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观摩课中感悟到语文教学的真谛

2014-07-16 15:17:31刘秀珍
考试周刊 2014年29期

刘秀珍

摘 要: 作者去北京观摩了几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课,而且与专家和优秀教师课后进行了互动评课,感觉收获很多。教学语言幽默,感染力强;立足文本,深挖教材;重视学生的朗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作者观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课,从感受和收获中看到了自己与优秀语文教师的差距,并找到了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观摩教学 感受收获 寻找差距 解决困惑 明确方向

很幸运,前些日子,我们去北京观摩了几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课,而且与专家和优秀教师课后进行了互动评课,感觉收获很多。同时,我从感受和收获中看到了自己与优秀语文教师的差距,此次的学习解决了许多教学困惑,并且找到了自己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下面就这次听课活动中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语言幽默,感染力强

语言幽默,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这几位老师共同的特点。我尤其欣赏的是几位老师优秀的课前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素未谋面,相互不了解,陌生的教师来授课,学生心理无疑会有一些抵触情绪,或有些许不适应,但是这一过程使本来陌生的师生关系瞬间变得熟络,为课上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及问题的解答都充满了童真童趣,能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优秀的课,成功与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倾听,是否跟着老师的思路在前进,关键在于学生对这节课是否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这几位老师都非常尊重孩子的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孩子们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发展。

二、立足文本,深挖教材

陈金龙老师说过:无论是怎样的一节语文课,要想享受课堂带来的精彩和师生发展的幸福,不老老实实读懂文本,立足文本,终归是不妥的。因此,“亲近”文本,真正读懂文本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做好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度思考。我感觉这几位教师的备课都非常深入细致,挖掘了教材本源。这告诫我们平时要深入了解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并应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突破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注意随时掌握学生学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依据此进行教学。”我们在课堂上,要做到的就是让“文本”真正走向“学本”,充分考虑学情,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地方。

三、重视学生的朗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几位优秀教师的讲课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每位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几位老师的讲课突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问题。例如,孙世梅老师在讲《不留余地的狼》时,就打破常规的先预习再讲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完全不知文本的情况下,边读边思考边想象。这种新的教学尝试,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建构意义,发展思维,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创造出了一种积极探求的阅读效应。这种方式把文本阅读引向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又如,管建刚老师讲解《理想的风筝》时,让学生概括文中的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其基本架构是:第一,故事两个——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讲故事”、“写板书”发生在课堂上,“放风筝”、“追风筝”发生在课余,这样的精心安排,就是作者的“构思”;第二,故事,一长一短——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故事”长短,是有讲究的,要“构思”好了才能写;第三,故事,内在联系——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四个故事“有内在的联系,都指向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第四,故事,其间的连接——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构思”要注意不同故事间的过渡与照应。管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对文本的把握又多了一重思路,对于以课文为例指导写作的教学方式也生发了一些思考。

四、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在所有语文课堂中,对听说读写基本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在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的能力中,听的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应多加培养。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听课;一部分是听别人说话。学会倾听也是应该提高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听清,听准老师的话,还会听记、听辨,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重构信息的能力。课上,应利用各种机会,要求学生达到以上要求。在听的基础上构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运用语言表达想法,从而锻炼说的能力。

读写能力的结合。在听课过程中,我重点观察了所有老师都非常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体会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都应通过不断朗读实现。朗读指导的过程非常到位,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已经和作者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到了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当感情进一步升华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加进写的训练。同学们有写的欲望,写出来的东西带有真情实感,便达到了语文锻炼的目的。

俗话说:“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本次观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课,我看到了自己与优秀语文教师的差距,并找到了自己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教学语言幽默,感染力强;立足文本,深挖教材;重视学生的朗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并作为教学的立足之本。观摩活动在留给我许多启发和思考的同时,让我感受几位名师多年来脚踏实地不断实践和研究的历程,他们的执著和敬业,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整个观摩活动还告诉我们: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深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感悟教材,这是教学的立足之本。所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得到了很大启迪,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汲取丰富营养。

参考文献

[1]张天宝.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2]张步云.创设语文课堂的参与平台[J].甘肃教育,2009(10).

[3]赵家骏.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