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学妹:真是太讨厌了,连着两年占名额不说,还是最靠前的位置,你让今年的文科榜眼怎么哭、去哪儿哭、哭多久?请接受膜拜。
文科榜眼回复学渣学妹:是啊,人家本该是状元的啊!
过来人:姑娘你可别明年又回来搞哭一个榜眼。这种狗血情节谁经历了谁知道:和阴差阳错的A男神在一起之后还是念念不忘那位本命B,千辛万苦和B在一起之后又觉得还是A好……
我是状元:想起个历史性难题,假如老天开眼给了二选一,高考666分和人民币666万,你会选择哪个?想必大家都是注重内涵、不被世俗所扰的人,肯定都会选666万吧?
我是老板回复我是状元:666分不一定能有666万,但是有666万可以整个666分,你懂的。
我是财迷回复我是状元:必须666万,然后找一堆666分的给我打工。
学霸回复我是状元:呵呵,我曾经有过666分,所以只能选666万了。
我是状元:看来小伙伴们都是有着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的人,遇见你们真是三生有幸。
打酱油者:幸亏高考是全国同步进行,要是分开考,妹子来个全国巡回考试,不知道多少个省的文科榜眼得哭晕在厕所……
我不相信:每次高考成绩出炉后,大量关于各地状元的报道,主要内容就是:“复习从来不熬夜,每天十点就睡了,兴趣爱好特别广,从来努力不学习,考试前还出门玩,平时睡到自然醒,师生关系特别好,打游戏比谁都牛。”我特么真不信……
德律信_:辽宁状元复读仍是状元。褒与贬、赞与弹集于一身,引发诸多思考。刘丁宁有追逐梦想的力量,亦有浅尝辄止的脆弱;有誓不罢休的霸气,也缺乏妥协的韧性和挫折的历练。青春无敌,但岁月有悔,生活是更大的战场。刘丁宁身上,优缺点同样明显:她是一个人,不是神。
肖雅欣(某文科状元):今年高考的成绩是620分,我真的要准备复读了。其实学霸非清华北大不上很正常,姐当年有个学霸同学因为没上北大,二话不说就把扔掉的书都捡回来了。
王阳(某大学学生):刘丁宁弃港大上北大,终究只是难以复制的个体选择。而在这奢侈选择下,她也将承受沉重代价。对刘丁宁的选择,很多人表示很费解。但若细读新闻,不难发现个中因由:首先,港大文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为西方文艺理论,与她本人热爱的古典文学方向相去甚远;其次,其家境承受不起香港的消费水平;再者,港大的学习主要依靠自主,且多为网上进行,她视力不好难以适应。这些,都不是一句“港大很牛”的宏大结论能掩盖的。
严锋(某大学教授):我与刘丁宁有相似经历。同样参加过两次高考。我对于复读的回忆并不愉快:不建议仿效,复读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非常无聊。高考这么残酷的事,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考状元不是错,错的是社会盲目崇拜考试和考试的优胜者。这种崇拜对状元们本人杀伤更大,媒体和周围捧得太高,落到现实环境中就会摔得很疼。人生很长,比考试更重要的东西太多。
我不想说:抛去“高四”的艰难不论,在进入北大后,是否就一定能走上幸福学术路呢?总的来说,不仅对于刘丁宁一人,对所有处在这种选拔机制下的学子来说,都是“北大此去无多路”,况且还“行路难,行路难”。而路的尽头是什么,或许对高考前的学子来说,尽头仅仅是个平面,而平面之后是什么,没人想过早地回答他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