!好!……”于是用竹棒、纸箱等做花轿成为再次游戏的前期准备。为了使游戏的场面更加热闹,我们共同商量要有乐队演奏。游戏材料准备就绪,全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各扮一角色,在表演区,有的把自己打扮成新郎、新娘;有的把自己打扮成舞狮人;有的把自己打扮成乐队演奏者。只听:“接新娘啦!”小朋友们各就各位排好迎亲队伍:领路人敲着大鼓,咚,咚,咚……鼓声震天;狮队神气地舞着狮子滑稽而有趣;帅气的新郎骑着骏马;漂亮的新娘坐着花轿;欢乐的乐队敲敲打打。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小朋友表情各异,显得非常开心。

在这样一个游戏环节中,老师巧用幼儿的游戏成果进行了有机的横向联系,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幼儿通过自我努力体验了游戏的乐趣。幼儿在游戏中有挑战、有快乐、有欢笑、有自信、有满足,这是幼儿游戏智慧的体现,也是老师对竹片游戏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分层指导的收获。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奔牛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