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霞,韩小盛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23)
竞技健美操属于难美项群的项目,“难”体现了竞技健美操的水平和价值,“美”是竞技健美操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竞赛项目,由初期的轰轰烈烈到现在的平平淡淡,竞技健美操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竞技健美操不美,受关注度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改善目前的状况,促进竞技健美操良性发展,成为了健美操专业人士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国际体操联合会对13版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希望通过规则的转变,引导竞技健美操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09版与13版FIG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变化特点的分析比较[1-2],解读出竞技健美操的发展方向,希冀为竞技健美操教练员、运动员以及裁判员在新一周期的科学训练和公正的执裁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从表1可以看出:新版规则对所有项目的比赛场地和比赛时间进行了统一,比赛场地均为10×10m2,比赛时间均为 1'30″±5″,这就要求所有项目的运动员在更短的时间内,在更大的活动空间里干净利落的展示健美操项目的所特有的青春活力美。
表1 竞技健美操比赛时间的变化
这两个新增的集体项目强调艺术,淡化难度,其艺术价值通过漂亮的服饰、流畅的队形变化、新奇的配合造型、整齐划一的成套动作以及多元化的风格展示给大家。如果说竞技健美操是力与美的大型表演,那么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就像小型的艺术作品,能给人留下一些记忆,一段故事或一个印象,给竞技健美操注入了美的内涵,符合大众的审美理解力与需求。由于这两个项目对难度要求不高,再加上运动员取得成绩后与另外五个项目的运动员取得成绩后待遇完全相同,这使得更多的运动员愿意投身于这两个项目的训练与比赛中,对这两个项目的发展也起到了强大推动作用。这两个项目丰富了健美操项目资源的点和面,使得更多的人能来关注比赛、参与比赛,有利于健美操项目对休闲娱乐市场的延伸[3]。
人文需求主要体现的是尊重人、重视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的一面。2013版规则规定:1.在预赛中,集体五人、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操每国每项最多一组;2.在决赛中,任何名次中如果出现得分相等,则并列;3.“十分钟法则”,为了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国际体联规定运动员参加多个项目决赛时,两项比赛间需有十分钟的恢复时间,时间相当与4个比赛套路的时间。这就使得更多的国家,更多的运动员可以进入到比赛的角逐中,并且在健康和安全的保障下能够取得更好的名次。这些规定不仅增加了健美操竞赛国家的多样性及民族自豪感,也有利于健美操运动的生存、推广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突出竞技健美操的艺术性[4],13版规则对艺术评分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与09版规则相比,其结构更加清晰明了,阐述更加详尽具体,如:09版规则是以成套动作为对象,分为二级指标(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0个),先阐述健美操竞赛中组成部分的共有特点,再举例提出一些组成部分的个性特点,整个结构相对混杂,内容不全面也不具体,让竞技健美操教练、队员和普通的健美操爱好者摸不清方向。13版规则以健美操竞赛的五个组成部分为对象,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40个),并一一阐述其应具有的特征,再具体地将这些特征概念化与实例化,并对它们尽可能的进行了量化。通过调整,能够让裁判对艺术得分有更好的把握,客观上提升艺术性在竞技健美操中的地位。
从表2中可以看出,09版规则将成套动作的艺术评分标准分为5个等级,最低等级的艺术分为0.0分;而13版规则中成套动作的艺术评分标准分为6个等级,最低等级的艺术分为5.0分。相比之下,13版规则的评分显得更加具体、细化以及人性化。另外13版规则还增加了对成套动作艺术级别的评判,可以帮助艺术裁判员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更加客观有效地进行裁定,最大限度地保证比赛的公正合理性。
13版规则规定:技巧动作A-1到A-7在一个成套中只能出现2次,而且不能出现技巧连接,在混双、三人或集体五人中同时或连续出现2个不同的技巧动作,将被视为2次;仅在托举中,运动员可以使用“违例动作”,手倒立(超过2秒)除外。技巧动作与违例动作的使用,丰富了竞技健美操的动作素材,有效拓展了健美操成套动作的编排空间,使动作的连接、过渡以及托举的造型、配合显得更加复杂多样和不可预见,从而大大提升了竞技健美操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观赏性。
表2 艺术裁判评分标准对照表
规则的科学与细化是竞技健美操客观评分的基础。通过增减、重整与分组,13版比09版的难度动作规则有了很大变化(表3):(1)更加具体细化:09版规则难度采用了二级指标(组别→类别),难度动作的分布有重复和混杂;比如反切也包含在分切类难度动作里,而13版规则难度采用了三级指标(组别→根命名组→根命名),将各种类型的难度动作做了详细具体的分配和举例,比如13版中劈腿根命名组,具体细化成了纵劈腿、横劈腿、垂直劈腿转体三种根命名的难度动作,相比09版中的纵劈腿类来说就显得详细具体多了。(2)更加多样化:13版规则将肌肉发力类似或动作形式类似的动作合并为同一根命名组,比如团身跳、科萨克跳被合并为团身跳根命名组,在今后的比赛成套中就不会看到团身跳和科萨克的身影同时出现,使得难度动作更加多变、多样,给观众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13版规则规定(表4):成套动作至少要包含A、B、C、D四组中难度动作各一个,并且最多允许做10个难度动作,可任意选择;这说明今后所有项目的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个数将是大于等于4个而小于等于10个,难度动作数量趋于减少,意味着难度动作的级别不断加大。也许今后的竞技健美操难度数量会逐渐减少,那么如何在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利用数量少而级别高的难度动作体现竞技健美操的价值,是今后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关键所在。
表3 难度动作分组指标的变化(以A组为例)
表4 难度动作数量变化
13版规则规定:失误的难度动作被记为完成的一个动作,但是分值为0分,并且将被记为一个组别难度。这就意味着只要在编排时不缺组,即使运动员在比赛时没有完成某个难度,也不会产生缺组扣分。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健美操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参加健美操比赛,另一方面可以鼓励运动员放心大胆的做动作,提高难度动作的编排分值。
由于男、女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在三人与五人项目中很少看到女运动员的身影。09版规则已经做了调整,对于有女运动员参与的集体项目,难度系数调整为1.9,但经过一个周期的大赛检验,发现依然鲜有女运动员的身影出现。于是13版规则将难度系数调整为1.8,希冀达到一种平衡,以鼓励女运动员参与集体项目。笔者认为,为了竞技健美操健康发展,可以设置成男女运动员分开的集体项目,即男子集体项目和女子集体项目,这样即不影响男运动员追求高难度,也不影响女运动员的出场率,从而使健美操向项目和特点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13版规则对艺术裁判的评分进行了调整,在评分内容上将五个组成部分分为三级指标,分别阐述其应具有的特征,再将这些特征概念化、实例化与量化;在评分标准上规定最低艺术分为5.0,并首次增加了对成套动作艺术级别的评判;合理运用技巧动作与违例动作。这些调整使健美操艺术的评分更加具体、细化,大大丰富了竞技健美操的动作素材,使动作的连接、过渡以及托举的造型、配合显得更加复杂多样和不可预见,提升了竞技健美操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观赏性。
新规则中对难度裁判的评分进行了较大的变动,首先变不同类别为不同根命名组,删减了一些不适应健美操发展的难度动作,合并了一些类似的难度动作,降低了一些常用难度动作的分值,增加了一些观赏性高的根命名组难度。其次难度系数、难度数量、难度连接以及缺组评判方面等也有了更加人性化、具体细化的表现[5]。
无论从艺术评分、新增不同根命名组的难度动作、增设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项目,还是从“十分钟法则”、决赛中名次并列等规定来讲,今后的竞技健美操处处散发着人文以及“美”的气息,并以“美”为突破口,以“美”占领休闲娱乐市场的势头初见端倪。
[1] 国际体操联合会,中国健美操协会.FIG2009-2012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M].2008.
[2] 国际体操联合会,中国健美操协会.FIG2013-2016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M].2012.
[3] 周建社,陶成武.健美操竞赛发展新动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126-129.
[4] 杨晓艳,马玉芳.竞技健美操艺术表现力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4):4-6.
[5] 罗明辉.新周期健美操竞赛规则变化对竞技健美操比赛成绩的影响—以第十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三人操成绩为研究个案[D].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